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天目山上好乘凉
近来因为皇帝遇袭、宰相被杀,再加上今晚的这场暴雨,临安这座不夜之城的灯火也寥落了许多,街头几无行人。
车中,赵璩慵懒地倚坐着,半卷着车窗,看着外面不时闪过的一抹灯火。
两宫下达的中旨,并未说明这个时候召见大臣们是为了什么。
但是在大雨滂沱的深夜,开禁宫之门急宣大臣,还能是为了什么?
一向不着调的鹅王心里很清楚,这是官家驾崩了。
之前进宫请安的时候,传出的消息还说官家病情好转了,如今看来,那都是为了安定民心故意散播的消息吧。
赵璩轻轻叹了口气,这么晚了,从美人被窝儿里被喊起来,冒着大雨进宫。
虽然他没有起床气,心里也是不太舒坦的。
这么晚宣我进宫,还能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议立新君吗?
赵璩唇角勾起一抹讥诮,风花雪月本闲,奈何庸人自扰啊。
他往椅背上一靠,闭上眼睛假寐。
官家死了,他意外地发现,自己竟然不觉得伤心。
也许,游戏红尘的人,骨子里都是有点看破红尘。
他和赵构,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回,见了便是考教他的学业,给他讲一番大道理,再不然就是罚他抄书……
不过,惆怅总是难免的。
……
都指挥使莫龙冒着风雨,急急赶回皇宫了,披挂起来,和杨沅一起,驻守在宫门两侧。
宰相和尚书们,已经有几位进去了,这让气氛显得更加紧张。
两旁的御龙直侍卫,和莫龙、杨沅腰间,都缠着白绫,民间尚不知其事,宫中已尽皆缟素。
忽然,一个腰缠白带子的小黄门急匆匆赶来,宣旨道:“两宫旨意,着御龙直杨沅,领一都人马,赴垂拱殿警戒。”
莫龙有些羡慕地看了杨沅一眼。
谁都猜得到,两宫在垂拱殿连夜召见大臣,必定是议立新君。
而直接带兵布防于垂拱殿,确保皇权交接顺利进行的杨沅,这就是一份抹不去的从龙之功。
杨沅听了旨意,心中便隐隐有所猜测,连忙答应一声,点了一队人马,领着他们往垂拱殿而去。
宋朝军制,五十人为一队,两队为一都,这就是一百人。
杨沅带队正走向垂拱殿,两个蓑衣人便从后面赶来。
杨沅回头一看,讶然道:“大王?”
赵璩定睛一看,这才认出是杨沅。
赵璩有点懵,愕然道:“二郎?本王记得,你不是在皇城司任职吗?”
杨沅:“……枢密院。”
赵璩憬然道:“哦,对对对,枢密院。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杨沅道:“皇后娘娘钦点,下官暂被调入御龙直听候差遣。”
皇后钦点?
赵璩心思一转,便明白了皇后的心思。
吴氏虽然是一位贤后,但……终究是对他这個自己养大的孩子更偏心一些。
赵璩暗暗叹了口气,看看杨沅,不放心地问道:“你进了殿前司,那你还考不考状元?”
杨沅道:“考啊,下官只是暂调。”
赵璩点点头,欣然道:“好,这进士,还是要考的。”
赵璩若是对一个人投缘,那是真的掏心掏肺的对他好。
赵瑗和他都是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子孙,但是到他们这一代,已经传了七代了。
你和你六代之前同一个父亲的亲戚,现在能有多亲?怕还不如一个同学、一个同事亲络吧。
赵璩与赵瑗何尝不是如此。
但,他看赵瑗投缘,就对赵瑗真的好,对杨沅也是一样。
大宋重文抑武,就算枢密院和兵部也是一贯由文官把持。
像杨存中这种武将临时掌握枢密院,只是特殊时期的特例,不可能持久。
赵璩对此心知肚明。
不管在位的是他养父赵构,是他大哥赵瑗,还是他,只要时局稳定下来,第一件事,一定就是把杨存中从枢密使的位置上调走。
武将本已领兵于三衙,如果再掌握了拥有调兵权的枢密院,谁敢保证不会再现五代十国弑君如屠狗的一幕?
况且,没有大战,武将的升迁就太难了,杨沅若想走的更高更远,就必须选择最正确的一条路。
再往前去,两人就要分道而行了。
“嗯?”
