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

作者:

  雪又落下,贡院的亭台楼阁皆为白雪覆盖,哪怕都堂上焚烧的熏香都驱散不了这浓浓的寒意。

  考生们都是冻得搓手,趁着砚水未凝结成冰时,考生们纷纷提笔于稿纸上书写起来。

  章越虽觉得这考场上的紫苏茶汤不够正宗,但也是不错。

  需知紫色苏汤在仁宗时被翰林院誉为天下汤饮第一,具备解毒养胃之用。

  章越喝了一碗紫苏茶汤后,身上寒意再度消减几分。

  章越略一思定,想到考场上文章,其实也与官场规矩有些类似。

  声韵平仄都是官方给出的格式,文章里的道理文采是考生要表达的内容。

  后世批评明清八股文如同带着脚镣跳舞,大约就是这个意思。

  如今在于考生如何取舍。

  好比这赋完全贴着声韵平仄写来,就好比一意唯上,这是嘉祐以前的文风。

  完全没有束缚,想写什么写什么,就过于任性,就不能为官场所容。

  但在框架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可能发挥出个人的才华,这就是嘉祐以后,欧阳修改变科举文风的目的。

  同时从唐赋和宋赋来看,唐赋更重于文采而轻于议论,宋赋早在范仲淹时,就更重于议论说理,而轻于词藻。

  文采词藻更侧重于考察考生的才华,说理议论更侧重于考生的能力。

  这也是两个不同的选拔标准。

  当然若考生能兼顾声韵平仄文采议论写出一首这样的赋来,自是最好,但这样的人才肯定是万中无一的。

  时势造英雄,不同的人才在不同的环境脱颖而出。

  如今嘉祐六年的风格正适合于章越。

  自己就是议论说理强于叙述词藻,重于文章内容而轻于声律。

  只要在不出韵的前提,这篇赋章越要尽可能写出题意‘金在镕’。

  题意是黄金镕成什么形状,在于治者心底要铸造成如何的器具?

  引申于治国,金出于泥沙,也就是人才。

  冶金就是培养人才,要培养教育什么样的人才,在于治者要达到什么样的施政理念?

  故而破题之句在胸中就有了。

  天生至宝,时贵良金。在镕之姿可睹,从革之用将临。熠耀腾精,乍跃洪炉之内;纵横成器,当随哲匠之心。

  天下最宝贵的就是良金(喻之人才)。观其熔炼的形态,打造为器具的时代将要到来。至于打造成什么器具在于良匠心中要打造的器具(理想的政治理念)。

  章越于稿纸上挥笔写下,这句可作为赋头。赋头作为破题之用,一定要点出全篇赋在说什么。

  天生至宝,时贵良金,押‘金’字韵。

  以赋句而论有六等,分别是壮紧长隔漫发。

  壮紧是三字四字的短句,字数越少,但言语越要精炼有力量,要讲究对偶,故有壮紧之称。

  至于长句隔句,用于铺陈议论表述,嘉祐前要严格讲究对偶,但嘉祐后可适当放宽标准。

  至于漫发,漫是不讲对偶散句,发是过渡句。

  赋头三句必须结构紧密而不松散,讲究一个冲击力吸引考官眼球,故而章越选了三句式紧句打头,长句为中,最后用隔句收尾。

  章越继续写道:“观其大治既陈,满赢斯在……”

  下面就是赋项,作为承前启后之用,押‘在’字韵。

  总之赋分八段,将’金在良治,求铸成器‘八字分为八段八韵。

  下面三至七段就是展开议论。

  ……如令区别妍媸,愿为轩鉴;倘使削平祸乱,请就干将……

  ……天子要区别美丑,我愿为良镜,国家要削平祸乱,我请为干将……

  章越于稿纸写了一番框架可谓一气呵成,但完稿了没有,并没有。

  草稿上的赋还要修改一番,在不对偶的地方,尽量修改词句为对偶,同时在能遵循平仄平仄的地方尽可能遵循。

  同时八个字的赋韵字必须依照次序出现全赋八段之中,如果实在想不出押韵字的赋句,在不得已下可以找韵部代替,这是可以从权的。但是绝对不可以错韵漏韵。

  不得不承认韵字虽说有很多弊病,但最大的好处就是杜绝抄袭,否则一个题目笼统言之,考生很容易用自己的旧文或临摹名篇替代。

  但官方规定了韵字,使得每篇赋文都必须考生当场所作,杜绝抄袭于他人或临摹前作。

  反正这一改文就用了大半的功夫。如何不害文意,又尽量保持格式,功夫都用在上面,文章档次不可避免下降。

  不然为何唐诗里有无数佳作,但放到科举里为人熟知的只有一句‘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

