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二十六章 这钱朕给了
一名长老道:“西夏的梁太后趁着宋人攻略河州之际,已是讨平了沙洲回鹘,若夏国再打来没有宋人扶持恐怕青唐城就不保了。”
另一名长老则道:“宋人取熙河的目的,还是为了制夏,而不在青唐。”
阿里骨一方的长老道:“可是宋人已打到了桃阳了,再下去边厮波结要丧命了。”
“我看这般,派一个使者往河州调停,如果宋人不肯则退兵,我们再出兵河州。”
“不错,宋人还是要倚重我们的,若我们与他断了往来,哪来的商人往熙河的榷场。前两年木征起兵,断了商路我们青唐城亦荒废很多,之前崇敬佛法的僧人也不肯来了,倒是让托林寺办了几场大会。”
阿里骨气得不行,他没料到宋人攻破桃阳,讲珠城后,这些长老们还是如此短视。
众人言语了半天,最后才派出使者前往河州谈判。
……
数日后,数名青唐蕃僧来到河州,他们没有先入城而是先到了河州的宝觉万寿寺,见了此地僧人后,在对方带领下见了河州知州章楶。
章楶隆重地接待了青唐蕃僧。
他们提出了停止交兵,否则青唐城将出动五万精兵攻打河州。
章楶听了对方的意见,表示是边厮波结无故进犯在先,所以不得不出兵惩戒,但既是你们这么说,我需禀告大帅后再作决定。
次日章楶便派人禀告了熙州城中蔡延庆。
而同时身在熙州城的蔡延庆,李宪接到了朝廷的圣旨。
原来朝廷得到消息,契丹欲争河北之地,而恰好在此时镇守河北的宋朝名将杨文广病死,得知此事后契丹上下蠢蠢欲动。
同时交趾知道宋军顾虑辽国,同时在西北用兵,正在蚕食宋朝南疆。
王安石代表的二府意思就让章越,李宪在西北用兵停一停,不要轻易开启与青唐羌部的大战,万一契丹和交趾异动,到时候无法像去年那般对西北提供全面的支持。
蔡延庆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翻越露骨山,抵至桃阳禀告章越。
章越得知此事后,也是觉得朝廷真是手太长,在自己正要一鼓作气平桃州时就来个掣肘。
不过这时候熙河路突然下了一场暴雪,使宋军粮道更加艰难,而张诜所帅的主力部队也被困在道路上。
这时候援兵不至,也是章越棋差一招没有算到的地方。
章越也并非一意要拧着头干的性子,下次不行就等下次,他便与边厮波结议和,条件是桃阳归宋朝,让他惩戒几名出兵的首领,而他从讲珠城和一公城退兵。
边厮波结此刻前方面对种谔,木征,沉括,游师雄的大军进退不得,后方的桃阳又给宋军切断了,正是进退两难。
边厮波结正欲拼死一搏的时候,章越却派人来讲和。
边厮波结还没答允,他下面的首领们便一个劲地催使他同意,所以最后两边仓促议和。
边厮波结杀了三名这一次劫掠岷州的部族首领,终于得到了这个退兵的机会。
章越当即留下王厚驻守桃阳,自己则率百余骑返回了熙州。
章越冒着雪抵至熙州城下,却见城里城外都放起了爆竹,领兵在外没有时间概念,不知不觉已是除夕了。
“是何人深夜入城?”
城头的守军大声盘问。
“瞎眼了吗?没看见是经略相公的旗号吗?”
“待我禀告上头……”
下意识地听着城上城下一问一答,章越披着大氅驻马城下,大雪片刻间覆了一身。他看着熙州城头上明暗的灯火喃喃地道了一句,原来已是熙宁七年了!
……
熙宁七年的正月。
汴京一片沉浸在新春喜气中。
百姓们依旧享受着这太平盛世。
天子接受了百官的拜贺,不过他心情不是很好,几个皇子都是早早没了,到了登基了第八年头,但是仍是对祖宗无所交待。
同时契丹和交趾的骚边亦令他烦不甚烦。
即是大过年间,但两府官员也没有休息,天子也没有闲着,章越以加急的方式送了一封札子至宫中,请求天子答允平桃之事。
所以天子与两府官员被章越这一封札子给弄得被迫‘加班’,讨论起出兵之事来。
“去年要他打,他却说打不得,今年却说一定要打得!”天子甚至烦恼,“难道朝廷对用兵没有方略吗?”
文彦博道:“陛下,确实打不得,契丹大兵压境,又兼杨文广病逝,少了一员勐将在边,万一契丹这时候兴兵,朝廷将毫无一搏之力。”
冯京道:“蔡延庆说青唐来书调停此事,又兼交趾蠢蠢欲动,在这时候冒险取一桃州实为不智。这些年兴兵太多,民间有传言陛下子嗣不兴,正是朝廷杀伐太重。”
冯京这一句话正好刺中天子心中之痛。
吴充道:“陛下,这些年章越治青唐,厚抚番人,活人无数,何谈杀伐过重?去年打桃州,民心不附,但今年打之,已是水到渠成,正可兵不血刃平之。眼下桃州边厮波结已是众叛亲离,一鼓作气平定桃州就在此时。”
天子道:“若再出兵桃州,要拿多少钱?”
仍勉强在位的三司使薛向道:“去年打踏白城,秦凤路已是凋敝,西北也是民生艰难,如今要再打怕是最少要八百万贯!”
文彦博道:“陛下,契丹交趾窥视,去年大灾小灾不少,那么多的百姓还在受苦。这八百万贯能活多少条人命。即便是打下桃州,那般贫瘠之地,朝廷又要花多少钱去养?”
王安石道:“陛下,章越之前给臣算了一笔账,之前熙河开边每年需费朝廷四百万贯钱,至熙河屯田及榷场互市后,以后可以每年减作三百万贯。若再打下桃州,这里多金银矿治,而且岷州熙州可以不用驻兵,可以拿出大量的地来屯垦,最要紧是颇降董毡,为了日后制夏定下不世基业。”
“若西夏平定可以省却多少钱,陕西百姓亦不用再受此苦。为国家咱们应算大账,长远之帐,不可只算小帐,眼前帐。”
天子问道:“相公的意思,还是要打?”
王安石道:“臣还是那句话,对大臣应放手任之,若不济事后再予以责成。”
天子听王安石之言点点头道:“既是如此,这钱朕给了。”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最后的摸金校尉》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