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

作者:

  蔡京入座后,向章越陈述近来之事。

  对于蔡京,章越是有些感慨的。

  以往读书时,都说王安石变法最后失败了,这是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

  但问题是王安石变法真的失败了吗?

  要知道在宋徽宗时四任宰相的蔡京,他废除了王安石变法吗?

  根本没有。

  而且恰恰相反,他贯彻了王安石变法的主张。王安石变法最重要的不是什么青苗法,市易法等等,这些都是表面的,不是实质内容。

  而王安石变法最要紧的核心,就是章越去三司度支厅时,看见王安石写在石壁上文章里的一句话。

  那就是‘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

  这一句话可以完整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所有思想。

  意思就是,将钱财从民间收上来归于朝廷,然后再通过朝廷分配出去!

  而蔡京呢,将这一句话吸收但却作了极端化的修改,最后有了‘丰亨豫大’和‘惟王不会’。

  蔡京与章越说了交引所近来运作之事,章越听得颇以为然。至从自己离开交引所后,蔡京确实将交引所经营弄上了一个层次。

  章越道:“有一件事,上一次大名府被抓的十几个商人,可与你有干系?”

  蔡京闻言道:“不错,是学生向计相建言的。”

  大名府的商人搞了個民间版的交引所,然后就被朝廷查封了,商人们都被抓了。

  “是断了交引所的财路么?”

  蔡京道:“是……是如此。”

  章越道:“此事虽未出我意外,但没料到……元长,你还是令我刮目相看了。”

  “是学生办得不妥。”

  章越道:“我并未怪你,管仲主张官山海,桑弘羊有盐铁论,本朝亦有茶禁酒禁,而如今迟早有交引之禁。”

  “但这本来还未开始的事,却提前被你作了。”

  章越这才创办了交引监,蔡京就想到了如盐铁专营那般进行垄断,运用权力打压任何进入这块的民间商人。

  蔡京道:“老师,我看了大名办的交引所,他们办得很好,不仅尽取我们汴京交引所之所长,而且无我们之短。”

  “比如手续之费,我们如今虽从一席五百文降至三百文,但他们只收两百文,甚至对大商人只收一百五十文之费。”

  “不少盐商都离开汴京前往大名府交易盐钞,咱们毕竟是朝廷所办,不敢私下放贷。但大名府的不少商人之前就是质库商人起家,他们卖盐钞所得的钱财,直接存入自家解库之中,为所欲为。”

  “这些年来,学生为了讨得官家三司的欢心,不断的助银助钱,好容易才令朝廷大臣不视交引所为暴敛。但这些商人却什么都没有作,如今路将铺平,他们倒是坐享其成。”

  “老师,学生这么办也是不得已为之,否则这费尽心血所办的交引所怕是……老师,敢问一句若是朝廷不盐禁,如今便是私盐横行当道,哪有公盐余地?”

  章越道:“你所言我知道了,此事不可责你,但出手还是要有余地,立即将这十几个商人放开便是,不要到处树敌。”

  蔡京道:“学生明白了,而且学生已是吸取教训,前半年内立即在大名府,成都开办交引监,专面辽国,大理经办盐钞之事,但手续之费要降到两百文确实一时之间难以办到。”

  章越看见蔡京已吸取了教训,于是道:“办不到便办不到,咱们是大船,船大了就难调头,需要修补的地方也多,平日里养得闲人自然而然也就多了。”

  蔡京道:“多谢老师,学生还打算以洛阳,京兆分引那般所事,这一次增资三万股向民间出售,一股售以一百贯之数,筹得三百万贯。至于大名府,成都的分引所,交引所依旧占七成股份,剩下由地方官绅入局。”

  章越道:“此事你不必问我,自己去办吧。”

  章越心想交引所的股份,即便从二十贯一股涨至五十贯,以及如今是一百贯,但估计发售出去仍是一股难求。

  章越对蔡京道:“先问问三司,陕西转司,他们要买多少股?”