  这概率不可用万分之一了,只能用亿分之一来比喻。

  至于下面的诗,则要用到韵书。

  其实对章越而言,用不用都是一般。不过既带来了往韵书翻一翻,说不定能找到些许灵感。

  赋和诗都写在稿纸上,再三删改已是差不多了。

  想起当初解试,还要睡一觉在梦中编排删减,如今技艺纯熟后,已不用如此了。

  章越可是每日各写一篇诗赋,到了梦里还要再写一遍。

  从解试之后至省试这近五个月,章越每天都是如此,没有一日懈怠的。

  旬锻月炼都是平常事,唐人总结科举的诗赋之道,就是两个字‘苦吟’。

  什么叫苦吟?就是妓女不能有了性(协和)欲再接客。网文写手不能有了灵感才码字,为了生存每天都要坐在那熬着。

  苦吟诗人贾岛的那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文章之道说多了都是泪啊!

  放到宋代也在苦吟,苏轼曾道‘清诗要锻炼,方得银中铅’。连号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陆游,也是每日以苦吟为务。

  考试不是靠灵光一闪,而是靠重复练习与肌肉记忆。平日写得多了,下笔时往往会有自己写过的经验或句子在脑中不知不觉的浮现。

  写到这里,章越扶了扶酸痛的腰,将稿纸收好准备誊正。章越再拿了胡椒汤,然后左右望去考生们尽作奋笔疾书状。

  谁也是不容易啊!

  大家拼尽了全力来此走一遭。

  章越由衷发出了感慨,此刻他方有心情就着茶汤吃了一些糕点。

  他紧了紧寒衣,看了一眼手中的牛耳笔。

  之前这支笔一直放在家中舍不得用,如今到了考场上终有它用武之时。

  试问牛耳笔可执牛耳否?

  章越微微一笑,提笔誊正后即是交卷。

  省试没有规定结束的时间,但有一条不给烛。

  此刻离天暗还有一些功夫,章越交卷离开,他不算早走的也不算晚走的,已有不少考生出了龙门。

  雪又落了下来,章越走出龙门外时,却见外头站了无数人。

  等他一出现,立即有十几人上前辨认然后问道:“我家相公在否?”

  “可见的我家三郎君?”

  章越熟练地往后指了指才摆脱了逼问,然后长长舒了口气,此刻就感觉自己整个人被抽空了一般。

  此番亲自走一遭,他方才体会何为‘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卷回。蓬巷几时闻吉语,棘篱何日免重来。’。

  这是第一场啊。

  眼前不少人在此翘首期盼着,也有人正与家人叙话。

  一个人正兴高采烈地对父母道:“爹娘,我在帏幕间正一头苦恼,不知如何下笔时,突见庭中有人言语道了数句,我低头一看正合赋下之意,故我提笔以此落句。”

  他身旁的夫妇都是喜至流泪道:“这是天意啊,是天要我儿此番高中啊!”

  章越闻言不由好笑,每次考完都能增加不少科场奇闻。

  “三叔,三叔!”

  章越一转眼看见原来是章丘朝自己打招呼。

  章越笑了笑走上前去道:“不是说了别来,这贡院走几步路就到太学了。”

  这时候数人来到章越面前拱手道:“这位是度之吧,今日我等因风雪延误了考期,多亏你在监门官面前仗义直言,否则数载光阴毁于一旦了。不知可否赏光请你喝杯水酒,略表心意。”

  章越笑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一旁章丘看着章越得如此多人敬仰不由佩服,等章越推了他们以后,章丘问道:“三叔,你为何不接受邀请,与他们坐下相谈,他日也有相互用得着的地方。”

  章越看了章丘点了点头道:“你能这么想着实长进了,不过……不过三叔着实累了,没功夫应酬。”

  章丘失笑道:“是啊,三叔,我给你提考箱。”

  章越此刻一脸疲倦之色恨不得马上栽倒在床上,他将考箱递给章丘,章丘在旁问道:“三叔,这贡院是如何样子……”

  章越随意聊了几句,忽停下脚步,回望贡院前。

  却见寒风凛冽下,贡院为皑皑白雪覆盖,雪景之中满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这一刻章越突然想起自己寒窗经历,不由吟道:“懒作住山人,贫家日赁身。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野客狂无过,诗仙瘦始真。秋风千里去,谁与我相亲。”

  寒窗中的孤独寂寞,又有谁能解我。

  “三叔?”章丘道。

  “怎么?”

  章丘道:“我记得,我在南峰院读书时,伯益先生曾与言道,读书吟诗本令人喜悦,陶冶性情之事,但有了科举之后,如今天下人早已得笙而忘鱼了。”

  章越问道:“不是得鱼而忘笙?”

  章丘道:“先生说得正是得笙忘鱼。”

  章越点了点头。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最后的摸金校尉》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