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八十二章 章越的发明
来自交引监的书手都勤练干事之人,在他们清理之下,陕西诸路的帐籍飞快审理账册渐渐有了眉目。
吴充与章越联手施为,遭到了三司官吏不满,有大臣便与韩琦,曾公亮言,章越为三司盐铁判官,吴充又为三司度支副使,如此翁婿同在一个衙门办事可乎?
韩琦直接回了吕公弼是三司使,吕公著是三司户部副使,兄弟二人同在三司皆可,那么翁婿又有什么不行呢?
然后官员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说按规矩吏部的差遣满三年而代还,而堂除官两年而代,章越管勾交引监已满两年,当堂除新职。
韩琦回道,三司判官者,前朝皆有久任不在此列。
韩琦甚至还想了想,章越确实任满三司判官两年,于是将原先权判盐铁司的权字取消了。而如今章越升任朝官,也从原先管勾交引监,改为判交引监。
宋朝差遣,以判字最高,知为其次。
比如大员请郡,如原枢密使张升卸枢密使外任许州,就是判许州,而一般京朝官任州官只是称为知州。
两事一出,章越在交引监的位置反而是稳了。
官家就算不喜欢章越,但也知道什么是办事的官员,他要查陕西诸路的帐,吕公弼到任数月,一点声响也没有,唯有吴充和章越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他的旨意。
加之濮议一起,吕公著蛇鼠两端之事,令官家震怒。
故而吕公弼被罢三司使,吕公著亦罢了户部副使。
户部副使改由燕度出任,至于三司使选来选去,则突然给了韩绛。
韩绛之前弹劾富弼出外,如今富弼卸了枢密使之职,韩绛也被召还回京。
韩绛知成都时,很有政绩,被韩琦请会京师本是要出任权知开封府,但因吕公弼离任三司使,韩绛还到京便改职出任了三司使。
而原先知杭州的沈遘,则出任权知开封府。
至于富弼离任后空缺的枢密使之位,官家本要欧阳修继之,不过欧阳修再三推辞不肯就任。
欧阳修之所以不愿出任枢密使是因在濮议之中,被王珪,贾黯,范镇等反对。
官家要认爹,于是欧阳修出面举例,出继之子对所有父母都称父母,譬如汉宣帝刘病已,汉光武帝刘秀。结果被贾黯,范镇引经据典被驳倒了。
这时候曹太后也下手书,斥责韩琦欧阳修等中书不可以在先帝尸骨未寒的时候,提出皇考之说来,帮官家认爹。
然后吕诲,司马光站出来批评官家和欧阳修,反复强调官家你是小宗继大宗,称生父为皇考就是忘恩负义之举。
如今中书与台谏两派斗争激烈,提出出继之子都称父母的欧阳修,在这时候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出任枢密使。
最后官家将老家休养的文彦博请出山出任枢密使了,而让吕公弼,陈升之出任枢密副使。
章越看了一圈,发现都是老熟人。文彦博韩绛都是岳父的亲家,这说明岳父以后行情要涨啊!不过欧阳修倒是麻烦了。
他为韩琦仗义助拳,不料却祸水东引,如今满朝官员的批评之声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开封府到了七月八月之末时,突连降暴雨。
这一场雨下得极大,以至于汴河暴涨。
三司度支厅前下着大雨。
章越撑着伞赶至度支厅。
但见新任三司使韩绛正在厅内与副使吴充笑谈。
韩绛重新回朝,气色比以往更胜一筹。
章越见到二人连忙行礼,韩绛笑着道:“我与副使正说到你呢。”
章越忙道:“不知省主提及下官,下官有什么作得不是之处?”
韩绛笑道:“不用紧张是我好奇之故,方才见你交引监手下书手算账,有十几人不用算筹而用得是一等串珠盘子,不知这是何物?”
章越一听笑着道:“启禀省主,此物下官所造,下官称之为算盘。”
“算盘?”
韩绛,吴充都是微微讶异道:“度之还有会计之道?”
章越笑着道:“略懂,略懂。我想起老子称言,善计者不用筹策,可知在春秋之时已用算筹,汉时曾有珠算,但如何算之早已失传。”
“故而我看京中书手用算筹作帐,在上的一根筹计为五,在下一根筹则计作一,既是如此我何不作一个算筹之珠盘,上二珠计作十,下五珠计作五呢?再以梁木作为穿裆,恢复汉时珠算之法呢?”
韩绛,吴充点了点头道:“确有新意。”
说到这里,章越命人去隔壁库房算账的书手里借了一个算盘来,给韩绛与吴充演示。
章越将算盘一整然后比划道:“如上是指拨下珠靠梁,如下是指拨下珠离梁靠边。”
章越道:“我作算盘时有一個口诀,比如是二除,便有逢二进一,逢四进二,逢六进三,逢八进四,二一添作五!”
“如此我便教给了交引监几个年轻的书生,让他们习之,一开始会慢些,但不久即快过了那些用算筹的老书手,久而久之如今交引监里有三分之一的书手都会用算盘了。”
韩绛恍然道:“甚好,甚好,我三司以会计为大事,每次查账不会消多少人力料材,若是下面的书手人人都会用算盘,那会计之速不是比原先又快又省么?”
吴充道:“我看着实可以尝试,这陕西路籍册我看本要三个月方能彻底查清,不过如今看来可省却半个月之功。”
韩绛大喜道:“正是,正是,令婿真是奇才,连格物都如此精通。”
章越连忙道:“省主谬赞,下官实在是愧不敢当。”
韩绛笑道:“你莫敢不敢当,你要将这算盘之法普及咱们三司,让书手们学而用之,此事就这么定下了。”
章越满脸苦笑,这要让用算筹几十年的老书手都改用算盘,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韩绛这才刚上任就给了自己一个不好办的差事。
章越只能暂且答允便是。
然后韩绛与吴充聊至:“如今查账之事渐渐有眉目,度支内部多名官吏参与了这假帐之案,陕西数路官员之挪动贪墨,竟是牵连多路官员啊。”
吴充道:“我们如今夏贼正犯边此事怕是不易铺张,不可一查到底,但官家那边有不可不交代,故而查得多广,查得多深,还请省主决断。”
韩绛闻言也是露出难色。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最后的摸金校尉》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