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阴冥妻

作者:君墨无痕

    那根令他们耗费心力的自来石,其上有十一个字——“玄宫七座门自来石俱未验”,意思是明定陵中的每一道石门都有自来石守门。

    然而,并不是所有想要打开墓门的人都会这样绞尽脑汁地想办法破解自来石机关。

    1928年,震惊中外的清东陵被盗案中,军阀孙殿英和他率领的匪兵在盗掘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和乾隆帝的裕陵时,也碰到了拦路的自来石,孙殿英采用了野蛮的决绝方式。

    盗掘裕陵时。匪兵们用尽一切办法都打不开墓门,最后只得用炸药将墓门炸开。其后果是石门轰然倒塌,正好砸在因地下水上涨而漂移到墓门处装载乾隆遗体的石棺上。

    而在发掘慈禧陵时,匪兵们担心使用炸药会毁坏墓室中的宝物,于是动用了四十多人,用粗壮的大圆木将墓门硬生生撞开。墓门打开后,发现门内的自来石竟然被撞断为数节。

    自来石是明清两代大型墓葬中常用的防盗方式,大型墓葬往往有多个墓门,就算盗墓者勉强突破一道墓门的阻挡,也会被接二连三的防盗设施阻挡。

    至于顶门器,流行于秦汉时期,时代比流行于明清的自来石早了一千多年,但顶门器的精巧程度却丝毫不逊色于自来石。

    顶门器的防盗原理与自来石基本相同,即在墓门内的墓室地面上设置顶门器,当修墓工匠离开墓室时,从外侧将墓门关闭,就在墓门关闭的一瞬间,顶门器自动启动,从里边顶住墓门,形成一个坚固的门闩。使盗墓者不能从外侧将墓门推开。

    顶门器的质地有石质和铜质两种,体积不大,最长的也不会超过1米。其自动升降是依靠杠杆原理,即通过穿轴形成一个跷跷板形。

    一方坠一个重物,当另一端没有力作用其上时,顶门器的跷跷板就会因两端重量不等而一端上翘一端下沉,上翘的一方正好顶在墓门底部,在墓门之内将墓门牢牢封死。

    广州象岗山的西汉南越王墓,墓门处便使用了顶门器防盗。

    南越王墓是一空多室石室墓,其设在墓门内的顶门器为石质,由五块近“Z”形的石板组成。

    五快石板叠放在一起,中间部分用一根直径为两厘米的铜质横轴穿缀,两端的两块石板略大,铜质横轴固定在这两块石板上,因此这两块石板是固定的。

    中间夹着的三块石板略小,由于穿缀在中间。所以这三块石板是可活动的。

    换言之,它们就是这个顶门器的“跷跷板”。

    修墓的工匠在最后离开墓室前,在墓门内侧的地面上靠近门砧处挖一个坑槽,将顶门器两侧固定的石板卡在坑槽里。而中间的三块可活动的石板保持可翘动状态。

    工匠们关闭墓门时,顶门器中间的三块可翘动的石板被压在门下,墓门关闭后,三块石板翘起。卡住墓门。

    小黑听完我的解释我,透过石门间的缝隙望去说:“那这竹王陵中应该是使用顶门器,西汉时期那会可没有自来石,那咱怎么开,总不能那炸药来炸开吧。”

    我走到门缝间也往里瞅去,觉着这事还真难办了,別说没那么多炸弹,就算有也不是那么好炸的。这才是第一道门,后面可能还会有数道,总不能一路炸下去。

    我和小黑两人挤着往里看的时候,一个不小心,谁知道木门动了!

    两人被吓得赶紧推开两步,小黑骂骂咧咧地说:“这他妈怎么回事,总不能墓门是可以自动打开的吧。”

    一般人的陵墓可能会省略掉顶门器,或者用一般石料的。但说竹王陵没顶门器,那不是笑话吗?

    我端起枪,对几人道:“或许这墓早就被人盗过,用了秘法破坏掉顶门器。”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资源丰富,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应有尽有。地域的不同、气候的差异,造成各地地貌土壤的巨大差异。

    不同的地形、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水利条件造成墓葬埋藏条件的不同,进而导致不同地区间墓葬结构、材质的差别。

    针对不同的墓葬、盗墓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症下药。经年累月,形成了两大派别,北派与南派。

    南北方地理环境和历史传承的差异,造成了北方和南方墓葬的不同。千百年来。南北方保持着各自的特点,传承着两种不同的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多为土坑墓。北方的中原地区以黄土为主,土质较黏,因此墓葬形制除土坑墓之外,还有洞穴一样的土洞墓。

