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妖怪

作者:天下霸唱

老北京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赛牛毛。出了宣武门往南,有个地方叫菜市口,是旧时处决犯人的法场,那是四九城里最热闹的所在,赶上出红差,京城最火爆的戏园子都没这热闹。满清王朝垮台之后,决囚的刑场改到了城郊,不在闹市行刑了,如今那里早已变成了宣武区菜市口商场,车水马龙人流如潮,仍和当年一样繁华。您要想看看百余年前刑部刽子手斩首的鬼头刀、凌迟的分尸刀,就只有去国家历史博物馆参观了。咱这回先讲一个清朝末年,发生在菜市口法场的真实故事。

明朝杀人的法场在西市,如今叫西四,到北京一提东四西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西四是西四牌楼的简称,与东四牌楼相对。清朝将法场换到宣武门外的菜市口,那地方菜摊特别集中,是个大菜市场,京郊农民车推担挑,把时令蔬菜运到京城贩卖,久而久之形成了这个菜市,每天买菜卖菜的人络绎不绝。法场设在菜市口也是因为这地方热闹,能够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让普通老百姓都看看王法森严,最好老实巴交地活着,别轻易犯事儿。

清朝最重的死刑是凌迟,千刀万剐,说文了叫“磔刑”,刽子手将犯了大罪的死囚,赤身**绑到木桩子上,一刀一刀碎割,凌迟最少八刀,多者三四千刀,囚犯死了之后枭首示众,剩下的尸骨剁碎了喂狗,从**上把这个人彻底消灭。这种刑法太残酷太不人道,到清朝末年就给废除了。

清末废除凌迟之前,有一位法国人来到北京,这人是个摄影师,带着照相机到菜市口拍了一组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三次凌迟酷刑:头一次是个老太太,第二次是个很瘦的男子,第三次是个壮汉,这三个死囚受刑的过程,从头到尾被法国人用照相机拍了下来,虽然是黑白照片,可那血腥程度仍是让人毛骨悚然。他回到法国把这组照片制成了明信片,外国人本来以为遥远的东方古国很神秘很美,一看这凌迟的照片,都感到野蛮残忍,跟想象中的不一样,满清皇帝也觉得让洋人这么看中国不好,随即颁旨废除了凌迟酷刑。这些照片现在网上都能找到,翻拍的法国明信片,胆大好奇的可以搜来看看,反正我是不忍看。

根据记载,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被凌迟处死的犯人,乃是北京城赫赫有名的大盗康小八。这康小八是身上背了几十条人命的贼,仗着手里有把洋枪无恶不作,官差拿他都没办法,只好从王府里请出形意拳和八卦掌的两位高手,这两人一个叫马玉堂,一个叫廖海波,两人都是一等一的武术名家。他们二位联手才逮到了康小八,经有司审问之后,押送菜市口凌迟处死。康小八胖墩墩黑黝黝的身材,死到临头也真硬起,一般刽子手下刀,通常是先把罪犯额上的皮割开,拉下来遮住双眼,免得罪犯看到自己受剐的样子,康小八却不让刽子手这么做,非要瞧瞧自己怎么死,刽子手一边割他身上的肉,他还一边若无其事地给人家指点,围观看热闹的老百姓算是开了眼了。可从康小八之后,菜市口就没有剐刑了,只剩下砍头和腰斩。

晚清时天下大乱,什么变法维新、什么革命党、什么义和团,再加上京城里的毛贼草寇,隔不了几天就有出红差的,最忙的人就是刑部刽子手,菜市口法场可热闹了。尤其是清末的一些重臣和社会名流,被判了斩决,一个个都是名动天下的大人物,老百姓听说过没见过,因此不分男女老幼,摩肩接踵争先恐后地挤到前边来看。当时在菜市口发生过很多耸人听闻的怪事。

光绪皇帝变法维新失败,朝中很多大臣受了牵连,有些满族的大臣虽然落下死罪,但毕竟这江山是满人的,往往法外开恩,不用在菜市口大庭广众之下身首两分,有时候就在天牢里关着,忽然来了几个传旨的,或赐一杯有毒的鸩酒,或赐一根上吊用的三尺绫子,让罪人自己了断性命。最严厉的是把人按住了手脚,取黄纸蘸湿了往脸上糊,糊上一层又一层,人活着全凭鼻子和嘴呼吸,脸上被黄纸糊住,很快便会活活憋死。

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恨透了变法维新的这伙人,将抓到的维新义士们送到菜市口处决,特意吩咐刑部把刽子手的刀换了,换成刃上有豁口的钝刀,因为当时废除凌迟已久,慈禧也不敢随意更改国法,让刽子手换成钝刀,等于拿好几十斤的大铁片子砍头,没个五六刀砍不下人头,老佛爷这份心思不能明说,通过太监给刑部下了密旨,让这几位义士死得越惨越慢越好。

变法失败之后,以谭嗣同为首共有六名义士,史称“戊戌六君子”,这六个人出红差那天,震动了整个京城。怎么叫出红差呢?开刀问斩之前,监斩官要用朱砂红笔,把犯人的名字勾掉,刽子手砍下首级,还要拎着头颅过来请官员检验,按大清律例,官员必须用朱砂笔在这颗脑袋上点一下,一颗人头换一支笔,随后这朱笔就能卖大价钱,做买卖的商家认为这红笔可以镇宅辟邪保平安,另外刽子手手起刀落,死囚身首两分,溅得满地血红,刽子手扎的腰带也是红色,刑场上处处犯红,所以叫出红差。

