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中美联合研发的“鸡肋”
虽然苏小妹对火箭炮弹着点精度尚无法控制到自己满意的程度有些耿耿于怀,但刘浪却是在赵二狗期盼的眼神中一拍巴掌,就此对“暴风”火箭炮定型。
他心里很清楚,想对火箭弹提高精度,未来共和国也用了足足数十年时间,这些未来的科技精英们也许足够强,但他们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可是,刘浪已经没有太多时间,中国也没有时间再去等待了,战争马上就要来临。
现在科研项目组的工作,就是协助生产部门开始全力生产火箭弹,为即将来临的战争储存足够的弹药。
由于火箭炮属于保密级武器,隶属于独立团的青龙机械厂将会精心挑选出三十名技术工人组成一个生产小组进驻专门为他们在山洞里开辟的生产车间进行普通与增程火箭弹的生产。
所有工人都是在刘家的小机械厂呆过五年以上的老工人,不仅保卫处在人选确定之后再次去对其家人进行调查,但凡是有直系亲属出过四川的一律被排除在外,而且直到战争爆发之前,所有工人不得回家探亲,每月批假一天,家属可以到基地内部探亲营团聚一天。
当然了,管理很严苛,但待遇也很高。所有被选中工人家属可在“曙光”小镇拥有免费住房一套,月饷也是一般的技术工人的三倍,子女想参军入伍的,亦是优先考察对象,想上学的,独立团也可和省政府那边协调,就读蓉城条件最好的学校,以他们现在堪比独立团校级军官的薪水,也是负担得起的。
工人们待遇很高,研发出独立团主力火炮的苏小妹领衔的科研项目组就更别提了,整个科研团队十人小组重奖大洋一万元不说,还全部荣获独立团银制“无畏”勋章,冒着巨大危险独自对实验火箭炮点火测试的项目组副组长钱伟更是荣获纯金制“英雄”勋章和奖金2000大洋,那可是项目组负责人苏小妹都没有获得的殊荣。
不过,从苏小妹甜甜的笑容来看,钱伟荣获此殊荣,她不仅没有半点不满,相反比她自己荣获殊荣还要开心。
如同曾经的时空中一样,她再如何惊才惊艳,她也还依旧是一个女子,一个胸中装着新式科学和中华传统的女子,她的梦想,只是想陪着自己深爱的人,一同展翅飞翔,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钱伟,也不愧是能让“中国居里夫人”倾心的未来共和国最伟大的科技大家,也或许是火箭弹的研制成功给了他灵感,在暴风火箭炮定型没过一个月,在刘浪重金聘请的斯金奈上尉的协助下,几乎是完全仿制美国天才火箭专家“戈达德”博士在1918年就已经试验成功的火箭筒诞生了。
不过,这款火箭筒并不是拿出来就让人惊艳,而是遭到了除了刘浪以外所有试射的校官们没有说出口的嫌弃。
相当简陋的一具单兵火箭筒,和属下们嫌弃的感觉不一样,重新找回扛着40火感觉的刘浪却是表现出了足够的兴趣。
刘团座是面无表情偷着乐,但陪同刘浪一起试验的赵二狗等人却是很难笑得出来。
这种简陋的单兵火箭筒不是说就完全是个渣,150米的有效射程之内连续两发命中的话还是可以摧毁一个沙包工事。换成三年前,他们恐怕得喜成个傻子。
只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已经拥有了半自动步枪和大量迫击炮以及秘密武器火箭炮的军官们对武器口味的选择已经是越来越刁了。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宁愿自己的士兵推着重200公斤的步兵炮或37毫米战防炮去打小鬼子的坦克和工事,而不是扛着这个有效射程仅150米简陋的玩意儿去和小鬼子的机枪拼刺刀。
他当然有他的道理,实在是这种单兵火箭筒射程近,威力也不足。钱伟项目小组的火箭筒在200米之外甚至打不穿铺着沙包的野战工事,还发生了脱靶。而抵近到100到150米,士兵所受的威胁更是急剧增加。
这其实也是美国军界没重视火箭筒的重要原因之一。
火箭筒的技术精华也是在于火箭弹。钱伟设计的火箭弹性能其实比美国的火箭之父“戈达德”博士要优异。它同样依靠火箭燃料产生推力,虽然燃料几乎和暴风火箭炮的18公斤级差不多,只是因为要方便士兵携带,将弹体重量减轻到3公斤。燃料需要一公斤以上,加上弹体的重量,战斗部的炸药不到一公斤。
但很显然,做为破坚单兵武器的火箭筒火箭弹和火箭炮这种靠集火形成炸弹风暴对地面人和物造成杀伤是不一样的。
火箭燃料显然不可能有传统炮弹的发射药那样厉害,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所以火箭弹的初速远不如传统炮弹那么大。炮弹的威力跟它的速度很有关系,出膛速度越快,威力越大。火箭弹初速这么低,穿透力自然也就低了。
而单兵火箭筒的特性,也导致威力的减弱。因为火箭弹的优势在于可以持续点火燃烧,提供持续的推动力,即使在飞出火箭炮发射架以后仍然可以持续燃烧很久。火箭弹出膛速度可能不太高,他却可以持续加速,这样直到击中目标时候,它的速度应该也很高了。
