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十四章 章惇回京
邈川城与青唐城一般都是双城之结构,东北处为军城,依山沿河地势极其险要。而西南处则为商城,为商人屯驻之处。
但与青唐城不同,邈川城的青唐部族贵族贪图安逸享受,不喜居住在军城之中,而喜欢居在商城之中。
之前宋军化装作商队进入商城时,为青唐部识破,半途夺城失败,数十名宋军被斩杀,愤怒的守城兵卒将宋军尸体都抛入湟水之中。
在章楶出师之前,众将熟议。
种师道建议道:“我军若攻邈川城,西面阿里骨必率青唐诸部来援,若久攻不克,大河以东之夏贼必复举事,此非小敌!”
“如今之策,莫过于兵分两路,一路攻臕哥城,绝夏贼之援,主力则出玉京关,一战而下邈川城,迟则生变!”
种师道说完后,众人纷纷道,万一阿里骨从青唐城出兵,若是攻不下邈川城,则腹背受敌。
章楶闻言犹豫未决,王厚道:“如今计议再三,倒不如出兵之后再说,兵临城下,一切皆水到渠成。”
王厚如此说后,章楶方才下了决断。
李宪率军屯于熙州,河洲监视兰州西夏之敌。
章楶点熙州,河州,洮城,岷州、通远军汉蕃兵马,其中宋军一万,蕃军两万五千人。
章楶命种师道先率两万兵马破京玉关,直抵邈川城下。
而章楶率王厚,木征,包顺,童贯率一万五千万兵马先破了臕哥城,擒了多罗巴父子四人后,附近蕃部争先恐后地归降。
章楶将附近强蕃首领数百人拿下扣为人质,派兵驻守臕哥城,之后率兵万余抵至邈川城与种师道会师。
种师道已是攻城数日,邈川城中亲附宋朝的青唐诸番部首领见宋军援军抵达皆欲降宋,但城主不肯还尽拘欲降宋朝的蕃部首领。
章楶,种师道将大军屯于山上,邈川城西南城城池里一切动静皆看得清清楚楚。
这时山上众将看着借着宗河桥,东北城的蕃部生力军正源源不断地进入西南城。
众将皆骇然向章楶道:“贼兵援军不断,我军师老城下,不如暂缓图之。”
之前一直迟疑,对于出兵青唐犹豫再三的章楶,却对众将道:“大军深入此处,已是死地,若不急破城,一旦阿里骨率军来援,则我军皆丧于城下!再敢言退兵者,斩!”
闻章楶之言,众将皆尽力攻城。
宋军三面围城,诸将以重金招募死士,先登攀城,而青唐守军掷石砸向攀城的宋军。
宋军坠城者不计其数,仍有宋军不要命了继续攀城而上,城头城下皆箭矢如雨,城下宋军与蕃军皆立巨盾拒之。
众将行军半生几时见此恶战,都是瞠目结舌。
邈川城中数位首领早与章楶约定为内应,但临起事时,却被人告发,与族人一并都被守将被斩首。
当守将将内应人头挂于城头上时,宋军知道里应外合的策略失败,于是攻城更急。
而这时阿里骨已从青唐城出兵。
本来温溪心,温讷支郢成等亲附宋朝的蕃部首领拖拖拉拉,借以百般理由就是不肯出兵。
阿里骨心急如焚,知道一旦邈川失陷,宋军必然席卷而西,到时候青唐城也是不保。
阿里骨先是哭求契丹王妃,后又抬出董毡方才得以号令诸侯,催动温溪心等部族,纠集了七八万大军前往邈川城救援。
……
元丰元年,元月。
西夏使臣李清至宋朝贺,事后献上国书指责宋朝背信弃义,不宣而战突然攻打青唐湟州。
西夏国主李秉常则是大怒,欲起三十万大军攻宋。此事宋朝理亏,官家只好温言安抚了李清。
等李清走后,官家则是满脸尴尬,在那长吁短叹。
这时一旁内侍拿着火漆竹筒道:“陛下,西北急报!”
官家迫不及待地命人剖开竹筒,然后看了起来。不看还好,一看官家即跌坐在御座。。
官家忍不住道:“邈川城久攻不下,而阿里骨又率大军来援,自古以来重兵顿于坚城之下,岂非死地哉!”
