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

作者:

  自得知攻下仁多泉城的消息后,章越紧皱的眉头却一点也没有松开。

  倒不是阿里骨之故,此人与党项暗自沟通,左右渔利。他目前尚不敢对宋朝翻脸,却对大宋盟友青唐主董毡下手屡屡劝诱其部属,并侵犯青海以南之地。

  这一次正好得到机会,顺手一顿收拾。

  丞相府的幕房内。

  苏辙道:“在攻取仁多泉城之际,熙河路经略使王厚从兰州出兵,收复了金城关,使我军在黄河以北有了立足点。”

  陈灌道:“丞相,目前看来仁多崖丁并非有远图,之所以至今按兵不动,显然是无能为力。”

  章越微微点头,也不知是赞同还是反对陈灌。

  苏辙道:“丞相,何时将兵发凉州,我看陛下和众臣们都等得有些不耐了。”

  章越看着面前的西北地图,陷入了沉思。

  章越想起之前与天子讲述贝叶斯公式时,举了一个例子。

  就是桶中二十个球,谁不知道里面颜色是什么,所以一次性四个四个地拿出,然后根据已拿出球的颜色,最后一步步接近正确的结论。

  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就是你要干多久。

  如果时间是无限的,你肯定是能够达成目的的,但问题是这里涉及一个效率问题。

  比如说以攻凉州为目的,先后攻下古骨龙城和仁多泉城,都是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的,就如同从桶里取球的动作一样。

  最后一步就是下结论,也就是攻凉州的一步了。

  现在攻凉州胜算几成?

  陈灌看章越脸色,试探着问道:“丞相是否再攻下一二城,再试探试探党项虚实。”

  其实陈灌说得正合章越之意。

  但好比作者写到一个大剧情,却一直在顾左右而言他,读者们都失去耐性了。朝堂里也是这般,你章越喊打凉州从去年喊到现在,一直不给兑现,你是要等到什么时候。

  章越道:“满朝之中,天子而下诸公视我攻凉州都是翘首以待。再拖延下去,怕是他们耐心有限。”

  “再说辽国迟早是要介入,听叛来的仁多楚清所言,党项国主李秉常已是派了两次使者前往辽国请援兵了。看来无法再等了。”

  章越顿了顿继续道:“为了党项用兵之事,朝堂中一切之事为之让步。我将盐钞之利全部收为中枢后,与商民而言是便利了,可是朝廷和地方对盐利如何分账。各个地方都在向朝廷要钱,仿佛缺了这钱,地方收入就难以为继了。当初我也是想将盐利往地方多分一些,但每个地方报上来后,我才发觉远远不够。”

  陈灌道:“地方都是想为自己多争取一些,有些是真要,有的是假要,总之都是生怕自己吃亏。”

  “之前把盐利下分时,大家便人人都有饭吃,如今向中枢要钱,各个都成了叫花子,只知道哭穷。”

  苏辙道:“这也是积弊所至。下面都是为官一任,短则数月,长则二三年,都没有久任之意。反正钱花了多少,都没有给后面人想余地。”

  “干了一任便是一任。我为官这么多年,只看到下面短于预算,就没见过长于预算的,都是将钱花得山穷水尽为止。”

  “就是怕多省一些钱来,朝廷知道你这里有盈余,明年便少拨一些。想起王介甫当年所言,为官当久任之言,可谓有先见之明。”

  章越听了苏辙这话心道,他对王安石有这个转变倒是很难得。

  确实,改革之事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眼下真是到了积弊重重的境地,才不得不而为之。

  在盐利之事上,中央和地方如何分账?

  另一个时空的蔡京便是强行赖着不给,最后遭到了骂名。

  蔡京不是傻,他将收上来的钱全部给了宋徽宗了,用自己担负百官骂名,来换取皇帝的欢喜。明目张胆地拿钱贿赂皇帝,不过这买卖仔细一想其实还是合算。

  章越想起宋徽宗收钱后沾沾自喜地对蔡京道,此乃太师送朕之添支。

  但章越打算将盐利所得钱全部用在攻凉州上。

  不过若攻取凉州失败,自己就算再收拾三个李定,但这愤怒也是镇压不下去。所以只有攻下凉州,将这真金白银都落到了实处,方真正树立自己的权威。

  如今这攻凉州的钱,自己已是攒够了。打三个凉州都有富余的。

  章越道:“到了这一步,我与你们说一句实话,其实我最要紧的不是攻下凉州灭除党项。对我而言打通了河西走廊,重开丝绸之路才是最要紧的。”

  “走通了这一步,我们的商贸之利方才源源不绝。”

  听了章越这话,苏辙和陈灌都是默契不语。这话要是传出去,章越必将官家气死。

  “没错,重现汉唐盛世是很要紧,但比起汉武帝后期的民不聊生,唐玄宗后的安史之乱,其实代价是很大的,我更愿意的让每个大宋子民都过上好日子。”

  “不过事还是要办下去,今年怕是没有多少余钱,今年朝廷盐利都归攻取凉州之用。给予地方的分账怕是没有多少,需是欠一欠了。”

  苏辙和陈灌对望一眼,章越果真是打好懒账不给的念头。

  各路,各军州的官长知道后恐怕是要破口大骂的。

  正言语之际,彭经义入内道:“丞相中枢急报,党项出兵五十万攻鄜延路!”

