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

作者:

  第1153章政见之分

  “三郎,今当逐章子后而出!否则此后朝堂上这些人便不知天高地厚了。”

  说话的是韩忠彦。

  韩忠彦如今与熊本一起判司农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

  宋朝官员一般是以本官定品级,但升到了后期本官则不那么重要了,则是以阁名职名为官位高低上下。

  韩忠彦升到这个位置,既是章越推举,也是官家看重旧臣有关。

  章府书房之内,章越没说话,黄履则道:“我看也可,章子厚此人能言善辩,陛下对他极信任,再不罢去,其害比李承之更甚。”

  三司使李承之因反对章越改动役法,结果被章越出外,为汝州知州。

  章越看着黄履,韩忠彦二人如此义愤填膺,不由笑了笑。

  黄履皱眉道:“这时候丞相还笑得出。”

  韩忠彦道:“是啊,三郎莫要犹犹豫豫地,再让章惇当殿驳斥你,你觉得损了面子无妨,但以后就没人怕我们了。”

  朝堂上私下有‘章党’之称。

  比如蔡确,许将,王安礼,韩缜,薛向他们不算章党,他们有各自的派系,只能说是章越政治盟友,大家有合作的地方,但是日后也可能因政见翻脸。

  这就好比当年王安石和韩绛,陈升之的关系。

  真正能称上章党的,首先在政见上保持一致。

  首先推其便是黄履。

  黄履被称为章党亚魁,二号人物,有人笑言在章党之中可以没有章越,却不能没有黄履。

  章越有时候也感觉有黄履在,自己当个吉祥物好了。

  黄履再下来原本是陈睦,但如今为韩忠彦取代。韩忠彦此人似‘党鞭’的存在,整日喊打喊杀。

  章越之与黄履,陈睦,好比当初王安石之与吕惠卿,曾布。

  不过二人与章越的关系又不同。

  章越感觉自己经常在具体事务上被黄履,韩忠彦二人牵着走,称二人一声义父。

  章越对二人道:“你们是否以为看我目光犹在牛背之上。”

  黄履,韩忠彦二人失笑。

  目光在牛背之上,是王衍与王导一番话。王衍在族中被同族羞辱,被人用餐盘砸到脸上。

  事后王衍和王导同坐牛车离去,王衍手指着前方被鞭着牛背对王导说,你看我的脸是不是和这牛背一样。

  章越取出团扇在胸前轻摇道:“我听过一句话,天下事既要面子,也要里子。面子不能沾一点灰,流了血里子来收得。”

  章越是宰相,是章党领袖,岂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顶撞。

  黄履,韩忠彦点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章越道:“不过既是要挽回面子,就要赢得堂堂正正,不能让人说闲话。”

  章越对二人道:“我与章子厚之争,不是私怨而是国是。正如我与王舒公,吕吉甫所争的一般,不要用其他手段了。”

  “章子厚不同李承之。我主管三司,李承之不听,既是下属就没有必要讲道理,罢了便是。”

  黄履道:“丞相打算如何来争?”

  章越道:“既是争国是,那便让人说话。熙宁变法是要‘利国’,而我元丰主政则要‘利民’。”

  “持权可以镇压得了一时,但镇压不了一世,最后的胜负还是要归到‘民心’里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民心之背向,方是长远所计!”

  黄履,韩忠彦虽说他们平时常与章越争论,但论大方向之上,论谋事之深,论眼光之远,他们都不如章越。

  章越道:“莹中进京了吗?”

  黄履道:“应还有两三日路程。”

  “他进京之后立即来见我。”

  ……

  两日后陈瓘风尘仆仆地来到汴京。

  他释褐后为湖州掌书记,结果还没有任满,便被一纸调令入京另有任用。

  “学生见过老师!”

  陈瓘向章越拜道。

  章越笑着扶起陈瓘道:“湖州好地方啊!当年我族侄状元公章子平在此地一任,可是流连忘返。。”

  “你莹中到地方一任,看来鱼虾吃了不少。”

  陈瓘恭敬地道:“学生在地方治事,谨记老师教诲,学以致用,务经世致用之学,确实受益匪浅。”

  章越笑道:“看来有所长进。”

  “请老师考教。”

  章越一笑道:“先坐。”

  二人入座后,陈瓘递给章越一支笔道:“这是湖州最好的笔,虽不如宣州笔,但学生用私俸买来赠给老师。”

  章越肃容道:“好的,我收到无数笔,唯你这支最珍贵。”

  章越收下后道:“知道我为何调你进京吗?”

  陈瓘道:“学生不知。”

  章越道:“我打算在京中办一场类似于‘石渠阁之议’或‘盐铁之议’这般。”

  “讨论新政之后走向,必须在李宪献俘,西域使者进京朝贡之前。”

  陈瓘略有所思。

  章越道:“到时候我安排你与苏子由来替我出面,你与子由经义娴熟,又兼有地方理政经验,料想可以胜任!”