见官家如此,石得一等左右内侍皆劝道:“陛下,章楶,种师道皆知兵之将,必不会有此厄。”
听了此话官家脸色方才舒缓下来。
一旁内侍奉上回京述职的大臣名单。
刚亲政时官家都是非常注重这等场合,他喜欢从这些回京述职的大臣口中,听得与宰相口中不一样的内容。
但事后才知道中书对此情况早就严防死守,任何面君的大臣皆不可轻言对中书的大政有任何不满之处。
一旦他们说了,这官员的仕途以后,也就没有以后了。
所以天子也就没有以往那么热衷了。
官家今日本没有心情,但扫了一眼名单里却有一个熟悉的名字。
……
金殿外的阁门处。
一名紫袍大员正负手而立。
四十余而能服紫,这不是一般官员可至。
此人眼下目望宫阙,似在出神,全然不似其他等候天子接见的官员那般一脸紧张和忐忑。
有大臣知道这名官员的事迹,不由暗中对他指指点点,脸上表情既有畏惧,也有佩服。
这时这名官员轻咳一声,左右官员无不别过目光,生怕与对方对视在一起。
不久一名近侍步出,左右都向他行礼称阁长。
近侍对众官员点点头,径直来到这名紫袍官员面前行礼,满脸是笑地道:“陛下赐章郡守越次召对!这边请了。”
众官员闻言都不敢有异议,一副理应如此的神情。
这名紫袍官员正是刚平了峡州、辰州、沅州三州之侗乱的章惇。
章惇熙宁五年以平梅山蛮受知于天子,但章惇平梅山时杀戮太甚,最后当地百姓以‘汉降瑶不降、男降女不降、生降死不降’为约定,从此以后梅山蛮‘不复为患’。
这一次章惇又扩疆扩土,建沅州等数州,前后两次扩地数百里,建十数州。
苏轼写信都称赞‘功名谁使连三捷,身世何缘得两忘’。
如今章惇浑身杀气,提着无数人头直抵京师,在野的旧党官员都抨击他是残忍好杀,但也令不少人看到了汉唐时,那等书生以军功拜万户侯的气象。
也是因两度平蛮的功绩,章惇升任杭州知州回京述职。
官家更是越次召对,一旁的内侍对章惇低声道:“眼下官家正因攻湟州不利的事心烦,章公可以顺势说之。”
章惇点头道:“多谢了,不知怎么称呼?”
对方笑道:“在下黄筹,昔年吕相公对我恩重如山。”
章惇听闻对方是吕惠卿的人道:“那也是自己人了。”
片刻后章惇登殿陛见,官家一见章惇当即命左右赐座。
章惇坐下后,官家闻章惇平梅山蛮之策。
章惇道:“无其他功夫,便是不要讲妇人之仁,挥兵多杀即是!杀后再重重赏赐便是,如此将士人人用命,肯战肯死!”
官家闻言大笑,御史们抨击章惇杀人太多,他居然直接承认了。
官家道:“卿是直指本心,无他多虑,故能破敌成功!”
章惇一点也不谦虚地道:“此乃臣得功夫处。”
官家道:“朕有所得,难怪卿能建功立业。”
官家心想,自己以前一直对章惇观感不好,认为他做事太过于鲁莽,后来见他救三司之火,方知此人是才干出众。
如今又两次平梅山蛮,为宋开疆扩土十余州,顿觉得此人真是可造之才。
官家对章惇道:“本朝武功,章越、章楶、王韶以熙河进,卿以五溪用,熊本以泸夷奋,下来则是沈起、刘彝、种谔。”
“卿以一人之力,得此大功实不易。”
熙河路军功虽大,但是章越,章楶,王韶三人所分,章惇一人打下了熙宁年的第二军功,称得上建树极大,甚至官家言外之意还有你更胜过前面三人。
章惇听天子如此夸奖也是既谦虚又自负地道:“全仰仗陛下知人善用,臣方能建功立业!”
官家听了章惇的奏对不由一乐,越来越觉得此人说话对脾气,当即道:“卿不必去杭州了,为翰林学士留在朕身边顾问。”
章惇听了淡淡地道:“臣遵旨。”
章惇入翰林学士,等于又重新回到了‘四入头’的行列,u看书.nt再度具备了‘入相’的资格。但章惇丝毫不意外。
官家对章惇道:“如今朝廷大军困于邈川城下,阿里骨率大军来援,卿如何看?”
章惇道:“臣未历事过西北不敢妄言。”
从湟州出兵是中书的决定,对不干自己的事,章惇保持着默契一概不轻易评价中书行事。
官家道:“朕便要你妄言,但说无妨!说错了,朕也不怪罪!莫非因为此事乃章参政主政卿不敢说了?”
章惇生平最受不了有人激他。
如今听了官家这么说,章惇当即道:“臣此番平梅山蛮后,曾见过王韶,臣问王韶章越之材如何?王韶则道,才略太平,于兵事尤不擅长!”
“臣知道此次平湟州庙算在章越,但他用兵一向迟缓不擅长应变,朝廷如今能有开拓熙河的局面,章越只有首谋之功,至于平熙河换他人亦可。”
官家听此乐了心道,章惇此人谋国不谋身,比章越更易于掌控。
官家道:“章参政功夫只用其浅,不用其深,这是卿不知之处!”
1秒记住网:。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最后的摸金校尉》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