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

作者:

  大相国寺的一间僧房里。

  王魁已在僧房里苦读半月,以赴七月的大科。

  王魁坐了一会,却见一人敲门。

  “何事?”王魁有些不悦。

  “是我。”僧房门外传来了何七的声音。

  王魁想了想换上喜色,前往开门。

  何七淡淡地笑着道:“俊民兄没有打搅你读书吧!”

  王魁摆了摆手言道:“越读越是糟心,这考大科并非是我之前打算,因为此并非我之所长。进来说话吧!”

  何七提着一壶素酒放在桌案笑道:“俊民兄,先吃杯酒再说。”

  王魁举杯喝了杯酒道:“我自负诗赋文章了得,但不等于大科就能考得。因为大科考得是秘阁六论。”

  “这并非一般人可以涉猎,非要广学多才,强记博闻之人不可。”

  何七道:“我也听说考秘阁六试的门槛极高,否则朝廷也不会百余年一共才取了不到三十人。”

  王魁道:“在我认识的人中没几人可以达到能达到此地步的。吾自己也不能。”

  王魁指了一下书架上的书籍。

  何七道:“我倒是知道一个人。”

  “是何人?”

  “夺了你状元的章度之。”

  王魁闻言面色涨红,随即道:“秘阁六论所考涉及至九经,兼经(论语,孝经),诸经注释。还有从史记,汉书至新旧五代史的十九正史,《孙子兵法》在内的武经七书,以及国语,诸子(老子,韩非子)。这些书章度之都涉猎了?”

  何七笑着道:“俊民兄一点也不了解章度之。章度之本就是诸科出身。”

  王魁大吃一惊道:“你说他曾是经生?”

  何七点点头道:“不仅仅是经生,还是经生中最难的九经科。”

  “当初他与我同在浦城县学时,他一人通十一经,以全通被州学保荐至国子监,当时他还不过十四岁。”

  “十四岁贯通十一经?”王魁瞠目结舌道,“竟有这样的人?”

  何七道:“我也不敢信,但经生远不如进士,当时我虽惊叹,却没有多想。若是他不考进士,我怕他如今也已九经及第了。”

  “你说考制科拼得是强记博闻,他章度之就是这样的人,至于制科所考的九经兼经及诸经注释,他十四岁时早已烂熟于胸。”

  王魁听了几欲崩溃,进士科向来看不起经生,就是鄙视人家只知道死记硬背。同时进士科也不强制进士诵经,乡试省试里只要会背论语,孝经,春秋即可。

  但制科不同,除了经义,还有正史,武经七书(武举书籍),更不说国语,诸子。

  考生不仅熟背这些,还要懂得融会贯通,化作笔下文章以策论形式书出。

  这又考验一个人的文章水平。

  故而制科考试的考试范围极大。一般人一辈子也不可能读完这么多书,更不用说熟读应用。

  比如三传只要读春秋三传就好了。最难的九经科也不过读十一经。与制科的考试范围比起来如小巫见大巫。

  进士科只考诗赋文章。

  制科则是全部,故而不适合于朝廷大规模取士。更不适合寒门士子,书都买不起,何况读这些书。

  这只适合家里不缺书,且有过人精力,真正博览群书的读书人。

  故而制科只能运用于考核少数人,选拔特定人才。

  但能通过制科考试无一不被公认为卿相之才。

  王魁道:“何兄何必与我言此?”

  何七见王魁神色笑道:“章度之如今已是状头不会再赴制科,但俊民兄要想胜过他,以此翻身,唯有靠制科了。”

  “只要俊民兄制科入等就是第一流的人才。”

  王魁明白了何七的意思当即坐下长叹道:“我知道你是一心为了我好,但你看这僧房里书架上的书,我读了几日就焦头烂额,当初考进士时尚远不至于如此。”

  王魁知自己强项不在于此,但却不得不赴大科。

  “是否屠员外他们又向你催逼了?”

  王魁长叹一声道:“都怪我没有得状元,故而累至屠员外都将缘由归在我身上。”

  何七道:“岂有这番道理,状元此事没有十全把握。你如今好歹也是朝廷官员,何惧一介商贾。不行就拿他去开封府见官。”

  王魁道:“如何敢拿他们见官。我当初舞弊,买通内宦取得考题的事情,被屠员外拿在手里。”

  “如今京城里已有不少人传言此事,万一真给抖落出来,我这辈子就算完了,别说当官,命也是没了。”

  何七道:“莫慌,俊民兄,你好歹是富相公的侄孙女婿,你往好处想想,说不准已是有人替你将此事遮掩下来。”

