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

作者:

  第1145章金殿之上论胜败

  王珪府中。

  王珪因身体不适未参加大庆殿里的宴会,不过他也没闲着。

  他的儿子同知太常礼院王仲修及少子王仲嶷都坐在院中,一脸喜色。

  “父相高见,昨日咱们趁低买了十万贯交子,今日兰州告捷涨了三成,如今已尽数抛出。”王仲嶷言道。

  王仲修有几分不满道:“我以为抛得太早,若是手笔大一些,明日后日怕是涨得更多。”

  王珪道:“我看此间倒是正好。不要贪得太多,要知道留一些给别人。”

  “是,父相。”王仲嶷见父亲支持自己很高兴,笑道:“孩儿还留了五百贯交子在手里,算是存个念想。”

  王仲修笑着道:“父相,这一进一出便是三万贯。这来钱倒是容易多了。之前得知西夏八十万大军攻兰州,咱们三哥儿在交引所里大手笔沽空交子,也赚了上万贯。”

  王仲修三弟为王仲山在交引所里大手笔卖空。

  因为交引所是次日交割单子,所以经常有人利用提前得知消息的机会故意作空,大手笔卖空后,在第二日交割前交子暴跌之后再买入以赚取差价。

  王仲修笑道:“以往提心吊胆攒些钱财不易,哪知往交引所里去一趟如同捡钱一般。”

  王珪闻言蹙额道:“你们适可而止。”

  “我为相多年,最后不免要为子孙留个念想,宦海沉浮便这么走了,多少心有不甘。但是……”

  王仲修道:“爹爹世风如此,这天下为官之人,有哪几个不往自己兜里搂钱。不过孩儿心底有分寸,知道什么钱该拿,什么钱不该拿的。”

  “吃肉之余,也给别人留口汤喝。”王珪道:“你们既懂得不拿钱财在外切莫招摇便好。出风头的事让给别人,咱们抓住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才是正经。”

  二人都是称是,知道王珪暗指得是章越今日撇下自己率百官朝贺的事。

  不过二人并相,其中自有些心照不宣的默契。

  另一个时空历史上王珪的儿子王仲山就是秦桧的岳父,他将女儿嫁给秦桧,仅陪嫁就给了二十万贯。

  王仲山,王仲嶷身为大宋的官员出任知州,在金兵打过来后,毫无气节地降金。

  而秦桧拜相后,又给这二人洗脱罪名,重新任官。

  王家果真没有召错这个好女婿。

  王珪闭目养神,靠着交椅上一晃一晃,他有种预感日后新旧党争将无可避免,而官家的身子又不太好,到时候自己身居台上,可能无法顺利下野。

  与其谋国,倒不如退下来实实在在地为自己谋一些好处,留给子孙才是正经。

  花无百日红,居安思危的道理,王珪是清楚的。

  而大庆殿里,祝捷宴已经开始。官家本还要赐酺的,但被群臣所劝止了。

  与宴官员有上千之人多,官家御座坐北朝南高居殿上,东侧摆放着酒樽酒具,西侧则是摆放着餐食的御茶桌。

  章越因兰州大捷之功,与天子同阶而坐。

  殿下东首是文臣,西首则是武臣,皆按与官家亲疏或官位大小,从高至低而坐。

  这个席位章越第一次坐,以往宫中大宴时,章越见到韩琦、富弼、王安石都曾坐过这位置。但今日王珪不在场,章越却得居此位。

  几乎每次宴会自己的位子都有调整,从最早坐在殿门边一路坐到了天子身边。

  这还是自己释褐时官位颇高之故,至少两侧的朵殿和廊席还从未坐过。

  盛宴之下,乐工敲打着曲乐,台阶之下满殿都是身着吉服的官员。

  看到百官纷纷向官家和自己祝酒,章越神情突然有些恍惚,他想起当初为卑官时,一日与苏轼共同赴宴。

  宴上都是歌功颂德之词,但在下面苏轼对自己咬耳朵道:“何为太平盛世,唯有敢陈击壤之音时,方是太平盛世。”

  章越当时听了心底一阵阵快意,还笑骂苏轼实在刁钻。

  击壤之音就是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是尧舜时广为流传的歌谣。

  一个老农可以吐糟尧。

  当时章越与苏轼都看王安石不顺眼,二人私下都吐糟过对方,对王安石压制批评不以为然。

  苏轼认为只有能够公开批评新政,才说明王安石是个好相公。

  章越记得当时自己也是深以为然,而如今……自己立场和看法都已不同了。

  ……

  御宴上一共要饮九盏,每上一盏中间就要换一席菜,而前五盏与后四盏之间,停酒半个时辰不饮,以为君臣之间闲聊。

  官家今日兴致很高,满脸通红地问章越道:“章卿,此番兰州为何能胜也?”

  在场百官也是放下酒樽,一并齐听章越与官家的对话。

  此番兰州之胜,其中到底有什么诀窍,中书到底做对了什么事?

