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

作者:汉唐风月1


    长长峡谷里的轰天一爆,将日军尚在峡谷中的2000余人,从大佐到小兵,全部轰成了渣。

    炸药足够多,再加上天然地形的因素综合形成的可怕威力,别说日军,就连始作俑者刘浪都没想到一万多公斤炸药会这么夸张,否则他哪里还会用一个主力步兵营去防守什么谷口。

    就那么一小股日军而已,在没有重武器的支援的情况下,独立团派出一个步兵连招呼他们都是看得起他们。

    厉兵秣马在广元发展了五年的独立团现在绝对有这个资格,虽然和日军一个师团比起来,在飞机重炮方面或许远远不如,但若论轻武器火力配置,崇尚节约抠门的日军是拍马也比不上如今财大气粗的独立团的。

    因为人员编制的问题,磐石营、敢死营、刺刀营三营都是小营,其编制不过两个步兵连一个火力排。可是,为了能让最少的人发挥最大的作用,浪团座“丧心病狂”的在步兵排里引入了火力班的概念。

    而从排级就开始给步兵进行火力支援的火力班拥有的火力最重要的组成单元,就是独立团建团以来就首先开发出的神器---希特勒电锯。在这个时代甚至是未来十几年都能占据最高射速的划时代机枪几乎算是主导了独立团在长城之战的胜利。

    一个火力班拥有两挺MG42轻机枪,一个步兵连拥有3个步兵排加一个火力排,而一个火力排则拥有4挺重机枪型MG42,那么一个步兵连则就拥有轻机枪型MG42和重机枪型MG42合计10挺。

    两个步兵连则高达20挺,再加上营部直属火力排,磐石营总共装备24挺MG42,其中轻机枪12挺,重机枪12挺。轻重机枪的区别则在于枪管长短不同,重机枪型的射程更远,关键时刻还能当高射机枪来使用。

    这还只是说射速高达1200发每分的MG42,如果再加上独立团步兵班级支援火力DP轻机枪,一个步兵班一挺,一个步兵连6个步兵班6挺,拥有两个步兵连的磐石营拥有的轻机枪还得再加12挺。

    36挺轻重机枪先不说性能,单单说数量。放眼全球,不提中国战场上中国方面装备最强的中央军德械师一个步兵营不过6挺重机枪,整个步兵营轻机枪9挺,也不说日军一个步兵大队拥有4个步兵中队24挺轻机枪,重机枪10挺到12挺,就是全球世界军事强国之一的第三帝国一个步兵师营属火力也不过才拥有12挺重机枪而已。

    除了轻重机枪火力,再说迫击炮,一个火力班两门60迫击炮,两个步兵连6个步兵排拥有60迫击炮12门;一个火力排拥有苏罗通20毫米机关炮2门,82口径迫击炮2门,三个火力排拥有82口径迫击炮6门,20毫米机关炮6门。

    这还不算完,虽然没有配备战防炮这样专打坦克的坦克炮,一来是因为中国战场上日军也是苦逼,思维模式还停留在一战时期的日军陆军省高层并没有让自己的常备师团机械化起来,坦克这玩意儿虽然有,但绝对不多;二来是,日军坦克太薄皮,别说37毫米战防炮了,就是20毫米机关炮都能在500米的距离上将其打爆。

    况且,就算没有20毫米机关炮,浪团座还给步兵们准备了打装甲和打工事专用神器,即将在欧洲战场上大行其道的“巴祖卡”和“铁拳”,未来共和国斐名中外的初级版本“40火”。

    独立团每个步兵班都装备了一个火箭筒小组,150米的射程虽然有些近,但胜在方便,三个人背着三发火箭弹,只要不是运气太差,搞定一辆小豆丁应该问题不大。

    要不然浪团座也不敢为了娘子关前线的防空,就把所有火力排里的20毫米机关炮搜罗一空,有的派往雪花山协助第17师,有的在旧关支援一营和772团。

    这样的火力,就是把现在的独立团拉到欧洲战场上,仅从轻火力而论,就算遇上横扫欧洲的第三帝国步兵团,也是毫无悬念的吊打。要是加上独立团尚未掀开的底牌---暴风火箭炮,独立团重火力也不弱于装备着榴弹炮的第三帝国步兵师。

    而反观日军一个步兵中队呢?一个小队两个步兵小分队加一个火力支援小分队,步兵小分队扛着三八大盖,火力支援小分队拥有2挺轻机枪和2具掷弹筒,三个小队合计6挺轻机枪和6具掷弹筒。重机枪,那是步兵大队才能拥有的,步兵中队可没那个资格。

    这火力若是拿来吊打普通国军或者装备差一点儿的红色部队尚可,若是碰上光头校长苦心经营的德械师他们都会被打到哭,那就更别说现如今的独立团了。

    当然了,拿武装到牙齿的磐石营和日军一个步兵中队来比较可能有些扯淡,毕竟,从编制上来说,日军一个190多人的步兵中队不过是比中国的一个连稍微多了几十个人罢了。

    可是,在谷口的战场上,日军必须得悲哀的承认,他们一个半步兵中队300号人,对上的,正是460多人的磐石营,而且是拥有野战战壕的磐石营。

    而他们,却只来得及在谷口挖了一条不过比膝盖深一点儿的小沟沟罢了。

    这,不是要了命吗?

