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八十六章 奉章太常之命
官家赵曙也未见过这么大的雨,不是说他登基以后,而是他在汴京出生以来。
左右宫人也是惊疑不定,见到官家后,这才忙不迭地见礼。
“张茂则!”
“臣在。”
官家刚欲呼便见张茂则已是出现在了他的身后。
官家抓住张茂则的手道:“水势到了什么地步?”
张茂则道:“回禀陛下,水至汴河而起,听说大水已淹至大相国寺,四廊皆淹至,寺僧们都无从躲避,如今沿街沟渠都无法排水。”
官家道:“大相国寺地势较汴河高都如此了。”
官家当即急匆匆地步至崇政殿,却见殿上不过稀稀拉拉地来了十余大臣。这都已是过了早朝的时刻,但大臣们来得只有这么多,而且其中无一名两府执政。
官家吃了一惊,一等对局面失去操控感的感觉涌上心头。
满朝文武仅只剩下这几位了?
他们为何不来朝见朕?
难道是朕言濮议,惹恼了众大臣么?这背后莫非是贾黯,司马光他们所为?他们借故不来朝朕,打算暗中另立新君?
想到这里官家不由一个激灵,面对大臣们不知如何一言不发,仓皇地从崇政殿上离开。
官家走了几步,忽扶柱而立问道:“韩琦,曾公亮,欧阳修他们呢?他们也不来见朕吗?其他大臣不至,他们也不至?”
内宦们都是面面相觑,张茂则道:“韩相公,曾相公,他们因雨失朝,已派人禀告过了。”
官家六神无主地对张茂则问道:“那文相公呢,你说此刻当如何是好?”
张茂则道:“唯有等待。”
一名内宦道:“如今宫门四面都有积水,臣料想文武大臣无法跋涉,如今唯有开水门泄洪。”
另一名内宦则道:“可是宫城本就是地势高,若是水泄往旁处……”
此刻官家坐在御椅上一副呼吸不畅的样子,仿佛一个快要被溺死之人的样子,听闻方才内宦言语后,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般言道:“立即传朕旨意开门!泄洪!”
张茂则看着官家道:“陛下……”
官家对张茂则道:“张都知,这是朕如今唯一可为之事了……”
张茂则闻言不敢再说。
内臣当即奉皇帝之命,开西华门泄洪,顿时洪水如激流袭来,先是冲塌了东殿,然后便是冲向侍卫班房。
没有人事先给身在班房内的皇宫侍从打声招呼,他们猝不及防,被这场大水所裹挟连人带屋,连同马厩里的战马一并被淹没。
侍从们伸着手呼救,却只能随波起伏,有人勉强抱柱方才侥幸的生,至于其他人与战马一并被大水冲没……
从西华门而出的大水不仅淹没了侍卫班房,还沿着本就泛滥成灾的汴河冲刷两岸,无数房屋被冲毁,人畜被卷入其中,一个浪头打来,无数挣扎的人再也没有浮出水面……
官家赵曙坐在殿内惶恐不安,开西华门放水足足一個时辰后,但见韩琦,曾公亮等宰执还未赶到。
官家对左右道:“朕不能在这坐着,朕要去宣德楼看一看。”
说罢官家执意登了宣德门城楼,放眼望去却见宫城下方几乎已成为了泽国。
这时候大雨刚刚停歇,但几乎三分之二的汴京城都淹在水中。不知多少百姓攀在屋顶上树上嚎哭求救。
官家吃了一惊,对左右问道:“汴京城怎变得这般了?”
左右皆不敢回答。
片刻后有人禀道:“几位相公来了。”
官家大喜,但见韩琦,曾公亮,文彦博等大臣终于赶到。
“陛下,臣方才听得西华门放水?是何人所为?”韩琦一见面即问官家。
官家见了韩琦本是高兴,如今承认道:“是朕的主意。”
韩琦闻言不由顿足。
韩琦想起他登这宣德门时,那时先帝还在。那时是元宵佳节,这里放了鳌山,天子与百姓同乐,韩琦身为宰相也坐在门楼上观景。
但如今放眼望去,汴京城却成了这个样子。
君民同乐?
因宫城地势高受雨,结果官家这么开西华门一放水,君王将自己的百姓们都喂了鱼虾,如今铸成大错了,哪得君民同乐。
韩琦很想道一句:“官家,若早扒南堤,不至于如此啊!”
不过韩琦没有说话,曾公亮,文彦博都是闻言相劝。
不过韩琦虽没说话,官家怎不知他的意思,此刻面上阴晴不定。
官家看着下面京城百姓的日子,陡然之间捧面道:“都是朕的过错……都是朕的过错。”
“朕便不该作这皇帝……谁愿作这个皇帝谁作去吧。”
官家这么一说,韩琦,文彦博等都吓了一跳。
官家这病才好,若是因此自责而再度生病,或再道出什么不作皇帝的话,那么韩琦,曾公亮,文彦博等都要背锅。
皇帝是他们几个大臣一手扶上去的,如今官家有什么过失,不就证明他们当初选了一个昏君吗?
韩琦道:“陛下不用自责,这大水的事谁能说清楚,都是我等执政思虑不周之过。”
文彦博道:“启禀陛下,臣与韩琦同罪。”
眼见宰相们主动出面替自己将责任当下,官家这才稍稍止了自责。
“陛下,看是小舟!”
这时候虽下着雨,但见一群群的兵卒在汴京城中街道上驾着小舟船穿梭其中。
众人但见小舟出入水深之处,哪里见有百姓附屋,就纷纷将百姓从屋上接下来,然后用小舟送至没有遭水之处。
这样的小舟不过容五六人大小,但舟船却是极多,竟有五六十条之多。
兵卒们将受困的百姓一一救下,这些绝处逢生的百姓们得救后都是喜极而泣……转瞬之间,已是救得了数百名百姓,使之平安无事。
而在宣德门楼上见此一幕的官家和执政们皆是又惊又喜。
官家颤声对左右道:“仓促之间竟有这个准备,这是哪位官员所为?”
韩琦,曾公亮点了点头,当即将一名内宦用吊篮吊下城头去询问。
不久内宦又坐着吊篮回到城头向官家禀告道:“启禀陛下,这些人都是三司与交引监的役卒,这些小舟也是早都备好的。”
“兵卒们方才言道,他们是都是奉了太常丞章越所命,驶舟救人的!”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最后的摸金校尉》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