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章 大战
宋军与西夏军连战了数场,宋军这次终于碰到了硬骨头。与之前交兵的青唐蕃部不同,党项军看见宋军人少便上去骚扰,看到主力来了,就远远遁去。
两军斥候交战时,党项骑兵一触即走,分头撤退,退至一处又有兵接应,一次宋军骑兵追得太深,被诱敌深入损失了二十余骑。
王韶闻之重重抽了领军将领几鞭子。
到了午后宋军开始扎营,王韶,王厚,章越骑马在高处查看附近的地形。
为将者必知地利,章越常看见王韶捧着地图在那看。
王厚道:“照理来说,我军追着党项游骑深入,此处应该寻得党项大军了,但不知为何一骑都不见着。”
王韶举起马鞭一指道:“党项人习战,出师则鸟散山谷,抽兵则蚁聚塞垣。你看到前方的山谷,眼前黄昏我军不敢深入,但足可藏得上万兵。”
章越,王厚顺着王韶所指看去,见山谷不仅草木茂盛,而且随着日落,山谷笼罩在高大山峰的阴影中,此处若真埋伏一支人马,不小心就着了道。
王厚道:“爹爹,我听闻党项人迷信占卜机鬼之事,出战只在只日,而避晦日,我们不如避些时日,等晦日出战便是。”
王韶道:“用兵岂能拘泥于此,要觅时而动,而非待时而动。”
“我预感党项骑兵已至我军不远埋伏在附近,即便不在山谷中,也在附近。”
章越道:“不一定要战,牵制党项兵力便是,我们这里多拖住一人,横山那边西夏人便少一个人。”
“据我所知这里天都山军监司可非善茬。”
西夏十二个监军司中最精锐是左厢神勇军,原先驻守夏州以东明堂川之弥陀洞,后为了伐宋需要改驻天都山。
李元昊令大将野利遇乞统帅天都左厢(西夏最早兵制),对方因常驻天都山,号称天都大王。
不过后来左厢神勇军又迁回银州,横山,神勇军留下一部分设天都军监司,专门防备宋泾原路。
因为这天都军监司是新设,故而不在十二个军监司之列,而且兵马也少于十二军监司。
王韶听章越所言哈哈大笑道:“舍人,若是不是党项精锐,我王韶又何必觅此而来,这天都山地处五路要害,从这往南便是萧关(海原县石峡口),若我军能在此大破党项,必将威名镇于四方,扬我赫赫武功于天下!”
王韶一脸自信地言道。
章越听说王韶打算主动寻求与西夏人决战,也是吃惊。
对方有时候很谨慎,比如在北渡黄河上,但有时候却又很大胆,居然带着一帮青唐蕃部,竟敢硬撼党项精锐。
一日之前,天都山下的南牟城外党项大军已是点集完毕。
按照西夏律令,士卒分为正军,正辅,负担。
正军,官马,甲披,弓一张,箭三十支,枪一枝,剑一把,长矛仗一支,全套拨子手扣。
正辅弓一张,箭二十枝,长矛杖一枝,拨子手扣全套,作为正军副手,若正军阵亡,则补为正军。
负担,弓一张,箭二十枝,剑一把,主要负责为正军料理后勤和照料马匹。
如此为一军抄,有的军抄只有正军,辅主各一,没有负担,有的有两名辅主,甚至只有正军,没有辅主和负担。
总之丰俭由人,一抄最多不过八人之数,似西寿保泰那等监军司点检不严,常常出现点集时人数不齐,装备不齐。
有时点集频繁,各部首领也会拒绝参战。
不过天都军监司前身便是神勇军,其部众都是从多次对宋作战中劫掠无数财富,获利极多,故而对宋作战意志与战斗力极强。
大帐之内,一名头戴红里毡帽,身穿白衣窄袖,耳戴重环的男子,正在翻阅兵书。
他手中所持乃是《太乙金鉴诀》,所言都是军事占卜。
类似于读书人从易经的占卜中读出治国之道般,当初李元昊等西夏将领在行军打仗中,也是参考此书来进行决策。
正在翻书的男子,名为嵬名令达,乃南都军监司监军。
嵬名是西夏国姓,为最早的党项八部之一,李元昊的李是唐朝赐的汉姓,但李元昊建国后,为表与汉人一刀两断,便恢复了当初的姓氏嵬名。
而这嵬名令达正是出自西夏皇族。
大帐之内,他的左右都是军监司蕃部首领,众人环坐作一圈,中央满摆酒肉,却无一人动刀。
这时一名军卒入帐与嵬名令达耳语几句,然后退了出去。
而嵬名令达放下书对左右道:“宋军骑兵与我们接了数战互有胜负,我军的侦骑无法靠近,至今摸不清他们人数多少,只是估摸着有上万骑。”
“至于从会州那边知会而论,应在一万五千骑上下,多是古渭的蕃部……”
众首领本都是神色严肃,但听说古渭的蕃部都露出鄙夷之色。。
一名姓野利的首领道:“我们也就两个头项而已,不过都是精兵强将,一个打十个足够了。”
西夏五军抄设一木牌,十抄设舍监,二十抄设小首领,最后一个部落为一溜,一溜不超过六十抄。
数溜可组成一头项。
李元昊起兵时也不过五个头项而已。
众人议论一番,都是决定出战,否则让宋军再深入,使部落的牛羊牧畜被劫掠了就不好了。
嵬名令达点了点头道:“乙埋在银州点集,我本要率尔等去与宋军争横山,但如今点集后,却碰上另一股宋军上门,那么就灭了此股宋军再去银州不迟。”
说完嵬名令达起身掀开帐幕看着天边后言道:“远处云彩一片血红,正好预示着会有大战!”
众首领一并点点头,党项人最信占卜,以云气观是否可以交兵。
然后嵬名令达又令卜者拿出一具羊骸骨在火上烧之,党项首领都盯着看。
不过一会卜者看着被火炙烤后的羊骸,也不怕烫捧在手中,对着四方比划了一番,然后言道:“宋军会从西南面来!”
众首领闻言再次纷纷点头。
嵬名令达问道:“那何日可战?”
卜者道:“两日后可战!”
众首领闻之点头,然后嵬名令达捧出一具装着酒水的骷髅酒杯,每个首领都刺了臂血入酒,然后一共饮之。
嵬名山连夜率军出发。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最后的摸金校尉》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