赵璩不明白他何以突然问起此事。
心念一转,赵璩就懂了。
他深深望了杨沅一眼,道:“别院今年一定建成,到时本王邀二郎同去一游。”
他这样一说,杨沅也懂了。
杨沅抱拳一礼,再抬头时,赵璩已经跟着那小内侍走的远了。
……
垂拱殿外,禁军森然而立。
垂拱殿上,两宫并坐于珠帘之后,两位宰相、一位枢密使、六部尚书,共十一人,分别于两侧。
大殿之上,十分的压抑,只是偶尔有人端起茶盏轻抹茶叶时发出的声音。
韦太后和吴皇后已经把皇帝大行,须立新君的意思说出来了,各位朝廷重臣,也都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拥立普安郡王赵瑗的,有枢密使杨存中、礼部尚书曲陌、兵部尚书程真、工部尚书侯可意。
拥立恩平郡王赵璩的,有右相万俟卨、吏部尚书谭鹰炆、户部尚书析折、刑部尚书张方旬。
四票对四票。
现在还有三个人没有表态,太后、皇后和左相沈该。
万俟卨有点惊讶,沈该是主和派,而普安郡王的主战倾向早就为人所知了,难不成老沈想投普安郡王一票?
还是说,他想在关键时刻投下决定性的一票,以期得到新帝的感激?
可是,恩平郡王赵璩是吴皇后抚养长大的,吴皇后会更支持哪个?
而韦太后……,老太太是个没主意的,而且与吴皇后婆媳关系非常的好。
再说,她马上就要变成太皇太后了,也不可能和皇太后闹出矛盾。
如此一来,新君之位就明确了,沈该那一票其实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沈该确实有点迟疑。
从立场上来说,他当然倾向于赵璩。
但是……,赵璩,无人君之相啊。
轻佻放浪,穿上龙袍也不像个皇帝,如果让他坐上皇位,只怕会成为大宋的噩梦吧?
赵瑗虽然主战,但年轻气盛,有这个想法也不算奇怪。
太宗皇帝也曾坚决主战,认识到敌我的实力差距后,还不是改变了主张?
大行皇帝当初也曾力主北伐,迎回二圣,最终不也面对了现实?
有我们这些持重老臣在,赵瑗即便登基为帝,也不会一味胡来。
可赵璩就……不好说啊……
沈该心中着实有些犹豫不定。
其实这些大臣个个都是人精,来时路上,就知道自己为何而来。
所以,他们不但仔细勘酌过自己的立场,也计算过两位皇养子能得到的票数。
沈该当时的计算中,两宫和他不表态之前,赵瑗也只能得到枢密使杨存中、礼部尚书曲陌、工部尚书侯可意的三票。
兵部尚书程真一直紧跟秦桧,他应该是坚定的主和派才对。
但是,程尚书居然投了赵瑗一票,这就让沈该大感意外了。
原本毫无悬念的结果,他这一票无关紧要,所以他才没有深思。
现在不一样了,虽然两宫很可能更倾向于赵璩,但是如果他也投了赵瑗,最后表态的太后和皇后,还真未必一定就选择赵璩。
毕竟是深宫妇人,能有什么主见?
外臣这边高下已分,她们说不定就改变主意了。
这种情况下,沈该站谁,就至关重要了。
吴皇后道:“现在众卿各有拥立,可谓平分秋色。沈相公,伱意下如何?”
面对眼下大好局势,吴皇后其实很想立即表态,她也支持赵璩。
可是,她和韦太后等于是这场立君会议的主持人,其他人还没有投票结束,她先迫不及待地表态,那就有失公允了。
虽然在感情上,她更倾向于自己的养子赵璩,但是真的在努力做一个贤后了。
可韦太后不管哪个,眼见璩哥儿有一半的大臣支持,而且首相万俟卨是站璩哥儿的,天官也是站璩哥儿的,忍不住便道:“璩哥儿聪明慧黠,老身也觉得,璩哥儿更合适一些,沈相公,你觉得呢?”