  “是。”陈瓘领命。

  章越道:“你或许也知道,如今国是大体还是沿着熙宁新政以后再走,但是此策无法长久。”

  “国是国是就是‘举国称是’,你举在那边是没用的,陛下已有悔及熙宁之政的意思。而朝中似章惇,蒲宗孟仍是举着熙宁之政大旗,不肯改之分寸,若如此下去,新政必坏。”

  陈瓘道:“学生以为熙宁新政乃王安石之法,但老师现宰执国家,是不可完全沿用熙宁之成法。”

  章越点点头,陈瓘不愧是自己得意门生,一下明白自己的意思。

  在经义上陈瓘是继承自己衣钵的人,同时另一个时空历史上他也是唯一一个将章惇怼得哑口无言,并主动认错的人。

  章越以前用苏辙对付吕惠卿,今用陈瓘对付章惇,大体是这个思路。

  自己若出面与章惇辩论不合乎礼法,毕竟自己是对方族弟,名分上没有弟弟教育哥哥的道理。

  当然最重要的是担心自己辩不过。

  章惇捍卫新法那个气势……啧啧啧……

  连司马光元祐时与他辩论都要辩哭了,私下还找了苏轼与章惇说,大哥算了吧,朝堂上还是给我点面子。

  章惇听了。

  只是被贬出京时,不忘让司马光吃剑。

  章越对陈瓘道:“天下之道理大体可以分为四家。”

  陈瓘问道:“原先老师不是说,一条是自天理出,一条是自人情出。”

  章越道:“不错,这是笼统的一分为二的说法,你觉得我与王舒公,苏子瞻,司马君实四人政见有何不同?”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政见就是南极和北极。

  以攻党项而论,司马光认为根本打不赢,而且劳民伤财,对陕西和四川的民生以及对国家的财政是一个天大的负担,百姓都过得很苦。

  而王安石主张打党项,主张攻下后,陕西和四川百姓就彻底松了一口气,朝廷也省了一大笔钱,从此百姓不要负担那么大。

  再说你司马光不主张攻党项,党项就不来攻你吗?

  王安石是从理性考虑,司马光从人情考虑。

  就好比为了躺平,一个人认为我现在努力赚钱,以后就可以躺平,一个人认为我辛苦赚钱还不是为了躺平,索性直接烂摆到底。

  那章越对新法的态度与王安石,章惇分歧在哪?

  就是天理与人情必须结合。

  他主张攻党项,这与王安石是一致的。但是他考虑到必须从实际出发。

  很多人都是今天努力,明天就要看到成果的。

  这如同读书一样,我为了考个好成绩,每天逼自己读十六个小时的书,如果想偷懒,就头悬梁锥刺股。

  但是呢?太用力的人,往往坚持不了太久。

  你王安石变法这么久,于国有利了,那么百姓呢?什么好处几乎都没有。

  你要变法继续下去,必须让老百姓从变法中真正得到好处,取得了民心的拥护,才能让路继续走下去。

  任何时候都要以民为政本。

  离开了百姓的拥护,变法难以为继。一旦官家归天了,变法铁定要被废了。

  办任何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世上最难的事是坚持而不是努力。

  好比一家人赚钱想买大房子,除了攒钱,也要时不时吃顿大餐犒劳犒劳自己。天天豆腐咸菜的,自己身体先垮了。结果你指责我总是浪费钱,延缓了买大房子的进度。

  王安石和章惇的眼底,觉得你章越是打着新法的旗号,却干着反对新法的事。

  章惇今日批评章越,对党项只知浅攻进筑,除了埋头修碉堡干基建啥都不会。你这样何年何月才能灭夏,朝廷花了那么多钱都你浪费了。

  苏轼呢?

  他没有支持新法和反对新法的念头,他的理论就是一事一理。任何事情都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点。

  就好比武功最高的境界就是没有门派,有了门派就是落了下乘。

  苏轼的问题是他把所有人想得和他一样聪明了。没有门派,没有旗号,你就没办法号召更多的人。

  政治政治,说到底还是看那边人多势大。

  章越对陈瓘道:“天下政事之分歧,大体就这四种,笼统言之便是这般。你切记,我与章子厚只争国是,没有私怨。”

  陈瓘闻言道:“学生明白了。只是老师这条路不好走啊!”

  章越点点头道:“是啊,所以注定有时候是要忍辱负重的。”

  说到这里,章越起身道:“不过世上之事,就是目光在牛背,马儿射东风。”

  “且由他们去说,只要你办成之后,便可反过来看他们笑话了。”

  说到这里章越笑道:“但是那时候也觉得没什么必要了。”

  ps:本章思路来自金观涛先生的中国思想史十讲。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最后的摸金校尉》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