谭嗣同等人宁死不屈,临刑前慷慨陈词,怨愤之气直冲牛斗。当时的监斩官是慈禧太后心腹,唯恐这些人死前说了不该说的话触怒老佛爷,又怕有人来劫法场,因此命刽子手尽快动手,之前的程序全都免了,刽子手用钝刀挨个斩首,六君子时的惨烈可想而知。但这几个人也真硬起,有的人宁死不跪,让官差拿铁棍子把腿骨打折了才跪下,有的人头掉了,满腔鲜血喷溅出一丈开外,没头的尸体却屹立不倒,头颅落在地上二目圆睁,这就是死得不服,把来菜市口看热闹的百姓们吓得鸦雀无声,家家回去烧香祈福,以求祥瑞。

谭嗣同临刑之前,用煤屑在墙上题诗,这诗是给他一个过命的朋友写的。谭嗣同这朋友也不是一般人,乃是北京城里有名的一位侠客,此人擅使一柄重达百斤的大刀,姓王名五,北京人口顺,给起了个绰号叫大刀王五,因为出身草莽,家里大排行第五,就叫王五了。名字虽然土了一些,但本事是真高,他跟谭嗣同两个人是英雄相惜莫逆之交,当初就动过劫法场的念头,可谭嗣同铁了心要拿自己的鲜血唤醒国人,没让王五这么做。等谭嗣同被斩在菜市口之后,弃尸于市,人们虽然同情,却都不敢帮忙收尸,夜里王五背着大刀过来,先是抚尸大哭,然后收敛起来,第二年运回故里安葬。

王五爷这么大的本事,附近即使官差看见了也不敢过问,直到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惹得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有教友告诉联军军官,污蔑王五曾经参加过义和团,并且亲手杀了很多洋兵。结果联军派了五十几个德国兵前去捉拿,双方在打磨厂相遇,拉家伙动起手来,可怜王五爷大刀厉害,却挡不住洋枪,当场被乱枪打死,脑袋都让人割走了。

据说谭嗣同生前得过一柄宝剑,名为“凤矩”,出事之前将此剑送给了王五,王五妥善收藏,连同他那口大刀,由其家人一直保存到解放之后。可惜到了大炼钢铁的时候,这柄罕见的宝剑,连同王五的大刀,全给扔进炉里化成了铁水。

这就是说菜市口的故事太多了,几百年来,被处决在此的犯人不计其数。每逢秋后,便是刑部集中处决死囚的日子,那些比较重要的人物,到菜市口之前还要站在木笼里,用囚车推着满城游街,普通的死囚就是绳捆索绑,戴上手铐脚镣,被官差一路打到法场,两旁全是看热闹的,连菜市口附近的屋顶房檐树梢上都挤满了人。咱们这次讲的事,算是晚清最热闹的一场红差,发生在光绪初年。为什么热闹?因为一次斩首的犯人最多,多达七十几人,这伙人相互都认识,是一伙犯了事儿的土匪,这么多人一块掉脑袋,说明这娄子捅得不小。您要问犯的什么事儿?只因盗挖皇陵,跟谋反忤逆是同等的罪过,凡是牵涉在内的人,全被判了个斩决,绑到菜市口开刀问斩。

在满清律法中,有斩监候和斩立决的分别。斩监候拿现在的话来说,相当于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判了个斩刑,先放到死牢里监起来,等着开刀,开刀的日子或长或短,家里打点到了,也有可能就不斩了;斩立决则正好相反,属于立即处决的意思。当年这场大案说是盗皇陵,其实不是盗了清朝皇上的陵寝,土贼们盗挖的墓叫“八王坟”。

八王坟里埋的当然是八王,这也是让老百姓给叫俗了。首先咱得说说八王是谁,看过《聊斋志异》的可能有印象,《聊斋》里有一篇八大王,是说一个书生结识了某个鳖精,那鳖精自称八大王,其实是个大王八,它给了书生一枚鳖宝,从此这穷书生就发财了。据说这个故事其实有原型,明末清初真有一位八大王,当时的流寇首领张献忠,一度被称为八大王,只因民间有张献忠屠川的传说,杀的人太多了,所以才有人编了这么个段子埋汰他。要再往前说,北宋年间有个八王千岁,怀抱凹面金锏,仗着宋太祖赐给他家的丹书铁券,上打昏君,下打奸臣,评书戏文《杨家将》里经常提及此人,跟寇准寇老西儿一样都是忠肝义胆。要是有忠臣让奸臣陷害了,马上要被推出去斩首,寇准给皇上磕破了脑袋也不管用,这节骨眼上八王千岁就该出面了,手举凹面金锏一吓唬,皇帝准保收回旨意。