  蔡京道:“学生已是问了,之前计相就要买三千股,薛运司要买两千股,本来他们还要买的更多,同时两宫太后……”

  章越心道,这个一百贯的价格果真是低了,增发的股份都被人内定了。

  一股一百贯果真是买到即赚到。

  蔡京问道:“老师这里有没有要买的?”

  章越本想拒绝,不过想了想最后道:“此事要问问我家娘子。”

  蔡京走后,章越感叹盐钞货币化可谓又进了一步,如此下去朝廷迟早是要将淮盐等一并纳入盐钞范畴。

  几十年后蔡京办的事,自己如今倒是提前为之了。

  蔡京最后将盐钞换回的金银,全部搬进了宋徽宗的库房里,宋朝每年盐钞收入从两百万贯达到了两千万贯。

  章越正欲歇息。

  这时候外人道:“外面来了一个陕西的军汉说是叫王音,执意要见老爷。”

  章越心道,莫非是王韶?

  章越当即道:“引他来见。”

  章越一见对方果真是王韶。

  章越一见不由斥道:“子纯如此胆大,竟敢私下来见我?”

  王韶奉召进京应该是先面见天子,在此之前私下拜访大臣府邸,此事传出去会被御史弹劾。

  王韶一脸风尘仆仆,身上装束不过是一名兵卒模样,见了章越后将范阳笠一丢,大大咧咧地坐在榻边笑道:“不日就要面君,在下怎能不来见见我的金主呢?”

  章越道:“这么说,你是来还钱的么?”

  王韶道:“这倒是不曾。如今我的随员都在官驿之中,我私下来见章正言是来请教如何面君之事。”

  章越道:“面君之事,你就直言好了,何必问我?”

  王韶道:“不然,昔日商鞅说秦王,先说了帝道,再说王道以及霸道,最后谈及变法方才得秦王赏识。我这面君的机会只有一次,不敢辜负了正言的举荐之恩。”

  章越道:“举荐之恩也罢了,要紧的是……你难道也有帝道,王道,霸道数策要说服官家吗?”

  王韶道:“那是当然,若是陛下是守成之君,那么我当谏陛下和戎等十事,在边境偃旗息鼓,不作寸土之争。”

  “若是陛下有志于徐徐图之,那么我当建陛下如何和睦蕃部,修兵备武,他日收复横山不在话下。”

  “若是陛下是秦孝公一般,有雄图伟略之主,那么我这一番说辞可使朝廷灭了西夏,永绝后患,如此也可使我飞黄腾达,日后封王拜相不在话下。”

  灭了西夏,好大的口气。

  章越眼见王韶说得神采飞扬,仿佛功名唾手可得的样子,不由问道:“你有何策?竟有如此大的成算?”

  王韶闻言道:“章正言虽是我的恩人,但我不会告诉你此中详情。只要章正言将陛下之决心告诉我便是。”

  章越点点头道:“陛下既召薛向与你进京,其中抱负自是不用多言。”

  王韶目光一亮道:“陛下是……”

  章越道:“陛下最推崇唐太宗,你说呢?”

  王韶奋力击掌道:“如此莪王韶荣华富贵可得,扬名天下就在指日之间了。”

  章越看着王韶自己犹自在亢奋之中心想,王韶这样的人太热衷于功名利禄了,而且性子太过自负,自视太高了。

  这样的人如果日后出人头地,通常都认为一切都是通过自己努力奋斗而来,而并不借助于旁人的帮助。

  如果说王安石是不近人情,那么王韶则有些薄情。当然能成大事者,不少也是这个性子。

  看样子对方似乎很难能将自己举荐之情能真正放在心上。但话说回来,大家也只是各取所需罢了。

  王韶自言自语了一阵,这才想起章越在一旁,然后道:“章正言放心,你的举荐之情,王某日后必会报答。”