    的确,当峡谷中夸张的大爆炸炸得中日双方士兵都目瞪口呆,各自躲避气浪不停喷出来的“人肉炸弹”和数不清的碎石三四分钟过后,磐石营的官兵们先从震惊中清醒过来。

    哪怕战场上现在依然灰尘漫天,被气浪卷起的灰就像下了一场大雾,三十米以外就再也看不清人影。但也必须得打。

    “给老子打,打他狗日的。看不见,也打。”刘大柱一声怒吼。

    磐石营花了足足一周在梯田里挖掘的立体工事里,24挺“希特勒电锯”同时怒吼,12挺DP轻机枪也肆无忌惮的开火,除此之外,步兵装备的200多杆半自动步枪,30多杆索米冲锋枪也是全力开火。

    没有明确的目标,因为压根没有视野,都是冲着记忆中的方位射击,再射击。

    之所以说是立体工事,那是一层层梯田的天然地形的因素,负责构筑阵地的刘大柱干脆因地制宜,层层设置火力阵地。磐石营两个步兵连6个步兵排,两个步兵排一面,位于谷口三面的梯田上,然后每个火力排支援一面。梯田纵深不够但宽度够宽,一个步兵排占据一层,火力排单独占据一层,每一面阵地上都形成了三层火力,每一层之间的落差足有1米,也正好避免了误伤。

    这样的阵地,或许用来防守稍差点儿,遇到山炮这样的火力覆盖定然死伤惨重,但若是拿来打阻击战,却是最适合不过。

    无论你怎么藏,上下左右射过来的子弹,几乎是无死角覆盖。

    几乎是一瞬间,磐石营向彻底懵逼的300日军倾泻出去的子弹就高达600发以上,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一分钟之内,磐石营能向日寇倾泻出高达3万余发子弹。绝对的败家子式射击。

    但没办法,现在的战场,就像被人蒙住了双眼,近300米距离的双方是谁也看不见谁。

    那,就只能靠火力决胜负了。

    这时候,所有的战术都是扯淡。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不顾一切,朝对方的方位倾泻火力,直到漫天的灰尘被风吹散。

    每挺重机枪备足了2000发弹箱枪管都备了3根,轻机枪备足1000发,步枪备足200发,冲锋枪备足300发的磐石营有浪费的资本。

    首当其冲最倒霉的自然是那两队距离磐石营阵地最近的日军尖兵小分队,足足30多人的尖兵小分队是经过已经在峡谷殒命的步兵第78联队的联队长森木尹市大佐特别命令加强过的,每个步兵小分队额外加上一个机枪小组和一个掷弹筒小组,绝对的精兵强将,就算遇上中国人的一个步兵连,都能支撑到主力来援的时间。

    这可是某个倒霉蛋大佐经过精心计算过的,可这个前天刚从井陉调过来都还没一展抱负就被炸成“壁画”的群众演员级别龙套大佐可没想到,他那两个加强型小分队在他瞧不起的中国人阵地40米处,根本没怎么挣扎,就被打成了一地的血葫芦。

    刘大柱坐镇的正面阵地上百分之九十的火力首先就冲着这帮已经近到可以看清眉眼的日军“精兵”们去的。

    实在是,距离不过40米远依稀能看到身影的他们,是唯一能够看得到的目标。

    先被不过数十米外枪响给吓趴在地上的日军尖兵们可能经历了最难熬的几分钟心路历程。有中国人阻拦他们开始并不怕,后续跟进的强大主力能轻易将他们碾成渣。

    不过这样的美梦在30秒后就彻底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疯狂的气浪卷着各种奇莫怪样的人体和石块从他们头顶上飞过然后砸到藏着中国人的梯田上,一声声令人牙根发酸的可怕闷响让人陷入绝望。

    哪怕此时谷口战场已经是漫天灰尘,可瑟瑟发抖的日军精锐尖兵们也只敢捂着脑袋窝在地上像是受了惊吓的鹌鹑不敢轻易动弹。完全可以将人卷入高空的气浪一波又一波仿佛无穷无尽。

    中国人太狠毒了,每个肝胆俱裂的日军尖兵都在心底发出最恶毒的咒骂。

    然后,狠毒的中国人的子弹就冲着他们了,远比威力已经减弱的气浪更可怕的子弹,一波又一波,无穷无尽。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最后的摸金校尉》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