可埋在北京这座八王坟里里的人物,并不是宋朝的八王千岁,而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二个儿子,摄政王多尔衮的兄长,名叫阿济格。其人骁勇无比,身经百战,满清八旗铁甲入关之前,参加过辽东的宁远大战、锦州大战,围攻过北京广渠门,进关后带兵追击李自成,一直打到江西,那真是立下了赫赫战功。清朝开国之后论功封赏,把阿济格封为武英郡王,也叫英亲王,在满清的王爷里排第八,人称八王爷。别看这么威风,最后却死得十分凄惨。

那时候摄政王多尔衮病故,朝廷大权不稳,八王爷一向野心不小,觉得除了多尔衮,朝中没人降得住他,于是密谋夺取摄政王之位,结果走漏了风声,被打入天牢幽禁,转年赐死。尸骨埋葬到通惠河畔一个很荒凉的所在,从此民间就称此地为八王坟了。

按说八王堂堂亲王,他的墓不能叫坟。以前有葬制,陵寝坟墓的级别不同:皇帝的墓是陵寝,王公为墓,所以没有王陵只有皇陵,老百姓死后不管有没有棺材,也是挖个坑埋到地下,上面堆个土丘,这才叫坟。这么算应该是八王墓,可八王因谋反的罪过被赐死,墓穴很简易,仅有薄皮棺材,上覆黄土一堆,和普通百姓没什么区别,所以民间一直叫“八王坟”,这是以坟得名,久而久之变成了固定的地名。

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后来又出了位圣祖康熙。康熙在位的时候,某次跟臣下提起了八王爷的好处,想八王这一辈子在枪林箭雨里出生入死转战万里,要说为大清王朝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那是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了,虽然最后因谋反被赐死,但毕竟有功于国,何况那是亲王,打断骨头连着筋啊,死后埋到荒坟里何等凄惨,康熙越想越觉得于心不忍,当即下旨重修“八王坟”。

这回可是按王爷墓的规格修了,御赐金丝楠的棺材,阴陈木的衬里儿,拿绫罗丝绸重新裹住遗骸装殓到棺椁之中,不能有缎子。要说棺材里有绫罗绸缎,那就是外行话了,缎子跟断子同音,有断子绝孙的意思在内,所以说古代棺材里什么好东西都能放,唯独不能有缎子,真有也不能明说。

修复之后的八王坟,规模非常宏大:两边设有配殿,前边放置驮龙碑,上有宝顶金盖,封土堆下面是地宫,墓道墓门前后三进的墓室,外边围了圈墙,巨石造的墓门为了防盗,门后特意做了两个石槽,合拢墓门的时候,有石球顺着沟槽滑下来,把墓门从里侧顶死,合上之后就永远也打不开了。

康熙年间,这座八王坟虽然造得很大了,但老百姓们叫顺了口,仍是习惯叫八王坟,好多年都没改,这地名到现在还有呢,就在北京东四环四惠桥西南侧SOHO现代城附近。在辛亥革命之后,八王坟的地面宫殿都被拆掉,全当成砖瓦木料卖了,墓穴地宫则在清末被盗,如今保留下来的仅有地名而已。

清朝北京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多的人口,城区也没现在这么大,那时候南边到陶然亭就非常荒凉了,满目芦苇野地,都是乱坟岗子,走半天看不见人。如今陶然亭就是北京火车站南站,那高楼大厦盖的是一片连着一片,跟以前不能同日而语了。

晚清光绪年间,陶然亭这边还有几处荒废的寺庙道观,乾隆时香妃埋骨的香冢,离这地方也不远。当时满清王朝的统治腐朽末落到了极点,已是大厦将倾,各地盗贼蜂起,陶然亭附近便有伙土匪,为首的绰号叫赵麻子,也是一条好汉。他出身贫苦,早年拜过名师,学成了满身武艺,属于那种彪形大汉,生得膀大腰圆,豹头环眼,满面钢髯,只是脸上落了麻子,才得了这么个绰号。闹义和团的时候,他也杀了几个洋兵,被官府拿得紧了,只好落草为寇,聚集了十几个兄弟,专在陶然亭附近杀富济贫。陶然亭虽然偏僻,那也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赵麻子胆大包天,敢在白昼杀人,城里的官差也拿他没办法。

赵麻子每次劫到财物,都要进城走一趟,无非是吃喝玩乐,就这样官差都拿不住他,为什么呢?因为那时京城里有好多镖局,镖局里的人知道赵麻子是贼头,一看他来了,赶紧给请到镖行里,好吃好喝安排着,到城里转悠下馆子,都有镖局的人陪着,绝不让他自己掏一分钱,等贼离城回山,还要用马车护送,备下礼品给贼带回去。这属于江湖道儿,把面子给得足足的,下次走镖时远远地一吆喝趟子,劫道的贼人听到是朋友走镖,也就不好意思出来劫镖了,否则逮谁跟谁动手,把各处的人都得罪广了,走到江湖上寸步难行,镖行这碗饭也就没法吃了。