  章越笑了笑道:“子纯记得就好,若是他日你有书生拜大将之日,我有什么相求的地方,你莫要忘了。”

  王韶笑道:“那是当然。”

  说完二人又是一番长谈,王韶一个劲地向章越要粮要钱,各种的财力支持。

  章越心想自己给你的六千席盐钞都还没收回呢,你还要我往里面搭,再说自己如今不在三司当差了,手中可直接调动的资源可是大大不如以前。

  王韶当夜从章府离开,骑了大半夜的马返回驿站之中。

  王韶的儿子王厚立于驿站的后门侧听得马蹄声,立即开门将父亲迎了进来。

  但见父亲王韶神采飞扬,喜色挡也挡不住。

  王厚取过父亲的马鞭,然后迎着王韶进入驿站。

  王厚问道:“父亲见到章恩公吗?”

  王韶点点头道:“见到了,听章正言所言,果真如我们父子所料,官家是一位要大有作为的雄主。”

  王厚喜道:“太好了,如此说来,官家此番召父亲回京询问边事之后,就要大用。这还要多亏了章恩公两番举荐。”

  王厚给父亲捧了一碗酒解渴。

  王韶闻言淡淡地道:“不错,章正言是有举荐,但这番功名也是我们父子俩提着脑袋,在古渭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没有这霍卫的本事,为父亦不敢放言,立功青唐,他日复我汉家三千里之疆土!”

  说到这里,王韶豪迈地从儿子接过酒来一饮而尽。

  王韶对王厚道:“是了,此番咱们从西边带的蕃贡都备好了吗?”

  王厚道:“都备好了,明日可送入京师。”

  王韶点头道:“甚好,你用心一二,挑拣官家身边几个亲信太监一一送过去,需仔细打点清楚,日后咱们父子能不能得到官家的信任,建功立业就在此朝了。”

  王厚道:“孩儿晓得了,门路都打点好了,不过说来官家身边人,再如何也不如章恩公啊。爹爹不如交给他来打点。”

  王韶笑道:“吾儿真好不知道理,章正言有六千席盐钞在我们这里,如今一文钱也没见着。他当初投在爹爹我身上,也是看准咱们能够建功立业,只要如一日没见着好处。”

  “他就不得不给咱们加钱加人还得与官家保荐。若是如今将钱给了他,他心底不仅不舒服,而且以后帮咱们父子也不会那般勤力了。”

  王厚过意不去道:“爹爹,如此算计咱们章恩公不太好吧。”

  王韶道:“这并不是算计,而是欲成大事者必须要有些手段。我们在青唐对待蕃部需明其厉害,再恩威并用,而如今到了朝中,其中厉害更是十倍于那些蕃部。”

  “说实话我宁可在古渭,也不愿回朝与官僚们打交道。”

  数日之后,新判汝州富弼入朝。

  治平四年时,官家刚登基,曾要重用富弼,但富弼以足疾推辞。

  官家之前召富弼是因曹太后之故,如今再召则是因为韩琦罢相后,朝中没有可以服众的大佬坐镇。

  于是官家召素有果敢,有所作为之名的富弼回朝。

  不过富弼仍不肯当宰相,最后官家只好让他出判汝州。

  今日富弼入朝面辞,官家知道他有足疾,特别允许他坐在肩舆入宫。之后官家又担心富弼不便,于是又下诏自己亲迎至东门小殿接见富弼。

  如此礼遇实在是给足了富弼的面子。也足显官家尊重重臣的礼数。

  到了东门小殿后,富弼在儿子富绍庭的搀扶下第一次见到了官家。富弼仔细打量官家,很年轻的一个人,态度间对于自己这样的老臣给予足够的尊重与恭敬。只是身形稍稍有些瘦弱,不知能不能替祖宗承起这大宋江山。

  官家对富弼道:“富卿足疾不用参拜,来人看座。”