可惜,作为步兵火箭筒没法这样做。因为一旦火箭弹飞出钢管还持续燃烧,产生的后喷尾焰必然会烧伤火箭筒发射手。
如果是和火箭炮一样在固定平台上,因为附近没有人,烧就烧好了,根本没有影响。可单兵火箭筒根本不可能做到这点。步兵使用火箭弹的燃料,必须在火箭弹离开钢管前全部烧完。这也就意味着无法产生持续的推力,火箭弹的初速自然也就慢了,射程也不可能很远。
最后,由于这种火箭筒需要单兵携带,也就说口径不能很大,口径越大钢管就越粗,重量就越重。
其实,火箭筒本身没什么科技含量,就和火箭炮的炮架一样,其实不过就是一根无缝钢管,给即将发射出去的火箭弹提供瞄准和射击方向。
斯金奈做为一名对单兵火箭筒无比痴迷的“超级粉丝”,对“戈达德”博士原先设定的51口径的火箭筒完全是情有独钟,火箭筒项目组设计出的火箭筒也是51口径。
火箭的射速远远没有炮弹那么快,对付坦克的装甲无法依靠速度产生大的穿透力,而是只能依靠战斗部的威力。而按照51毫米口径,即使将火箭弹头装备了独立团军工所能生产出的高能黄色炸药,其破甲威力也只能达到10毫米左右。
显然,这款由美国人哪儿学来的单兵火箭筒给人的期望值很高,但实际效果一般,还最少需要一个两人小组一个带火箭筒,一个携带火箭弹,增加了不小的人力开支,远没有一门37毫米战防炮或者是一门双联装机关炮来得更实用,实在是有些鸡肋。
对此,斯金奈上尉也很无奈和失望,本以为来到中国,会在这位中国“军阀”的大力投资下他的单兵火箭筒项目技术会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没想到依旧没有什么太大的突破,和被那帮老顽固将军们放弃的火箭筒威力差不多,就算是火箭弹的弹道比天才的“戈达德”博士的设计更加平直也更准,那也和一杆反坦克枪一样,威力还是不足。
要知道现在各国的主战坦克的装甲厚度已经达到了50毫米甚至更多。
在独立团军官们纷纷摇头表示对这款他从美国带来的“先进”技术失望之后,斯金奈上尉就对刘浪提出了辞行,于三天后通过成都机场的客机飞往南京再转上海,由上海回归美国。
所有人,包括几位研发者,都不知道,一直偷着乐的刘团座可是独自在团部大笑了好几次。
根据他在试验场试射的威力,被钱伟捣鼓出来的单兵火箭筒虽然远远抵不上五年后获得瑞士籍移民莫豪普特的锥形炸药专利而捣鼓出的可破100毫米装甲的美军“巴祖卡”火箭筒,顶多也就能打穿6到8毫米装甲,可是,这已经达到了刘浪的期许值。
熟知“巴祖卡”火箭筒这段研发历史的刘浪早已悄悄命令在美国的范大少去寻找那名移民莫豪普特购买锥形炸药专利,但他并没有把这个告诉钱伟并应用到火箭筒的火箭弹上。
很简单,单兵火箭筒的研发有美国人斯金奈的存在,刘浪不能让他带着可以打穿100毫米装甲的技术回到美国。假如巴祖卡火箭筒在1939年前面世,第三帝国的坦克群还能不能横扫法国全境还亦可为知。
第三帝国如果不能把整个欧洲打得满地找牙,列强在收拾完第三帝国的小胡子之后或许会把目光投向东方这块他们曾经硕取过无数财富的大陆。
刘浪从不会把和中国政府结盟的所谓盟军想的有多么高尚,日本如果不是因为东南亚的石油资源和他们彻底翻脸,在收拾完强敌同样需要扩大自己利益的欧洲诸强或许就会向一群贪婪的狼将目光投向富庶的中华大地。
中国面对日本这一条狼已经是竭尽全力难以抵挡,如果再加上这样一群想分一杯羹的虎豹,其结局或许比曾经的时空中还要惨烈的多。半殖民地社会或许还要持续更久的时间,东南亚诸国和印度已经在曾经的时空中证明过被殖民的恶果,无论是多如牛毛的党派还是纷乱的宗教文化信仰,都是国家无法完全稳定的来源。
而在这种结果如果发生在中国,民国初年军阀林立就是未来中国的结局,西方国家从来不会管你中国会因为战乱死多少人,他们只是会扶持一方势力,然后就像一群吸血鬼一样趴在中国富庶的大地上吸取大地上所有的精华,各种物质原料,各种珍稀矿藏,直到这块大地上的资源被硕取干净。
在刘浪看来,中国只需要一个执政党,那就是红党。他虽然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他们,让这样一个人口众多面积庞大的国家秩序稳定,国力逐渐增强,中华民族可以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光凭这一点,就是成功的。
所以,单兵火箭筒的技术研发,刘浪从未插手,就是交给总技术顾问和钱伟的科研小组自主进行。
其实,他们已经做得足够好,山寨的比美国人已经拥有的原版更好。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最后的摸金校尉》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