有那么一次,赵麻子劫了一位客商,得了许多财物,乔装改扮了进城来看朋友。镖局的人得到消息,照例是远接高迎,安顿好了之后到沙锅居白肉馆吃饭,还商量着晚上到戏楼看戏。这也该着出事,赵麻子坐在沙锅居里喝着酒,就听旁边那桌有人说话,那是一个北京当地人和一个外来的亲戚,外来的亲戚说起路过一个地方,地名叫八王坟,当地这个人就讲了八王坟的由来,还说坟里有当年康熙爷赐的珍宝陪葬。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赵麻子在旁支着耳朵听了个一字不漏,心里便转上一个念头,当天不辞而别,到城南陶然亭,把手下弟兄聚集到一块,跟大伙说八王坟里有陪葬的宝物,如果能把这老坟抠开,得了其中的珍宝,足够这么多人快活半世,可比整天在野地里劫道的油水大多了。咱们绿林人讲的是阴间取宝,阳间取义,当取不取,过后莫悔。

这伙山贼土匪一拍即合,白天过去踩好了盘子,当晚开始动手。不过八王坟不比寻常的土坟,墓室全是石壁,还特意找了几个懂行的石匠入伙,昼伏夜出连挖带刨,用了两个多月才挖开。夜里干活,白天则用乱草伪装,免得被路过的人看出来。简短节说吧,挖开墓穴发现里面全是泥水,原来八王坟修得够大也够坚固,只是离通惠河太近,没考虑到地下渗水的问题。赵麻子等人也不会排水,趟着齐腰深又黑又臭的泥水,撬开了棺材,里面果然有康熙皇帝赐的一些东西,比如东珠宝剑之类,这伙贼半偷半毁,八王的遗骸和一些贵重冥器,都给扔到了泥水之中,剩下的揣到身上,连夜逃回去分赃。没想到这次的娄子捅到天上去了。

土匪夜盗八王坟的案子,惊动了慈禧太后。慈禧见大清英亲王的坟都让土贼掏了,这简直是无法无天,照这么下去,列祖列宗的陵寝也安稳不了。大概慈禧想到了自己的身后事,觉得要不杀一儆百,今后她的陵寝也难保万无一失,于是严令缉拿这伙盗墓的贼人,办案不力的官差一律砍头,家属充军宁古塔。

当时京城里的差人真红了眼,赵麻子等人胆量再大也不敢进城了,都躲在乡下等着风声过了再说。可也真是鬼催的,赵麻子手下二当家的叫鱼眼薛七,听这名就知道长什么样了,俩眼珠子跟鱼目一样特别大,但黑少白多,显得有些奸猾,其实为人至孝。这鱼眼薛七的老娘病重,要到城里请郎中瞧病,本来这种事,随便托个朋友也给办了,可薛七不行,脑子一急就把被官府缉拿的事给忘了,匆匆忙忙赶到城里请大夫,身上没钱,正好揣着一件赃物,这是盗完八王坟之后分到他手里的东西,一个碧绿碧绿的玉扳指。鱼眼薛七把这个东西拿给坐堂的先生,请郎中出诊,这一下可就惹上了杀身之祸。

那位郎中是京城里的名医,常给达官贵人诊病,一看这扳指知道肯定是皇家之物,像薛七这种土里土气的老乡,祖宗八辈儿加起来也不可能有这么值钱的东西,必定不是好来的。郎中可不想跟着受牵连,就谎称去准备几味药,把鱼眼薛七稳住了,跑到官府报了案,当时引来一群穿官衣儿的。鱼眼薛七就是水下的功夫好,拳脚武艺稀松平常,被官差打翻在底,胖揍了一顿,他架不住严刑拷打,被迫供出了同伙赵麻子等人的藏身之处。官府连夜调集五城练勇前去拿人,京城里装备了洋枪的火器营也跟着出动了。

赵麻子当晚正在家睡觉,忽听外面乱成了一团,他身为绿林人是何等的机警,心里一惊,知道出事了,赶紧从被窝里钻出来,顾不上穿衣服,怕前边有埋伏,也不敢走正门,抬脚踢开后窗,纵身形蹿出去窗外。不料后窗早有官差等着他,还没落地就挨了一记闷棍,终于负伤被擒。

由阴历四月十二案发,这伙夜盗八王坟的土匪连同家属,到阴历六月初八为止,统统落入法网。窝藏贼人收受贼赃的都算在内,牵扯进去多达七十几人,男女老少均有,在公堂之上落成供状,全部问成死罪,断了个斩决。阴历十二那天从宣武门出来,一路游街示众,最后押赴菜市口刑场开刀问斩。

这桩盗墓案子闹得满城风雨,菜市口行刑的那天,围得是人山人海。北京城里的老百姓也算见多识广了,可是从来没见过一次处决这么多犯人,惹得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为首的贼人又是令人谈虎色变的赵麻子,遇到这样的热闹哪能不看呢,行刑那天戏楼茶馆都没人了,四九城里万人空巷,全挤到菜市口观看出红差。官府知道处决的都是亡命土匪,唯恐有人冒死来劫法场,特别调拨了上千兵勇把持秩序。当天菜市口法场上血流成河,惨呼声惊天动地,而且还引出了一件奇事。

按大清律法,谋反及盗挖皇陵属于不赦的弥天大罪,绝不待时,不用等到秋后大审,冬至之前才上法场,因此八王坟一案破得快,处决也快。头天刚下过雨,到阴历六月十三这天,晌晴白日,碧空如洗,一大早从宣武门到菜市口的街巷两旁就挤满了人,全是看热闹的老百姓。

