第406章 拉胯的副皇帝
而且,他这和那种礼仪制度中的“三辞三让”还不一样,他这是真的不想当皇帝。
张去为把消息传回垂拱殿后,一时间两宫和众大臣都傻眼了。
皇帝的候选人一共就这么两个,一个坚决不肯当,那还能怎么办?
吴皇后和赵璩最亲近,如果可能,她当然希望由自己抚养长大的赵璩登基。
但是赵璩不肯,这也没有他强迫的道理,难不成搞一个“黄袍加身”?
吴皇后了解这個养子的脾气,他既不肯,那就没得劝了。
况且,公允地讲,她也觉得赵瑗更合适。
两宫和众大臣又简单磋商了一下,就一个候选人了,其实也没什么好商量的,便叫张去为再去请赵瑗来垂拱殿了。
张去为到了皇仪殿,毕恭毕敬地请普安郡王赴垂拱殿面见两宫、宰执和六部尚书。
等赵瑗到了垂拱殿,众大臣便请他上座,齐齐拜倒,口称官家。
自此,确立了南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
皇帝既立,就要为大行皇帝定庙号,为两宫立名份,以继任者身份为大行皇帝治丧。
韦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吴皇后被尊为皇太后,而恩平郡王赵璩,则被册封为晋王。
其实,只要先把宫里的名份确定下来,就可以为大行皇帝治丧守孝了。
登基大典是要等到守孝结束的。
一方面,这是送旧立新的礼制。
二来也是因为,新君登基有一套很隆重、很繁琐的程序,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准备好的。
因此新君灵前即位后,先以皇帝的身份主持国事,执掌了权柄。
但是要等他给大行皇帝治丧完毕,新君登基大典准备好了,才能正式登基。
一些相关的皇室人员的提拔、想要任命的大臣,完全可以在登基大典上颁布任命,这也算是一种君臣同喜。
可是,赵瑗对恩平郡王赵璩的册封,有种迫不及待的味道。
赵璩和赵瑗两兄弟以前故作不合,私下里感情却很好。
那时赵璩就不只一次对赵瑗说过,他不争皇位。
即便如此,赵瑗也没有想到,当皇位真的送到赵璩面前,他只需要点点头的时候,他竟连片刻的犹豫都没有,当真坚决辞受了。
如今赵瑗已经称帝,对自己这个“亲兄弟”自然要投桃报李。
皇帝的兄弟当受封一字王,也就是亲王。
一字王的王号里边,以“晋、秦、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
因为这四个封号代表的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四个国家。
这四大封号之中,又以“晋”最为尊贵。
四大尊号往下,就是第二梯队的“周、鲁、赵、魏、梁、燕、代、韩、宋、吴、越”等。
赵瑗封赵璩为晋王,这就是把最尊贵的王爵封号给了他。
此前,大宋第二代皇帝赵光义也曾领受过这个封号。
不过,这个王爵封号没有世袭下来,那就可以再拿来封予别人。
唐朝时候,秦王这个封号,也是曾被反复利用过的。
毕竟,王爵封号一共也就那么几个。
如果仅是一个尊贵的封号,也还没有什么。
但是赵瑗在旨意上,还特别申明:晋王赵璩一应王仪卤簿,均比照天子而行。
这就不仅是“一字王”,而且是“并肩王”了。
评书里边,只是把“一字王”这种封号、“并肩王”这种待遇总结在一起,杜撰出的一个王号。
可是“一字并肩王”的王爵封号虽然不是真的,历史上享有过这种尊荣待遇的王爷,却是真的有过。
而今,鹅王也拥有了这样的尊荣,俨然成了大宋的副皇帝。
如果说,这些封赏都还只是尊荣封号的话,那么赵瑗给赵璩的另一项职务,就真的形同副皇帝了。
赵璩被赵瑗任命为“总领御前参政,参决军国政事。”
大宋皇帝控制下的最高衙门分为财政、行政、军政和监察四大系统。
财政就是三司使,行政就是中书和门下,军政就是枢密院,监察就是台谏。
而由这四大系统提交上来的一应重要军国大事,皇帝是不能一个人随随便便就做出决定的。
他需要召开“御前会议”,召集宰相、枢密使和相关的六部大臣共同商议,最终做出裁决。
像现在赵构死了,需要议立新君,两宫召集的这次垂拱殿会议,实际上就属于一次“御前会议”。
而以后这种关乎国家社稷的重要会议,赵璩都有权参加并且拥的投票权。
当然,以鹅王懒散的性子,真要召开御前会议,决策军国大事的时候,他会不会脑袋疼屁股疼的找借口不去,那就不好说了。
皇家治丧、新帝登基,这些事情,在二十七天内完成了。
正好皇帝守孝也结束了。
而原本定下的今科大考,若仍按原定时间,此时应该已经举行完毕了。
但是,因为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大考推迟了一个半月。
大考轻易是不能取消的。
尤其是这回,全国考生已经齐聚临安城,名都报完了。
你要是取消今年的大考,阻止学子们报效朝廷、为国尽忠,
学生们能抬出孔圣人的像来去游街。
且不说多少学子在岁数、精力上拖不起了,还有许多学子举债赴京考试的呢。
你让人家回去,这一来一回,就得有不少考生破产,逼到上吊。
饶是如此,推迟一个半月,也让许多考生大发牢骚。
精神上还要承压一个半月就不说了,住店不花钱吗?吃饭不花钱吗?