  说完官家命宫人搬来座椅,富绍庭搀扶父亲坐下。

  君臣对坐后,官家迫不及待地就问道:“富卿是三朝重臣,当初出使契丹,为国而奋不顾身,如今朕刚刚登基,于国事不明,还请富卿教朕以治道,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富弼听了眉头微皱,果真如司马光所言,官家这也太急于有为了。

  古代那些如秦皇,炀帝这般好大喜功的皇帝往往都败亡于此。

  富弼道:“陛下一见臣即为治道,而不问仁德,有仁德才有治道。臣劝陛下以广布仁德,收取恩信为先。”

  官家一脸恭敬地道:“富卿所言极是,朕受教了。”

  富弼闻此稍稍高兴又道:“陛下求治之心,臣当然知之,不过人主之好恶让人所知不是好事,如此必然会有奸佞投其所好。”

  这话当初司马光也这么说过,官家道:“可是朝廷每年给契丹,西夏的岁贡,实令国家负担沉重。即便朝廷对西夏,契丹有求必应,但他们仍嫌不足,不肯就此收手。如今朝廷国库空虚,一旦边事一起,将如何是好?”

  富弼道:“陛下不必过分忧虑边事,还是依臣所言,陛下临御之初当以广布德泽为上。臣愿陛下能够二十年内,口不言兵事,亦不宜重赏边功,否则干戈一起,所系祸福不细。”

  官家闻言默然,富弼所言又是这一套说辞。

  司马光他们的主张更偏激一些,就是‘痛惩邀功生事者’,凡是在边境与西夏制造摩擦的将领都要严惩。

  富弼所言也是如此。

  官家默然半天,最后叹道:“富卿的意思,朕明白,以朝廷如今的边备莫说是契丹,便与夏人开战也是难求一胜。”

  富弼道:“陛下圣明。”

  官家勉强笑了笑道:“朕想拜富弼为集禧观使留在京师辅弼朝政,还请富卿不要推脱。”

  富弼知官家没有用自己的意思,当面辞了,然后出了皇宫直接往汝州赴任。

  听富弼之言后,司马光等朝臣们又上疏要官家‘阜安宇内’为上,枢密使文彦博也是这般建议。

  官家听了吕公著讲经筵要他效仿汉文帝。

  官家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对大臣们言道:“汉文帝身衣弋绨,足履革,也不是没有用的,同样是有所作为,如此只要坚持数十年间,最终会有成效。以此言之,朕决定勤俭节约,与诸位爱卿共同节省府库用度,以此来养兵备边。”

  王安石此刻还在路上,官家虽然心急但却没有门路,觉得大家们建议也有道理,不如学着汉文帝的作法搞一搞。

  这也是富弼,司马光的建议,不要将自己求治心切的目的,这么明白的昭告天下。

  不过官家说要学汉文帝,顿时令吕惠卿及身在京师等候接见的王韶都是很慌。

  官家学汉文帝,那么他们打算的一切事情都不要提了。

  他们都可以回家去读书种田了。

  不过人的性子是很难转变的,或许因为一时的原因而有所改变,但最后还是会回到最初的。

  就在这时候王韶得到了官家的接见。

  王韶入宫前也是满怀着忐忑,富弼刚劝官家二十年不言兵事,司马光等又建议‘痛惩邀功生事者’,他这个时候面见官家言兵事,不是与朝中的主流唱反调吗?

  不过王韶入宫觐见时,却看到章越陪侍在侧。

  王韶见此不由心底大定,官家在接见自己时,让章越也侍从在侧,说明他还是有在西北建功立业的打算的。

  王韶行礼之后,但闻官家问得第一句话是:“卿也是德安人?”

  王韶精神一震,官家所问的另一个德安人莫非是……

  Ps:本书史料主要是宋史。众所周知宋史是二十四史里屁股最歪的,对于变法派的人物都是满满的抹黑,但是没办法也只能将就着用了。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最后的摸金校尉》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