本来菜市口里面都是菜摊,郊县的农民每天集中到这卖菜,赶上出红差设法场,卖菜的小贩们要先在旁边等着,什么时候砍完了人头,铺上一层黄土垫道,遮住满地的鲜血,这才能开始摆摊做买卖。可这回一次处决七十几名人犯,大清开国以来,京城里从没出过这么大的红差,菜贩子们知道今天别想做生意了,指不定砍到几时才算完呢,所以压根儿没带蔬菜,但是也特意起早贪黑跑过来瞧热闹,把个菜市口围得水泄不通。

当天刑部派来把持法场的兵勇多达千人。重犯或有名的人物游街,照例要装在囚车木笼里,可这回犯人太多了,只有为首的赵麻子、鱼眼薛七等人,被披红挂彩装在囚车里,其余的犯人各带枷锁,绑成一串,排在囚车后面。每人脖子后面都插着个长条木牌,上面写有犯人名姓,并用红笔圈着个“斩”字,这叫断头状。

围观的百姓太多了,囚车打宣武门就走不动了。您瞧北京在民间叫俗了是四九城,东西南北四面城,一共有九座城门,合起来叫四九城,这九座城门各有各的用途:东直门俗称粮门,专门走粮车,旧时地面有车辙,走到城门洞里一抬头,能看见头顶刻着麦穗的图案。西直门叫水门,运水的车都从西直门走,城门洞里刻着水纹。南边的宣武门出红差,砍头凌迟的犯人去到菜市口上法场,必打宣武门经过,城门洞旁边立有石碣,上书“后悔迟”三个大字,其中的含义不用多说了,无论你是忠是奸,是愚是贤,是蒙冤还是活该,只要犯下了死罪,被装在木笼囚车里推出宣武门,这条命就算交代了,再怎么后悔也不管用。

囚车堵在宣武门好半天,兵勇才把道路疏通,往前就更热闹了,街道两旁的买卖铺户,都在店铺门前摆上一张条案,上边备几碗水酒,有那买卖做得大的,还给准备了鸡鸭鱼肉四碗菜。这事没人吩咐,全是自觉自愿。犯人在被押赴菜市口的路上,可以随时停下来吃喝这些酒肉,大清律法是允许的,甭管犯了多大的事儿,踏上黄泉路之前喝点送行酒也不为过。为什么那些店铺商人愿意请死囚喝酒?因为以前有种讲究,死囚从你门前过,准不准备东西在你,是否吃喝则在他,他要不动你的酒菜也就罢了,只要喝了你一口酒,或是吃了你一口菜,你就算积下阴德了,将来做买卖定能财源广进。那时的人最迷信这个,不用官府下令,提前把告示贴出来,告知百姓哪天在菜市口处决人犯,沿街店铺自会准备妥当。

菜市口是个丁字路,三条土道交会的这么一个地方,平时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非常繁华,不过这条道路是“无风三尺土,下雨满街泥”。正对着法场有家老字号,是卖刀伤药的鹤年堂。鹤年堂是个药铺,由打元末明初就有了,您算算得有多少年了。鹤年堂的刀伤药最有名,但不是只卖刀伤药,大概是因为店铺门面正守着菜市口法场,所以人们提起鹤年堂,总是会想到刀伤药,其实上法场开刀问斩的犯人,基本都是被砍掉了脑袋,抹上再好的刀伤药也不顶用。听老人们讲,以前每到菜市口出红差,都属鹤年堂摆设的酒菜最为丰盛,等刽子手掌完了刑,掌柜还要给他送上一个红包并一副安神药。也听闻鹤年堂夜里总有鬼拍门,那是惨死在法场的冤魂到店里索取刀伤药,因此到夜里上了门板,任谁在外头叫门,喊破了嗓子,店里的伙计也不敢开门。

这天处决赵麻子等一众悍匪,因为看热闹的人太多了,兵勇官差好不容易把囚车推到菜市口,围定了法场,将七十多个犯人分成三排,由西向东跪在地上,每人身后都有兵勇按着,等着午时三刻开刀问斩。鹤年堂掌柜亲自让伙计给这些犯人送上断魂酒,有的人一口气喝了,有的则咽不下去,况且男女老少都有,死到临头吓破了胆,大哭哀嚎者有之,屎尿齐流者有之,默然不语者有之,周围则是挤破了脑袋来看热闹的百姓。

以往电视里经常有这样的镜头:午时三刻一到,号炮三声,监斩官用朱笔画个圈,一道令下,几十个身穿赤红号坎的刽子手,同时举起大刀挥落。现实中可不是这样,至少菜市口从来没有几十颗人头一齐落地的事。