当然,学生们是不会拿这个理由说事的。
他们说,高宗皇帝一向重视为国抡才,相信高宗皇帝在天之灵也不愿意为此影响了朝廷开科取士选拔人才。
他们说,新君登基,正该励精图治、振奋国家的时候。孰轻、孰重?
没有我们这些人才赶紧参予国家管理,这江山社稷可怎么办呐!
但是不管他们私底下怎样大发牢骚,赵瑗总不能丧事没办、登基大典没有举行,就先去给他们操办科考。
这段日子,作为御龙直都虞候,杨沅负责的是皇宫大内的卫戍安全。
登基大典也好,操办国丧也好,基本上没有他什么事,所以难得地清闲了下来。
当然,说是清闲,只是说他操心的事儿少了。
在登基大典举行之前,临安城依旧是明松暗紧,他们御龙直也要一直卫戍宫中,轻易不得回家。
杨沅感到,也许是“屠龙计划”执行的太……基本算是顺利吧。
所以是把他这几个月的好运气都耗光了。
接下来他想做的事,没有一件能顺顺当当的。
杨沅在某些方面,思想还是很保守的。
他没有占了便宜就走的习惯。
既然他已经要了人家,而且迄今为止,他还能活蹦乱跳地在这儿守宫门,说明那个皇妃没有说出他的秘密。
既然如此,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希望能给人家一个交代。
杨沅敢对着“小西湖”发誓,他只是为了尽责任,绝对不是因为那位皇妃……很润。
历朝历代新君登基后,都会对先帝的妃嫔进行整顿。
不同朝代的文明程度不同,礼教观念不同,处理方式也就不同。
基本上,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遣散出宫;二是为先帝守陵;三是被出家为尼;四是殉葬;五是处死;六是宫中养老;七是出宫养老;八是被新皇帝收编,转岗再就业。
宋朝是相当文明的一个朝代,守陵、出家、殉葬、处死这种冷酷残忍的处理是没有的。
至于转岗再就业,为新皇帝继续服务……,赵瑗也干不出来。
这样一来,赵构的妃嫔就只有遣散和养老两种结果了。
赵构的不少低级妃嫔,都是被发放一笔钱、遣散出宫的。
其中不少是些稚气未脱的少女,遣散之后,另行嫁娶,皇家不予干涉。
这要是在礼教大兴的明清时代,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
皇帝的女人,怎么可以再让凡夫俗子染指?
但在唐宋时代,这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嫡妻柴氏,原本就是唐庄宗李存勖的一个嫔妃。
李存勖驾崩后,柴氏被遣散出宫,在回乡途中偶遇郭威,遂成就一段佳话。
又比如宋光宗的张贵妃、符婕妤,皇后生嫉,把她们遣散出宫,也是改嫁了平民。
杨沅守在和宁门边,眼看着一批批妃嫔被遣散出宫,从和宁门走出去。
他的眼睛都看花了,也没发现那天风雨之夜的那个女子。
难不成看漏了?
还是说她被留在宫中养老了?
南宋的皇宫太小了,以至于有些宫殿要准备好几块牌匾,需要做什么用处时,就把相应的牌匾换上去,宫里又哪有那么大的地方养着前代皇帝的女人?
所以,除了太后和皇后,以及已经生育了皇室子女的妃嫔,先皇的红粉兵团基本上是要全部遣散的。
难不成那个女子是皇后?
当然不可能了,皇后都四十岁了。
杨沅清楚地记得,那个女子也就是个二十四五岁的女郎。
那就是……她给皇帝诞下子女了?
生下皇子皇女的妃嫔,就不可能再让她出宫另嫁了。
不然那小皇子小公主岂不是要有一个平民做继父?
生……呸!生个屁呀,赵构他没孩子啊。
那就奇了怪了,她人呢?
杨沅一时想不通其中的道理,他又不想向人打听:“兄台,请问先帝驾崩之夜,是哪位皇妃在福宁殿伺候的呀?”
所以,此事也就只能暂且搁下了。
而这时,距离新君登基后第一次广纳天子门生,已经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这时候,鹅王赵璩哭丧着脸来找他了。
这位大宋帝国新出炉的炙手可热、势焰熏天、不可一世的一字并肩王,赵璩副皇帝阁下,没搞到考题!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我的邻居是女妖》 《小说排行榜》 《寒门状元》 《超级鬼尸》 《大唐第一长子》 《临安不夜侯》 《阴阳鬼医》 《赘婿》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乡村小说》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