    南方地区由于土地沙质,土质比较松散,难以挖凿洞穴,所以墓葬多为土坑墓。

    先秦时期,礼制逐渐形成,等级规范化的同时,南北方墓葬文化特征的差异日渐明显。

    两周时期,北方除周王朝统辖区域外,主要诸侯国有三晋、秦国等,南方的诸侯国主要有楚国、吴越。

    三晋墓葬多为土坑竖穴墓,秦墓的最大特点是在地面向下挖一个竖穴,再在竖穴底部横向挖墓洞来放置木棺。

    总的说来。北方的墓葬多是土坑、土洞墓,墓圹的周围常常会开凿小的龛室放置随葬品,这是因为北方黄土质地黏稠,容易凝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此外,北方大型墓葬内经常有大量的砾石存放在木棒和墓圹之间,这是一种对墓葬的保护措施。

    南方地区的楚国墓葬对周边文化影响深远,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区的墓葬都或多或少吸收了楚国的文化因素。

    楚墓最大的特点是木椁分做好几个椁室。如君主墓葬的椁室九个,大夫墓葬的椁室为七个,这些本室根据位置的不同,存放不同的随葬品。

    由于南方地区水系发达,土壤中水分较多,木椁和墓主人尸体容易腐烂,所以大型墓葬中一般都会放置木炭,墓圹壁上也余涂抹一层青膏泥,其目的无外乎防腐。

    两汉日时期,南北方墓葬仍持续着前代的差异、北方地区出现多墓室的墓葬、墓室之多有时可达十余个。

    南方地区则继续流行多个椁室的土坑墓、著名的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便是多惇室土坑墓的典型代表。

    进入南北朝,直至隋唐时代,墓葬形制变化的速度逐渐减慢。北方墓葬以土坑墓或土洞墓为主,形制多样,但总的来说都是长方形墓室前有一条墓道。

    北方土墓、南方砖室墓的格局便是在这时逐渐形成并传承千年的。

    宋代之后、南方继续流行砖室墓,北方则由于长期为少数民族统治,在墓葬形制方面显现了文化借鉴与交流,如契丹族、女真族的圆形砖室墓,蒙古族的秘葬等。

    南北方墓葬文化的差异致使南北方盗墓者盗墓方法各有不同,经年累月,经验和技术不断成熟、固定、传承,最终形成南北方两大盗墓派别——南派与北派。

    北派盗墓者最显著的特点是他们所使用的工具。盗墓首先是要找的墓葬所在的具体位置。

    北方地区土质较黏,所以墓葬多为土墓,只有等级较高的大型墓葬为砖室墓或凿山为陵。

    针对北方土墓的特点,一种方便而又能快速、准确定位墓葬具体位置的工具应运而生,这就是洛阳铲。

    洛阳铲是洛阳地区盗墓者惯用的一种寻找墓葬的工具、洛阳铲的端面用金属锻铸而成,截面呈月牙形状。

    使用时利用惯性将洛阳铲插入土中,再向上提起,铲头就能带出土来。根据洛阳铲带出的土,有经验的盗墓者就能判断此处是否有墓葬。

    一般说来,有墓葬的地方,洛阳铲带出的土为五花土。没有墓葬之处的土为生土。

    盗墓者提着洛阳铲在墓地中四处勘探,最终确定墓地的精准位置。由于洛阳铲携带方便、用法简单,又能准确探测出墓葬所在,因此在中原、北方地区十分流行。

    可以说,洛阳铲是北派盗墓的象征。

    利斧也是北派常用的工具之一,作开凿墓葬时用。尤其是对于汉代“黄肠题凑”的大墓,利斧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除此之外,考古者在发掘墓葬时,经常能在先前被盗过的墓葬中发现凿、耜、镐、锹、镰刀等,这些都是北派盗墓者偷坟掘墓得心应手的工具。

    北方墓葬的盗洞一般开在墓顶正中,盗洞直径大概在半米至一米,因此锋利的工具对于北派盗墓者来说必不可少。

    无论是寻找墓葬还是发掘墓葬,北派。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只是单纯依靠工具锋锐,所以可以将北派盗墓称粗放型。

    相比北派,南派的绝活是寻找墓葬。在寻找古墓的过程中,南派盗墓者运用各种技术与先人传承下来的经验,可谓是精耕细作的“集约型”。

    南派,以今天的长沙地区为中心。由于南方地形复杂,墓葬埋藏的地理环境多样化,致使墓葬所处环境各有不同,寻找起来相对困难,而南方墓葬多以坚硬的青砖作为建造材料,也使得北派中的洛阳铲没有用武之地。

    因此南派盗墓的重点和难点便在于如何寻找深藏地下的砖室古墓,有人形象地用中医诊疗的步骤形容南派盗墓技术过程,即望、闻、问、切。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乡村小说》 《都市言情》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官场小说》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荒野妖踪》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