为什么呢?因为京城里没有那么多刽子手。刽子手掌刑执法,专吃这碗饭,手艺都是师傅带徒弟,代代相传,不是随便拉来一位抡得动刀的就行,所谓隔行如隔山。清朝出红差的刽子手,杀人的手艺分为四等:一等是凌迟碎刮。凌迟少则八刀,多则千刀,不够刀数把犯人先割死了,剩下多少刀就要着落在刽子手身上,这门手艺是最难的。先割哪后割哪,如何肢解枭首,全都有讲究。其次是斩首。清朝人脑后都留辫子,行刑的时候俩差役在后边按住死囚,前边另有一人拽着辫子,这就把脖子露出来了,刽子手拿鬼头刀,一刀砍下去,手艺高的不仅刀法快,又会认骨头缝,能做到身首不分,死者家属还能请人缝合尸首,留下一具全尸。菜市口附近修鞋的皮匠,全会缝脑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挨着法场当然会有人从这地方找饭吃。第三等是绞刑。拿麻绳把犯人吊死,打绳结挽绳套全是手艺,遇上意外吊不死的犯人,还要加械,用棍子插到绳套里一圈圈地绞,越绞越紧,直到把人勒死为止。最后一等是腰斩。用铡刀把犯人从腰部铡成两截,鲜血肚肠流得满地都是,可犯人一时半会还不会咽气,嘴里吐着血沫子还能说话。只因过于残酷,实际用得很少,比较多的是前三种。刑部刽子手就是指着这门杀人的手艺吃饭,平常没差事挺清闲,赚得也不多,秋后问斩是最忙的时候,都指着这当口赚钱,收到犯人家属私底下送的钱,动手前说几句好话,让犯人安心受死,可以尽快结果犯人性命,不至不过受苦。不给钱的上去也是一刀,这刀却是照着脑袋瓜子砍,砍掉半截脑壳,唤作去瓢儿,脑浆子流一地,收都没发收,一刀砍完抬腿把没头的尸体踹倒,二话没有转身就走。就连绑犯人的绳子,刽子手都要解下来卖钱,据说绑过死囚的绳子,用来拴牛,那牛不会受惊;拴到房梁上,能够镇宅驱邪。干这行也不乏来钱的道儿,出这一场红差,足够刽子手吃上好几个月。

到了光绪年间,凌迟一类的酷刑已经废除,死刑就是砍头,整个京城里有这门手艺的,剩不到三四个人,其中一位当师傅的姓吴。吴师傅年事已高,好几年以前就不能动刀了,刑部刽子手人少,没让他告老还乡。下面还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酒后掉到护城河里淹死了,只剩一位姓熊的徒弟,四十多岁正当年,排行第二,人称熊二爷,是北京城里手艺最好的刽子手。他也带了两个徒弟,可还没出师,只能给打打下手,等于整个四九城能用刀的,仅有熊二爷这么一位,一口气砍七十多颗人头可不是闹着玩的。

刽子手熊二爷前几天已经领命准备。头天喝酒吃涮肉,到正日子起来穿上官衣儿,带俩徒弟出门吃早点。出红差之前不宜吃肉,可不吃饱喝足了没法干活,因此爷儿仨喝豆汁就焦圈。熊二爷那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北京没有不爱喝豆汁的,外地人却大多无法接受这东西,连用鼻子闻一下都避而远之,也很难理解为什么老北京这么爱喝豆汁。实际上豆汁虽不是什么珍馐美味,可喝到嘴里,独有一股微甘回酸的鲜味儿,有那么点像橄榄,头一口喝起来也许会觉得不怎么样,一尝再尝之后就上瘾了,再就着酥脆油香的焦圈,那简直没得比了。

师徒三个吃过早点,时辰还早,大摇大摆地溜达着往菜市口走。路上碰到熟人,都要抱拳拱手客套几句,那些熟人知道熊二爷今天要动刀,全给二爷道喜,一是图个吉利,二是出红差正是发财的机会。熊二爷心里也高兴,来到鹤年堂,那店铺里的掌柜伙计早给准备好了,桌椅板凳,点心茶水一应俱全,他就坐在店里喝茶候着,俩徒弟在旁边磨刀。

眼瞅着犯人被押到法场,监斩官验明正身,当众宣读罪状,请出刽子手准备行刑。熊二爷抱着鬼头刀走进法场,站到一块大石碑跟前,这石碑上刻着“国泰民安”四个大字,自从满清入关把菜市口设为处决死囚的法场,便立了这么块石碑,也是镇着那些惨死的冤魂,不让它们夜里出来作祟。

刽子手熊二爷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要开脸儿就得说是“身高膀阔,膘肥体健,一张国字脸,紫红色的脸膛,连鬓络腮胡子,油汪汪一条大辫子打了结盘在头顶,辫梢留下一截红穗耷在脸旁,光着两臂左右两手各套牛皮护腕,穿一件猩猩红的马甲,半敞着怀,露出胸前黑杂杂一片盖胆寒毛,腰系板带,斜插追魂令,下半身着一条黑色兜裆滚裤,足蹬薄底快靴,怀抱法刀挺着大肚子站定了,跟那要命的活阎罗相似”。他站在当场眯缝着眼向周围扫视,不看跪在地上等死的犯人,而是看法场四周看热闹的老百姓,因为熊二爷心里纳闷,今天处决这么多犯人,怎么没有送钱来的?

