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

作者:

  江宁王宅。

  长子王雱,及长媳庞氏正在与王安石说话。

  王安石鉴于长女嫁给吴安持后与强势婆婆不睦,故而自己娶媳妇还是找了个同乡同郡普通人家之女为儿媳妇。

  高门人家的婆媳不容易相处,但低门娶进来的媳妇好是好,但哪知道自己儿子却不好。王雱性高自负,对庞氏多有责骂。

  王安石没有责骂王雱,但不免却心疼媳妇。

  不过他想来王雱学问才华具佳,今年江宁府的解试可谓不在话下,至于明日进京会试也在反掌之中。

  至于次子王旁则是才具平平,唯独长子才华出色,最像自己。

  如今几个子女都已是有了婚配,唯独幼女尚未许人。

  王安石最疼此女,自小抱在膝头教她读书识字,故而寻寻觅觅为此女寻一个良配。在他眼底家世什么的都是次要,最要紧的是有才华学识,人品才是。

  今日的少年郎君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故而王安石对王雱道:“蔡二郎何在?”

  王雱问道:“应该在府外写文章,爹爹今日布置的洪范他正在写。”

  王安石道:“今日在蔡二郎身旁那人,你可知他的来路?”

  王雱道:“就是今日答爹爹狂恒雨若的男子?”

  王安石点了点头。

  王雱道:“我也不清楚,他只说浦城人士。”

  王安石道:“我差点忘了,他自称出自浦城章氏,难怪……难怪……”

  王安石不由想起章衡,章越,以及今年锁厅试省元章楶。

  王雱不由妒嫉道:“浦城章氏又如何?不过多是沽名钓誉罢了,今科省试且看孩儿给爹爹拿了状元回来。”

  王安石见儿子如此有信心,笑道:“当年即便爹爹我也不过得了第四而已。”

  王安石为何得第四众所周知,是因在卷子上一句不恰当的话触怒了仁宗皇帝。

  这些事王安石如今早就释怀了,但仍对王雱道:“你要以爹爹我戒啊,我已决意不出仕,终老于江宁,以后官场上的路你要自己走。”

  官家数度找王安石回京知制诰,但都被王安石拒绝。

  王安石是一副铁了心要在江宁讲学的样子,不过王安石拒绝一次,反而因此名声更高大有安石不出,如天下苍生何之势。

  说来谢安字安石,王安石名安石,在王雱眼底自己父亲日后肯定可以安定天下的宰相,除他之外不作第二人之想。

  王雱心道,爹爹如今就当在江宁养望,此事我以后再徐徐劝他便是。

  这时候蔡卞抵此,王安石向对方询问章丘的身份,蔡卞道:“他呀,便是章太常的侄儿,今科本也考上了进士,但是因同族的章楶同登科,故而他便要弃了名次,因章太常不肯,他不惜逃出家中至川蜀游学,如今又到了江宁。”

  王安石听说对方果真是章氏子弟,但听说是章越的亲侄儿时还有些意外,才想得似他的故人。

  章氏子弟同族一科医人登榜这不成文的规矩,他是知道的。而听说章丘明明考中了进士,却主动放弃进士身份,甚至不惜离家出走游学至川蜀及江宁时,他不由对此子评价很高。

  对方不仅是一個潜在进士,人品还这么好。

  章越出自章氏寒门,以往也曾过过苦日子,而他侄儿也是如此,也肯定便没有吴安持那等官家人家子弟的习气。

  王安石听此后淡淡地点了点头。

  回到屋内时,其妻吴氏与王安石道:“听说你今日在府学教授时,对一年轻子弟甚是赞赏。”

  王安石奇道:“你怎晓得?”

  吴氏笑道:“你女儿今日去府学旁听了,说伱少有的对一位少年是赞不绝口。”

  王安石闻言笑了。

  吴氏追问道:“这少年到底是什么身份?”

  王安石当即将章丘的身份与吴氏道明了,吴氏笑道:“官人莫非动了招婿的心思?”

  王安石没有否认道:“这些年我物色过不少青年才俊,但却没有一个似他这般优秀的。”

  吴氏笑道:“那便是缘分了,你还记得你当初见章太常时曾说得话么?”

  “什么话?”王安石倒是忘了。

  吴氏知道自家夫君除了读书学问政事,其他没有一件放在心上的。她道:“你当时还羡慕吴家有这样一个好女婿的?还言日后找女婿找个似章太常这般的也不错。”

  王安石恍然,他当时确实有说过这话。

  但那时候他对妻子说,章越言闺房之乐甚于画眉者多也,身为一名状元将闺房之事重于国家大事呢,如此日后怎么能担当国家重任?

  但怎么到了妻子口里却成了羡慕的话呢?