沈该本就在摇摆不定之中,只是心中那杆天平,正在慢慢倾向于赵瑗。
实在是赵璩荒唐走板的行为太多,沈该觉得一个庄重稳定的皇帝,哪怕对外立场上有点瑕疵,于赵宋天下也是更有益的。
如果两宫明确支持赵璩,自己这一票其实就用处不大了,还不如也支持赵璩。
这样,一旦这位新帝有些什么荒唐行为,自己作为拥立他的宰相,也更有资格规劝天子。
想到这里,沈该拱手道:“老臣以为,恩平郡王可为天子。”
吴皇后心中一宽,欣然道:“既如此,张大珰,去传恩平郡王来垂拱殿。”
“奴婢遵旨。”
侍立于殿下的张去为知道,大宋帝国的新皇帝,现在已经确定了。
张去为一溜烟儿地出了垂拱殿,直奔恩平郡王赵璩所在的集英殿。
张去为一溜小跑,越过普安郡王赵瑗所在皇仪殿,匆匆跑到集英殿,一进大殿,“刷”地一下,就是一个滑跪:“奴婢张去为,拜见大王。”
赵璩刚把茶端起来,就看到张去为滑到了他的面前。
赵璩顿时瞪大了眼睛。
“张去为。”
“奴婢在!”
张去为赶紧又膝行两步,就差缩起一对爪子,再吐出一条舌头了,谗媚之态,溢于言表。
这也就是赵构刚刚驾崩,他实在不好对赵璩叩头说一句“奴婢为大王道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否则,更不要脸的事儿他也干的出来。
赵璩道:“起来起来,站起来。”
“是!”张去为赶紧答应一声,站起身来。
赵璩道:“过来过来,站近一些。”
赵璩弯腰摸了摸张去为的膝盖,张去为一脸茫然地道:“大王这是在做什么?”
赵璩惊讶地道:“本王还以为你这膝盖上面绑了护膝,原来没有啊,那可真难为了你。”
张去为一愣,这才明白赵璩是在讽刺他,顿时窘的老脸通红。
不过,眼前这位可是这座皇宫未来的主人,就是唾他一口痰,他也只能笑脸儿迎着。
张去为便讪讪地道:“大王说笑了。奴婢奉太后和皇后懿旨,恭请大王移驾垂拱殿呢。”
赵璩乜了张去为一眼,问道:“普安郡王可已去了么?”
张去为一愣,道:“两宫只命奴婢请大王去,尚不曾有请普安郡王。”
赵璩摊手道:“普安郡王不去,本王去了,拜见何人呢?”
张去为惊讶地道:“大王在说什么,奴婢不明白。”
赵璩道:“你不需要明白,就如此回禀两宫去吧。就说,等普安郡王去了垂拱殿,本王再去不迟。”
张去为能哄得赵构一直把他当作心腹,岂能真的不明白。
赵璩一开口,他就明白赵璩的意思了。
只是他实在想不到,这世上居然有人会放着送到眼前的皇位不要。
赵璩这是也想做个“让皇帝”么?
世上真有不愿意做皇帝的人?
张去为讷讷地看着赵璩,只希望刚才是自己听岔了。
赵璩道:“还不快去,告诉两宫,普安郡王到了垂拱殿,赵璩再去不迟。”
“是,是,奴婢这就去。”
看着张去为惶惶而去,赵璩懒散地往椅上一靠,淡淡自语道:“若做了皇帝,便做不了逍遥王,我何必去做那皇帝?
若做了皇帝,依旧能做逍遥王,本王怕不是要被千夫所指。大哥,这副担子,还是你担着吧!”
张去为赶紧退出集英殿,急匆匆奔回垂拱殿。
经过皇仪殿时,张去为突然萌生了一个冲动。
恩平郡王已经明确表示不要这个皇位了,如果我现在就进皇仪殿,请了普安郡王同去垂拱殿呢?
尚未向两宫请旨,也未让众臣知晓,此举未免……,可风险大,收益也大呀。
这样的话,普安郡王一旦登基为帝,无论如何,他也得保住咱家的位置,对咱恩宠不断。
哪怕,普安郡王对我厌恶至极。
天子赏罚分明,这个态度,他必须得有。
可是,投机的收益和风险,在他心里转了几转,终究没敢自作聪明。
张去为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皇仪殿,还是赶回了垂拱殿。
杨沅按刀立于垂供殿前,眼看着张去为匆匆而去,又匆匆而回,并不曾带回赵璩。
杨沅心中便已明白了。
新天子在皇仪殿,集英殿里是贤王。
今年夏天,他可以去天目山的鹅王别业避暑了。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我的邻居是女妖》 《小说排行榜》 《寒门状元》 《超级鬼尸》 《大唐第一长子》 《临安不夜侯》 《阴阳鬼医》 《赘婿》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乡村小说》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