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继续猛进
在天街桥边,薛向禀事之后向章越长揖之后,便上了马带着几十名随从离开。
看着白发苍苍的薛向策马远去,章越却一时还没有走的意思。他望向汴河水倒映着两岸灯火,行道两侧打着油纸伞的仕女。
他立在河边一面欣赏着这夜景,一面排解着酒后的醺醉。
此时此刻上百名元随傔人环卫拱绕,在左右遮道,避免百姓往来打搅了章相公独思国家大事。
不过仔细说来,章越平日多是在发呆。
常说宰相者多忙多忙,如何日理万机,拿诸葛丞相的工作量来比较章越。
章越想说,他们着实想多了。
章越素来是放权则放权,他府中以蔡卞、苏辙、秦观为首近百人的幕僚团队,都不是吃干饭的。
用心栽培人才,而不是亲自苦耕。
宴会上,君臣以唐宋之制相比。
宋人看唐朝,如同章越那个时代人看清朝眼光。
现代人谈及清朝总有丧权辱国等之言,宋人看唐朝也整体离不开宦官乱政,皇帝播迁,藩镇割据等等黑料。
宋孝宗的自我评价是,本朝家法,远胜汉唐,唯用兵不及。
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拿宋粉的话说,以国祚而论两宋三百一十九年,乃秦以后之最(两汉严格说是两个朝代,东汉能算蜀汉也算)。
文化经济也是登峰造极,唯独……武力确实颇差。
宋朝兵制自澶渊之盟花钱买平安后,便已败坏。确切地说仁宗朝后的宋军,就是养兵蠹国的写照。
王安石变法的将兵法确实改变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弊病。章越当初在熙河路时果断推行,效果很好。
但保甲法就有问题了。
当时裁撤冗兵是当务之急,当时治平年时军费开支占据国库收入九成以上。王安石裁撤冗兵,章越当时也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不过裁撤冗兵之后,军队的战斗力怎么办?
王安石认为用保甲法取代募兵制。
那么保甲法连的民兵能不能用呢?
王安石认为可以,这是三代时寓兵于农之政,唐朝府兵制也是这般。
这话打动了官家,谁都知道官家是唐制的崇拜者。
王安石这么说将唐朝府兵与保甲法的民兵等同,这无疑就是天大的笑话,司马光冯京都反复质疑王安石,太祖太宗时平定天下用的是民兵吗?
王安石辩解说,募兵与民兵没什么不同,只是看将帅是如何人而已。
这保甲法好不好用,要看疗效。
事实上自保甲法设立后,宋朝从未将保甲法练的兵当作正规军用。
另一个时空历史上五路伐夏,用的还是禁军,当时官家要王中正带上保甲兵去打西夏,被王中正严词拒绝了。
保甲法最大弊病就是与唐朝府兵一样,民兵要校阅和上番。但是一旦校阅和上番,民兵就要半脱产。
可问题是唐朝的府兵是可以半脱产的,但宋朝民兵是不行的。
最后因为民愤太大,朝廷不得不罢校阅和上番,如此保甲法就有名无实了。
之后哲宗徽宗朝时,保甲法就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状态。但保甲法还不能废除,如此不就是承认新法有问题吗?
这点无论是历史上的新党还是旧党,都是盖不认错。
章惇当国时还说,只要保甲教艺既成,更胜正兵。
可汴京保卫战的组织者李纲,这么多年没校阅,保甲法早已处于有名无实的地步。
后来靖康,金兵入侵如入无人之境。这禁军再烂,至少能抵抗一二,而让平时都不训练的保甲兵应对百战精锐的金兵,这无疑是驱羊喂虎。
故有个说法,宋亡于保甲法。
后来新党辩解,若保甲法能不废除,绝对能挡住金兵。
但保甲法的名存实亡,就在于推行不下去。
朝廷要推行保甲法,就必须钱给足,对民兵的补贴一定要跟上。可是你又想比禁军省钱,又想用民兵取代禁军,怎么可能有这等好事。
王安石时百姓就斩指以逃避操练的现象。
故而有了薛向的动议,章越决定下一步废保甲法。
章越执政便是。
立一法则废一法!
立一事则废一事!
今日兰州大捷被推为首功,为百官所贺,自是自己执政后一个巅峰。
最要紧的是凭借此声望,章越便可推进下一步主张了。
章越性格是审时度势更多一些。要他如王安石那般冒着众人反对,顶着天大压力一定干一件事,他多半是办不到的。
遇到挫折章越可能停一停,重新找找方向,但若一旦顺风,则当狂飙勇进,势如破竹。
天下之人,不是败于惰,即败于傲。
章越最看不起有了一些成绩,便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的人。
世上最可怕不是身处绝境的人逆袭反击,而是身在顺境的人,永远坚持不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样的人才是永远都赶不上。
今日章越趁着威势大成,必须扩大优势,继续追击。
下一步借着薛向之力,全面废除保甲法,改革兵制。
若要平党项,实不用改革兵制,但日后还要灭辽,甚至面对比辽更强悍的势力,就必须改革兵制。
想到这里,章越匀了呼吸,当即翻身上马回府,再迟了回去,怕是娘子要发火。
到了府门前,章越看到灯火之下,一人负手而立。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一直告病在家的签书枢密院事章楶,他今日连祝捷宴都不参加,令官家很是不快。
官家对己道:“章楶有没有一点将自己当作朝廷的大臣?到底有没有将朕放在心上?”
章越非常理解官家的暴怒。
不过章楶今日没有赴宴,却出现在自己府门前。
章楶一袭白衣,两鬓隐间风霜,精气神远不如当年从熙河平夏而归那等绝代名将之风华。
章越看向章楶。
章楶亦看向章越。
二人对望了片刻,章楶沉默不语了许久,章越亦是无言。
最后章楶终于开口,似与他说话又似自言自语般道:“章丞相,我真好羡慕前方建功的将士。”
“真恨不得手刃梁乙埋之人是我。我真的好不甘心啊!”
“难道这等壮哉的功业,此生都与我无缘吗?”
章越闻言暗叹,此又能怪谁呢?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最后的摸金校尉》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