  章越放下酒盏,面对天子的提问道:“全赖陛下英断,此中臣不知也。”

  官家道:“刘邦得天下后,如今日般与群臣宴,喻萧何为功人,其余开国功臣为功狗。”

  “朕早说过卿是朕之萧何。”

  “今日大宴,此中成败得失,当为后人所鉴。卿莫惜言,此朝不仅是朕,满朝诸公都想得知。”官家笑问。

  大臣们都是轰然称是。

  在座官员无论服与不服章越的,皆想从章越口中听得一番道理来。

  但见薛向捧了一盏酒道:“章丞相且满饮此杯再言。”

  宰执为自己把盏,章越只好接过饮了一口道:“量浅不能尽饮。”

  宴上君臣都是大笑。

  谁都知道章越酒量不俗,这么说是谦虚了。

  气氛都烘托到这了,也就当作成功后经验分享了。

  章越道:“启禀陛下,五季之末,军阀割据,匹夫当国,其师骁勇善战,可谓英雄辈出,汉家自古以来也是不如了。”

  “太祖太宗皇帝生于五季之乱时,见臣弑君,子弑父之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天理几乎其灭,故更立制度,方有了今日国家太平景象。”

  有个说法是唐末五代之末,是整个汉民族武力值的天花板。

  职业化军人之职业,军队组织之高,是历朝历代都无法企及的。仅拿香积寺之战,邺城之战的规模而论,双方部队阵亡比例之高,堪称古代战役的巅峰。

  但唐末五代那你杀我,我杀你,搞得所有人都完蛋。

  晚上睡得好好的,一群武将冲到你房间对你说,我们大家看节度使不爽很久了。咱们今晚一起去把节度使杀了,以后你就是节度使。

  你但凡敢说个不字,就先被这些人杀了。他们再找下一个。

  有时候真的不是自己想造反,是下面的人拿刀架在你脖子上逼着你造反。凡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天天晚上都是要做噩梦的。

  最后赵大,赵二搞了以文驭武的制度,彻底压制了五代末武夫当国的现象,最后也矫枉过正……削得太过,将自家兵马都搞成了废物。

  “今天下之难在于如何不重回五季之乱,兵马又能善战如初呢?”

  官家闻言长叹一声。

  众官员亦沉思。

  章越道:“这是一难,还有二难。”

  章越道:“臣记得当年在欧阳文忠门下时,文忠公与臣讲当年李文靖公(李沆)为相时言‘吾为相无他能,唯不改朝廷法制,用以报国。”

  “我与文忠公言,这样的宰相不是不当事吗?”

  “欧阳永叔对臣道,宰相最败坏者,莫过于不思事体,为了取恩收誉,屡更祖宗法度,最后至冗兵冗政。”

  “后来朝廷用度无节,财用匮乏,皆推妄自更改之故。”

  坐下下首的三司使黄履闻言不免对章越露出了个鄙夷的神色。

  原来这句话当年章越拿在时常在太学里装逼用,其实是欧阳修闲聊时告诉对方的,结果被章越拿来往脸上贴金。

  今天章越才算是将版权还了回去。

  李沆和欧阳修所言颇难理解。

  官场上按着规矩办事即便是错了,也是没错,不按着规矩办事即便是对了,也是错了。

  新领导上任想要收恩取誉,就要立几个规矩。

  出了什么事情犯了错误,为了防止下次出现,就要再立几个规矩。

  为了防止有人钻规矩上的漏洞,就要再立几个规矩。最后规矩越来越多,产生了一个后果‘冗政’。

  冗政最后导致组织效率极低。宋朝作为一百年的组织,系统冗余不免太多太多。

  官员们困在规矩里生怕出错,集体选择不做不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章越看了兰州之战战报,梁乙埋虽多次残杀不服从的党项部落首领。但到了军议时,仍是有首领敢和梁乙埋拍桌子。

  这令他印象很深。

  反观大宋这边聪明人太多,都懂得如何保全自己,导致了对组织的不负责任。

  为什么官家好微操?也是因下面官员就和癞蛤蟆一样,一戳一蹦哒,不戳不蹦哒。

  好似小朋友写作业磨磨蹭蹭,家长只好坐在旁边监督,骂一句写一题。你稍不盯紧,小朋友就敢给你交白卷,最后只能从小到大陪着写作业。

  官家只好硬着头皮来,但微操又导致更坏结果。

  所以你要让官家不微操,就要解决组织力低下的问题。

  章越道:“臣在中书,立一事则从别处减一事,立一法则从别处减一法。”

  “此是为简政之要。”

  “那么如何在朝廷不干涉边事,又能让下面将帅实心办事,此第二难也。”

  “其实陕西人口是党项四倍,钱粮又有全国供给,没理由不胜。”

  “故臣以为之前成败不是方法上有问题,而制度上有问题。”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最后的摸金校尉》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