  苏辙,陈灌都是吃了一惊。

  陈灌道:“丞相,党项终于出兵,竟是鄜延路!而不是熙河路,这实令人意想不到。”

  陈灌说完却见章越紧锁的眉头,终于解开了,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陈灌恍然,章越之所以迟迟不动,正是担心党项没有回应,现在有了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仔细一想也有道理,现在宋军的重兵集团都在熙河路,党项不打熙河路也是情理之中。

  苏辙道:“不在凉州回应我们,而是出兵鄜延路,这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章越起身回卧房,对二人丢下一句道:“无论鄜延路打得如何,我只要凉州!”

  陈灌,苏辙目送章越背影,陈灌对苏辙道:“丞相高见啊,若这时候抽调攻凉州的兵马支援实属不智。“

  “但是我以为鄜延路也容有失啊,可是两国相争,又不在于一城一地得失,着实为难了。”

  苏辙道:“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

  ……

  随着党项对宋出兵,两国不到一年的和平彻底破灭。

  李秉常,梁乙逋,嵬名阿埋亲自带兵,从西至东点集五十万兵直趋鄜延路而来。

  如今鄜延路经略使已是种师道。这与章越多年的提拔和任人唯亲分不开。

  种师道闻知敌军赶来,在得到环庆路兵马两万人的增援下,将兵马编作二十二军。他将一半兵马留作延州城内,而另一半兵马则是环留延州城外。

  党项兵马沿乌延口翻越横山后,兵分三路。

  党项虽有五十万兵马,但精锐不过十多万。

  东路监视威胁青涧城,中路乃嵬名阿埋率领包围塞门寨、龙安寨和金明寨。

  而西路则是党项兵马的主力,由李秉常亲自领军一日之间,由顺宁寨通过安远寨,直抵延州城外五十里之处。

  党项的意图很明显意欲一举荡平鄜延路,消灭宋军有生力量。

  不过得知宋军并没有将兵马留作坚守城池,为了应对城外十一军的宋军,李秉常命人围绕着延洲筑起十一座堡寨对付十一路宋军。

  之后党项包围并围攻延州城。

  种师道在延州城中亲自坐镇,率军击退了党项军五日内的数度攻城。

  这时候从永兴军路,泾原路出发的宋军援军已是赶至,李秉常被迫撤围,之后转而围攻金明寨。

  在两日的攻城后,金明寨失陷。李秉常率军撤退,种师道率军衔尾追击,斩敌上千。

  党项出兵五十万,不过攻取一个金明寨,丝毫没有逼迫宋军从西线调兵回援的意图,此战虽胜亦败。

  ……

  正当鄜延路打得如火如荼时,熙河路方向,苗授之子苗履与王赡二人出仁多泉城攻统安城(今青海互助县)。

  统安城在仁多泉城之西,与仁多泉城和古骨龙城一样都是环凉州而立。

  三城都属于凉州城之外围,拱卫着凉州南面的防线。

  另一个时空历史上,童贯强迫宋军名将刘法出战,进攻统安城。刘法被逼不过只好强行率兵马出击,但在统安城下大败。

  此战宋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加上辅兵一共战死近十万之多,而刘法本人也是被党项的一名杂兵杀死,人头被割去。

  此战之后,刘法一世名将英明尽毁,童贯讳败为胜掩盖军情。

  而统万城之战也是宋与党项的最后一战,北宋永远地停留在这里,停留在收复凉州城的最后一步。

  而刘法本人之子与苗履之子都参与南宋的苗刘兵变,后世史书也讳为二人的父亲正名,他们的事迹也就此埋没。

  如今苗履和王赡两个将门虎子亦率军抵达此处。

  这统安城又称割牛城,党项也是经营许久。

  二人抵达后也不着急,一面在城下屯军邀战斗,一面派出兵马清扫城池外围的蕃部。

  反正党项兵马主力都被李秉常带走了,仁多崖丁又是新败,对于统安城这座孤城,眼下党项根本无力救援。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最后的摸金校尉》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