熊二爷凭手艺在法场上出红差吃饭,只管砍脑袋,向来不问缘由,哪知道赵麻子等人是满门抄斩,家里父老妻儿全给判了斩决,此时都在法场里跪着,自然没有家属来给他送常例钱,心中不免暗自恼怒,打算等会儿行刑的时候要下黑手。这些贼寇连同家属真是掀头拍子,连这么点人情世故都不懂,等会儿定让尔等领教领教二爷的手艺。

中国古代大早就有潜规则了,就拿这上法场掉脑袋的事来说吧,但凡有个三亲六故,家里再穷,多少也得凑点钱,私底下送给刽子手。熊二爷一看都快午时三刻了,还没收着钱,不由得沉下脸来。恰好这时候,有个人从围观的百姓当中一边打招呼一边挤了过来。

熊二爷举头一看,来者是顺源镖局的一名徐姓镖师。此人跟刽子手熊二爷点头之交,就是同在北京城里住着,互相知道有这么一人,偶尔碰上了点点头,也不是说特别熟。但这位镖师跟夜盗八王坟的贼首赵麻子关系不错,赵麻子对他曾有过救命之恩,前两天托人上下打点,到死牢中见过赵麻子一面。

镖师当时给赵麻子跪在地上,垂泪说道:“恩兄当年救过小弟性命,按说我该以死相报。奈何您这案子做得太大了,惊动了朝廷,我势单力薄,想劫法场也没那个本事。”

赵麻子说:“兄弟,哥哥一人做事一人当,这里头没你的事儿,当然不能连累你,临终只有一事相托。”

原来那时磔刑已经废除,没有凌迟了,犯了天大的事儿,无非也就是掉脑袋,处决后弃尸于市,砍完头不让家人收尸,首级插到木桩子上示众,然后连同尸身扔到荒郊野外喂狗。赵麻子也怕自己就是这种下场,想求镖师帮个忙,在官面儿上打点一下,趁着夜里无人,请位缝尸的皮匠,到菜市口把他和这些兄弟的尸首缝合起来,再用草席子裹好找野地埋葬,好歹落个全尸。

其实在清朝末年,官府**透顶,杀人不过头点地,在菜市口处决了人犯,就算给朝廷交了差,谁还理会夜里有人偷走尸首,只要把钱使到了,官面儿上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看不见。因此镖师二话没说,答应了赵麻子的请求,回去张罗着卖房子卖地,凑钱疏通。

夜盗八王坟的案子办得快,定了罪之后没过几天就开刀问斩,等姓徐的镖师凑来前,赵麻子也被送到菜市口了,他这才从人群里挤进来,仗着平时跟那些穿官衣儿的认识,进了法场找到刽子手熊二爷。

熊二爷一看钱就乐了,给不给刽子手塞钱的差别,就在于下刀的时候,刀锋劈到脖颈上还是脑袋上。脑袋从脖颈被砍断,能找修鞋的皮匠给缝上;要是鬼头刀从后脑勺砍下去,那手艺再高的皮匠也没法往一块缝合了。他当场让徒弟把钱收下,冲镖师点点头,那意思是说:“徐爷尽管放心,这些规矩咱都明白,您就在旁边踏实住了等着吧。”

徐镖师不忍心看恩兄血溅当场,过去敬上断魂酒,跟赵麻子说都安排妥了,赵爷您一路走好吧,交代完了转身离开法场,自去准备棺椁寿衣。这时监斩官把刽子手传过去说话,熊二爷只不过是掌刀的刽子,在刑部里无品无级,平时里跟那些有顶戴的上官连话都说不上,此刻听说监斩官找自己有话说,就跟那走狗见了主子似的,一溜小跑过去请安。监斩官也没多说,只告诉熊二爷:“上边给话儿了,盗挖八王坟的一干人犯罪大恶极,今日杀头弃市,烦劳熊爷给他们去了瓢儿,尤其是贼首赵麻子,得多关照关照。”

熊二爷哪能听不明白,瓢儿就是脑瓜壳子,上边的意思是让这伙贼人死得惨一些,砍头的时候把脑袋劈成两半,缝都没法缝。可刚拿了徐镖师的钱,答应人家砍头之后能留全尸,这事真是掰不开镊子,不好办了。他这人向来贪心昧己,上官既然发了话,绝不敢不照办,私底下收的钱也是不打算退,就起心要把这钱黑了。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否则等于吃了黑钱,他只想着这点小钱,却忘了师傅说过刽子手吃红犯,最忌讳收钱不办事,饶是拿了人家的钱,还让人家死得闭不上眼,这人死之后也不能放过你。刽子手无非上差下派,罪人犯了事儿在菜市口送命,不管有多大冤屈,恨也恨不到刽子手头上,可你黑了人家的钱就不一样了。

熊二爷师傅那辈儿的刑部刽子手里,就有一位经常黑犯人钱的,后来脖子后头长红色水泡,请多少郎中吃多少药也好不了,这叫断头疮,绕着脖子长一圈就喘不上气了,这刽子手因此丧命。师傅常提起来让吃这碗饭的徒弟们引以为戒,熊二爷却把这事抛到脑后去了。转眼间午时三刻已到,监斩官投下令牌,四周百姓知道要下刀了,一齐鼓噪喧哗,争着往前拥挤。

刽子手在菜市口法场处决人犯,顺序是由东往西,熊二爷来到第一个跪地的犯人身后,那人已被差役按住,伸着脖子等死。二爷手捧鬼头刀,亮了个架势说道:“爷,我今日送您上路,也是吃哪碗饭办哪桩差,您路上走好……”说到这一刀下去,“咔嚓”一下砍掉犯人半截脑壳,鲜血脑浆迸流。