  王魁叹道:“我如何敢安心,只知道此事足以令我身败名裂,故而这些日子里我一直躲在僧房中。”

  “众人都以为我准备大科,可是我却在避祸。”

  何七给王魁端了一杯酒,王魁借着喝酒的动作,给自己压了压惊道。

  何七道:“俊民兄借着赴大科的事,可转移他人之注意。你只要考上了大科,就可以翻身,外头欲不利你的人,也要重新掂量掂量,因此暂缓不利你之事。”

  “最要紧的是让富家高看你一眼,只要富家小姐与你成亲。如此一切都可以转危为安。谁也不会冒得罪富相公的险。”

  王魁道:“我也知得,但我如今躲在僧房里一步不出,望着堆成小山一般的书。这制科真不是一般人可以考得。”

  王魁心想,更要紧是他见识了汴京繁华,女子的娇艳后,已是没有年少时那般,能闭户读书十数日不出。

  他如今坐了数日,已是难耐,身虽在大相国寺,但心却在汴水河旁的温柔乡里。

  有时也曾念及被自己抛弃的桂英,也不知道对方身在何处?

  何七道:“俊民兄,眼下你万万不可想这些,如果不趁此翻身,以后只能被屠员外那些人拿捏在手里。也不能报章度之夺你状元之仇。”

  王魁闻言最后点了点头。

  他想起了当初在期集所时,自己被所有人排除在外的一刻。

  章越居然故意不让自己入团司,这简直是奇耻大辱。日后此仇定要十倍报复。

  “说的好,大丈夫岂能甘于人下章度之如果不是使手段坏我的名声,他又怎么能得状元?”王魁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王魁明白自己这次再失利就一切都完了。

  何七见王魁眼睛里又重新燃起了光,心知自己这一趟没有白来,总算鼓起了他的斗志。

  何七他如今也是仕途尽毁,只好把一切希望都压在王魁的身上。

  就在两个人商量之时,章越与随人们一起踏上了行程。

  四月时节,汴京的郊外正是一番春光明媚的好景象。

  章越坐在马车之中,十分慵懒地靠在靠枕之上,身子下面是厚厚的锦褥。

  汴京近郊的官道之上还算是比较平整,故而章越靠着锦褥上还能够勉强看着书,就算偶尔有些颠簸也是可以容忍的。

  读了半个时辰的书,章越最终还是因为马车的颠簸而有些眼花,此刻他不由怀念起当初上大学时候坐在高铁上看书的日子。

  转而他想起了昨日兄长嫂嫂,侄儿送自己出门时,因为流泪而通红的眼睛。

  说到底还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这才离开了汴京没两天,章越就开始想家了。

  放下了书本,章越掀开车帘看了一眼郊外宽阔平原,竟无一处山头。

  “景色真与闽地不同。”

  章越看着农人在地上耕种,好一番田园风光。

  “老爷道旁有一处路亭,可以坐下歇一歇。”

  章越点了点头,当即下了马车,来到路亭里坐下。

  立即有随从官兵给章越煮起茶来。章越从容坐在亭边,拿起十七娘所赠的书籍读了起来。

  “老爷,真是勤学,都中了状元还如此苦读。”

  张恭一脸佩服地对唐九道。

  唐九喝了一口葫芦里的酒道:“当然。他常与我道,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

  张恭道:“难怪老爷的学问这么大。”

  却见亭中章越言道:“你们嘀咕什么呢?咱们离汴京走了多少里了?”

  “回禀老爷,差不多走了六十里。”

  “才六十里,”章越摇头道,“得着紧些,不然要误了期。”

  “是。”

  说完间突有数匹健马从官道上自西而来。

  章越身边的官兵都是持刀戒备。

  但见数骑到了路边停下似往亭子里辨人。

  “看什么了?”张恭按刀一声中气十足的怒喝。

  对方在马上拱手问道:“可是章状元的车驾,在下乃欧阳枢相的元随。”

  章越头也不抬地道:“是枢府上的人,让他过来吧。”

  对方惊喜道:“真是状元郎。”

  说完此人翻身下马对坐在亭上边喝茶边读书的章越抱拳道:“枢相请状元立即回京一趟,有要事交代,以此书信为凭。”

  章越疑道:“我任期正紧,枢相突要我回京是何意?”

  “枢相没有交代,只是请状元郎见信立即回京。”

  章越看了书信确实是欧阳修的字迹不假。但他如今正往楚州赴任,这才走到半路上,欧阳修要自己回京一趟,又不肯说是什么原因,若是路上耽搁了,自己就要遭罪责了。

  但章越却毫不犹豫地道:“立即动身回京,不得有片刻耽搁。”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最后的摸金校尉》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