  王安石次日便让蔡卞请章丘至府上……

  仲夏。

  汴京的天气格外炎热。

  皇子赵顼一脸忧心忡忡,因为他的父亲当今天子赵曙又病了。他知道濮议之事耗尽了父皇的心血,如今只是在强撑。

  赵顼见到官家正在前殿理政,便劝多休息。

  天子却安慰他道:“朕一直都有在服药。”

  这时候有人奏王珪宣至,赵顼要退下,但天子却道:“你留下旁听。”

  但见翰林学士王珪抵至殿内。

  王珪行礼后,官家赵曙道:“今日叫王卿来,是赐一盘龙金盆给卿。”

  王珪谨慎地道:“陛下,臣无功无劳不敢受赐。”

  官家笑着道:“之前不让王卿掌翰墨之事,是因朕误听人言,说爱卿当年不愿为朕草制,如今事实已是清楚,王卿在朝以来一直忠贞勤勉,朕还打算授卿端明殿学士之职。”

  赵顼在旁听了一愣,当初仁宗皇帝传下口谕,要翰林承旨王珪草拟确立皇子的诏书给自己的父亲。但王珪说这么大的事必须面见天子后,方能确定。

  事后王珪亲自询问了仁宗皇帝后草拟了圣旨,此事因合乎于制度,欧阳修还称王珪为真学士呢。

  结果呢自己父亲对因此对王珪有了成见。

  赵曙亲政后,便不让王珪参与草拟圣旨,只是作为一名翰林闲置。

  自己父亲因这点事情,将仁宗皇帝眼前第一红人王珪疏远,坐了三年冷板凳。

  三年内,王珪在濮议之事反对皇考之说,不过之前曹太后垂帘时,却曾站出来劝太后还政给父亲。

  今日官家却对王珪说之前是朕误听人言,还升他为端明殿学士,等于向王珪承认了自己错误。

  而王珪这三年从炙手可热的官员一下子被迫边缘化,这滋味可是一点也不好受,如今得官家这一句话几乎当场泪下。

  王珪道:“非陛下圣明,臣恐怕活不了几天了。”

  王珪话中的辛酸,外人不足体会。

  官家手指着王珪对一旁的赵顼道:“王卿忠贞,可为执政,你记住了。”

  王珪闻言是又惊又喜。

  赵顼忙道:“儿臣记住了”

  王珪走后,赵曙对赵顼道:“濮议之事,很多大臣都不赞成,但不可一概而论,似王珪这样的臣子还是可以用的。”

  赵顼道:“儿臣受教了。”

  赵顼心想父亲不是很讨厌王珪么?怎么这时候又用他了。

  他有些不安地向天子问道:“父皇你如此急切召王先生回朝,是不是有了急事?”

  原先的颍王府翊善王陶,本来知制诰,后来因弹劾韩琦,欧阳修,被迫出知永兴军,而如欧阳修举荐的章惇本已考过了馆试,却遭到王陶的反对而未授馆职,最后去武进县作了知县。

  而王陶出京后在当地为官没有几个月,突然被赵曙召回京师出任太子詹事。

  还不仅如此,原先潁王府翊善、同修起居注邵亢知制誥、知谏却院兼判司农寺,还有赵顼的另一位老师韩维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

  天子如此频繁地将他王府里的老师安排至要职,令赵顼似预感到什么。

  赵曙笑道:“不过一般的调动,你别担心便是。”

  说完侍者正好来进药。

  赵顼只得惴惴不安地离殿而去,却见宰相韩琦正进殿韩琦。

  赵顼与韩琦行礼,韩琦对赵顼道:“陛下不豫,大王知道了吗?”

  赵顼点点头向韩琦问道:“如之奈何?”

  但见韩琦认真地看着自己,然后语重心长地道了一句:“还望大王寸步不离陛下左右。”

  赵顼听了一脸愕然对韩琦道:“这不是人子应尽的本分吗?”

  韩琦摇了摇头:“臣说的并非在此。”

  说完韩琦行礼进殿去了,赵顼这才明白了韩琦话的意思。

  他毕竟是皇子还不是皇太子啊!一旦父亲有什么不测,那么自己没有名分大义,宗室中随意一人都可为皇帝。

  故而只能时时伴随在天子的身边。

  一旦天子有什么不测,有他在皇宫之中,随时便可被册立为皇帝。

  他的父亲被视为过继之君,连承认自己父亲是皇考的资格都没有,就更不配有早早立自己儿子为皇太子的资格,一旦踏出这一步,必遭天下之非。

  所以他们父子只能委屈求全,不到最后一刻,便不能见分晓。

  这一刻赵顼才真正明白自己父亲之前为何之前与自己说要争濮议,他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这个家而已。

  想到这里,赵顼不由泪盈于睫。

  赵顼心想,这么简单的事,自己居然半响才明白,自己实在是太愚钝了。方才一定给韩琦留下一个不佳的印象。

  可如今他身边的先生都被排了出去担任重职,左右也没有个商量的人。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最后的摸金校尉》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