周围看热闹的百姓顿时炸开锅了。有经常看出红差的懂这些事,知道凭刽子手砍人头的手艺,完全可以做到断头不掉头,这砍掉半拉脑壳叫去瓢儿啊,成心不让收尸,太血腥了。人群中议论纷纷,好多胆小的都把眼睛捂上不敢看了。

刽子手熊二爷一连砍了十几个脑袋,停下来喘口气,整个法场上血气冲天。此时徒弟给端上一个乌漆托盘,上边俩碗,一碗酒一碗茶,二爷喝茶清清嘴里的血腥气,这碗酒人不喝给刀喝,先含到口中,喷出来喷遍刀刃,去掉刀上的血污。

赵麻子等人在旁跪着,看刽子手专照脑瓜壳子下刀,心里雪亮似的都明白了。有些人看到同伴脑浆横流的惨状,吓得已经昏死过去,剩下那些胆大亡命的悍匪,无不破口大骂。

监斩官一看不能让这些贼人在法场上乱说,忙命差役拿出铁条,谁敢张嘴就往谁嘴里捅,连舌头带牙齿戳个稀烂,满嘴是血就出不了声了,同时催促刽子手尽快用刑。

熊二爷不敢怠慢,拎着鬼头刀一个个排头砍去。他这手艺当真了得,清朝那时候的人都留辫子,早期的发型跟清宫电视剧演的不一样,整个脑袋全剃秃了刮得锃亮,就后脑勺留一小块头发扎成辫子,唤做金钱鼠尾,顾名思义跟耗子尾巴一样,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为什么满清入关之后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一事,在南方杀那么多人,就是因为这辫子太难看了,让那些文人名士留金钱鼠尾,还真不如死了容易。到后来过了很多年,辫子样式才改得相对好看点。脑袋后头编着大辫子,一般的刀砍都砍不动,可熊二爷是京城里出了名的快刀,下刀的方位和劲道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切瓜也他没这么利索。不到一个时辰,菜市口法场上已是横尸满地,血流成河,等待处决的犯人只剩赵麻子一个。

赵麻子眼睁睁看着自己这些兄弟,家里的爹娘妻小,全被刽子手去了瓢儿,瞪目欲裂,咬碎了满口钢牙,恨不得扑上去把熊二爷一口一口吃了,奈何被差役按在地上动弹不得。却见熊二爷不慌不忙来到他身后,一边等徒弟抹去鬼头刀上的鲜血脑浆,一边说赵爷您别见怪,这都是上面的意思,我吃哪碗饭办哪桩差,您这事儿犯得太大,惹了官司就自己兜着吧。说完从徒弟手中接过刀来,“咔嚓”一刀砍下去,赵麻子半个脑袋落地,并不见鲜血喷出,那半截脑壳落到地面,俩眼圆睁,恨恨地瞪着刽子手。

熊二爷杀人如麻,也不在乎这些,抬脚把跪在地上的无头尸体踹倒。他忙活了半天也是神困体乏,鬼头刀顺手插在地上,示意徒弟解开尸身上的绳子,留着等会儿卖钱。刚喘了几口气,忽然间一阵狂风卷过。菜市口法场是在三条土道当中,北京的土多,一刮就漫天扬尘,而且这阵风刮得邪乎,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霎时间白昼如同黑夜,满街的人都睁不开眼。

等这阵大风过去,看热闹的百姓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就见刽子手熊二爷血溅当场,脑袋被砍成两半横尸就地,原本插在地上的鬼头刀,却出现在了赵麻子的无头尸体手中,好像是刚才这阵阴风刮过之时,怨愤之气不散的赵麻子乍尸还魂,一刀砍掉了熊二爷的半拉脑袋,吓得满城百姓家家烧香贴符。

菜市口法场的这一可怕事件,很快传遍了京城的街头巷尾,毕竟谁都没亲眼看到事情经过,所以种种说法都有。有人说是那位姓徐的镖师所为,有人说是怨愤太深阴魂不散当场索命,也有人说人被砍掉脑袋,在很短时间内还没死透,神经和意识仍然存在,刽子手解开帮着尸体的绳子太早,赵麻子本身就非比常人,加之又恨透了熊二爷,就像古代的刺客田七郎一样,掉了头还能奋勇杀人,总之这件事很多年后也没结果,只能不了了之了。菜市口法场从清初设立到辛亥革命为止,处决的犯人不计其数,刽子手死在法场上的事只发生过两次。一次是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北伐军的首领林凤祥李开芳被俘,押赴菜市口凌迟处死,在处决李开芳的时候,惨遭凌迟的还有他麾下一员部将,那人双手被反绑在木桩子上受刑,刚剐了没几刀,捆绑在脚上的绳索被挣开了,一脚踢到了刽子手的裤裆里,当场踢死一个刽子手。另外一次有刽子手送命,就是菜市口处决盗挖八王坟的赵麻子。

如今菜市口法场早已消失在历史之中,那地方盖起了商场大楼,再找当年处决犯人的位置都不容易了。可这段怪事,却和菜市口的许多传说一样,虽然过去了上百年,依然流传至今。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乡村小说》 《都市言情》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官场小说》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荒野妖踪》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