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章 姐妹
位于国子监旁的章家大门前,如今则是车水马龙。
但凡一般人家出了两个进士,即不得了了,而章家是出了一个状元,一个省元。
以往这处宅子便是热闹,如今章越虽去了熙州,但其热闹却更胜过从前。
一辆马车远远地停在路边,一名都管模样的人看了一眼章府门前那热闹景象不由道:「今日这人怎么比昨日更多了?」
马车里坐着一位美妇,正是十七娘的姐姐吴十五娘。
十五娘道:「不必等了,都是要进去一遭,与其装着哪里巧遇,倒不如直接进去更显得我们诚意。」
说完十五娘下了马车。
官宦人家女卷,自不会走正门与来访的客人撞见,而是走旁门。
章府地方狭小旁门不容车马,如此相府的马车只能停在路边,十五娘少不得必须抛头露面。
章府旁的曲巷中,两名健壮的妇人贴身搀着戴着头纱的十五娘下了马车,走了一段路方才至旁门前。
一旁的都管道:「也不知为何章舍人如此还住这里,委屈娘子走这么远的路了。」
这都管一言一谈之中,仍还是相府管家的气派。
一旁妇人笑道:「听说章舍人是寒门出身,举族供出一两个读书人不容易,家底子毕竟薄了些,哪里能与我们相府比。」
另一旁妇人笑道:「是啊,嫁进去少说也要先吃十年的苦,等到苦尽甘来了,也成了黄脸婆了。」
两名妇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话,令十五娘心底好受了些许,她面上却啐道:「当年我吴家也是耕读传家,哪里有那么苦,再说了我妹妹当初嫁过去时,也是十里红妆。」
五个姐妹中十七娘的嫁妆是最多的,十五娘心底也是有比较,虽知道章家家境如此,故而娘家贴补多了些,但她的心底还是难免不痛快。
两名健妇连忙道:「娘子说得是。」
叩门通报后,但见十七娘略带惊讶地看着自己。十五娘知道妹妹惊讶什么,笑道:「妹妹这我还是第一次来,所幸没走错了门。」
十七娘笑着迎了十五娘进门道:「我这陋巷自比不得姐姐。」
十五娘仔细打量十七娘,但见她不施粉黛,只是简简单单地梳了一个坠马髻,但素净的脸庞仍显红润,也比当年作女儿家时更圆润了些。
观她的气色的,就知道自己妹妹这几年在章家着实过得不错。
当年这位妹妹她是知道的,平日与姐妹们比起来显得更文静,只是更喜欢读书而已。整日在自家书楼中读书罢了,有人笑她女儿家又不考科举,何必读书呢。
倒是父亲吴充道,女儿家读书好,自己用不上,日后教养子孙总是用得上的。
果然其子章亘闻一知十,是个读书种子。过年时,吴充当初出了几道题目考教吴家下一代子弟,结果无一人答得出。
后来十七娘带着章亘来见吴充,吴充问了同样几个问题,对方是对答如流。
十五娘听说吴充听了很是高兴,将自己相藏多年的砚笔赠给了章亘。这套砚笔是当年吴充第一次上京,以后学的身份向欧阳修讨教。
欧阳修对吴充十分赏赐,将之赠给吴充的。
吴充一直很珍惜,自己都没有用,也没留给吴家子孙,而是送给了章亘。
可见吴充疼爱这外孙到了什么地步。
不过听说吴充也有些感慨,自家子弟无一人比得上章越也就罢了,但孙儿之中也是如此。
十五娘打量了一番宅子道:「以妹夫如今的官位,又不是置不起好宅子,我在内城看了好几处
好宅子,到时候与妹妹一起去看看。」
十七娘笑道:「那多谢姐姐了,只是如今刚生了孩子,也懒得走动。」
十五娘闻言幽幽地叹道:「妹妹命真好,生了两个男丁,为章家传了香火,似我只有一个女娃,倒是庶出的生了几个。」
十七娘道:「那姐姐就从庶出中选一个听话,好好教养,日后还不是如亲生的一般。」
十五娘按了按十七娘叹道:「这些事时我们当年在闺中哪里曾想,但如今嫁鸡随鸡,一切都要替夫君打算,替家族打算,这才是我们一辈子的寄身之地。」
说到这里,十五娘顿了顿道:「今日我带了如意坊的点心来,妹妹与侄儿都多尝一些。」
二人入了宅子,二人坐下说了一阵子的话。
十五娘握住十七娘的手道:「偌大的相府,唯有到妹妹这里才听到几句体己话……如今大姐去了颍州,二姐三姐身在西京,眼下也只有你我姐妹能说说话了。」
「实不相瞒,我这一次是为我家官人的事来托妹夫来了。」
十七娘虽心底有数,但听到十五娘这么说时,仍是心底惊讶。
自己这姐姐是一向心高气傲,二人在闺中时候年纪相近,故而常比来比去,哪知今日……
十七娘有些恍忽,她突然记起当年作女儿家时,一日她与十五娘同在一起从宫里来的老嬷嬷学女红。她与十五娘都不喜这些,那日十七娘娘知老嬷嬷好酒,便拿了几瓶家中的陈酿骗给老嬷嬷品尝。
老嬷嬷吃醉了酒,二人便悄悄到家中湖心亭中游玩,说起老嬷嬷醉酒的事,二人笑得前仰后合。
那一天的午后,阳光是那么明媚,十五娘的笑声是那么轻盈,二人少有地放下芥蒂,在一起说笑,心情也是飞扬起来。
十七娘看着十五娘,当年的少女如今也是将柔发盘起了发髻。
十七娘对十五娘道:「姐姐,姐妹中我们年纪最近,又是一起长大,当年虽是吵吵闹闹,有那上下之心……」
说到这里,十七娘十五娘提此都不由莞尔。
……
新设转运司,经略安抚司在朝堂上议得差不多,已是定下。
转运司路负责民政,经略安抚司路负责军事。
之后了两府转对,官家今日兴致很高对问道:「王韶,高遵裕二人议赏朕是看了?诸卿以为如何?」
顿了顿官家又道:「高遵裕非首谋,又退缩避事,本不应该功居第一!朕知道诸位将他列在第一,是看在太皇太后的面上。不过让他为经略安抚使,朕以为未免太过了。」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最后的摸金校尉》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