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马革裹尸
六盘山上,已然白雪皑皑。
一支绵延盘绕于群山之中的队伍,正在缓缓行进着。
虎蹲炮和粮食给养放在狗爬犁还有矮脚马的爬犁上,随着大军行进。
这些狗,很多都是藏獒。
一只纯种的成年蕃獒,体重一百多斤,身长四尺,肩高两尺有半,身高体大,力壮如虎。
而且它极为耐寒,冰天雪地中也能露天卧睡。
用蕃獒拉爬犁,不仅仅是为了搬动物资,它还能辨识道路、提前发现山中猛兽。
对于雪崩、暴风雪等自然天气,也能提前产生警觉。
杨沅没有携带重炮,实在是太费周折了。
好在西夏本也没有难以攻克的雄城,最激烈的战斗都是野战,所以杨沅带了更轻便轻更易携带也更适合对付骑兵的虎蹲炮。
刚刚进入雪季,溪谷山坡上的积雪还不是非常的厚。
饶是如此,也是极大增加了翻山越岭的难度。
杨沅把全部骑兵交由时寒、高敢负责,由天水经陇道赴兰州,由此转战会州。
不只是骑兵,关中大叫驴和骡子也都载了士兵。
杨沅不只是要运骑兵过去,而是要运兵过去。
不过,更多的步兵,是由他亲自率领,翻越雪山。
杨沅留了足够的兵力和火力镇守箭筈关、宝鸡城和天水城、大散关。
由他亲自带队翻越大雪山的人马,约有近六万人。
人迹罕至的六盘山深处,险峰插云,隆冬之际,更是孤凄、苍茫而死寂。
这里极少有人来,但如今却出现了数不清的人类,一些猛兽也察觉到了危险,早就溜的远远的,以至于那些獒犬也没有嗅到它们的气味。
杨沅挑选来翻越雪山的士兵,多是身材高大、虎背熊腰的。
而且,杨沅把最精于爬山的疯魔兵团打散,以伍为单位,安插到各个小队,带领这些没有深山生存经验的士兵爬山。
所有的士兵,都配穿了羊皮袄、狼皮褥子、穿着青棉布的扎脚棉裤,手上套了厚厚的手套,头上戴了有护耳的狗皮帽子。
他们的鞋子下边,全都嵌了铁齿,方便登山,防止打滑。
每一伍还配备长索和钩耙两条。
历来曾经翻越来大雪山的军队,都没有杨沅这支部队的翻山准备齐全。
在毛茸茸的狗皮风帽下,都没有暴露任何脸部肌肤,因为就连眼睛上都蒙了黑色的细纱,以防止他们长时间置身于白雪皑皑的世界,造成雪盲。
攀越大雪山的过程,是枯燥的、乏味的,但是士兵们会自己找乐子。
他们有吃的,有穿的,冻不着,饿不着,减员现象就降的极低。
连续几天的行军,只有极少数倒霉蛋滑落山涧或峡谷,而其中死掉的更是极少。
杨沅很少与士兵们同寝同食亲裹赢粮,他并不觉得一定要这么做。
霍去病从不玩这一套,但是并不影响他的士兵骁勇善战并爱戴主将。
只要能给他们谋求更多的保障、战功和晋升的机会。
杨沅在这些方面可是做的极好的。
不过如今置身于莽莽山峦之间,大家全都裹成了球儿,他也不介意和士兵们蹲在雪窝子里,一边喝着肉沫汤,一边扯荤腔儿。
“大帅,等咱们打到兴庆府,抓了他们的王妃给你当小妾,给你暖脚暖被窝儿。”
“哈哈哈,还是算了吧,听说西夏女子凶悍的很,我怕她一口咬断了我的命根子,侥幸活下来也只能进宫做个太监啦!”
杨沅想起了某个此时还未出生的大人物离奇死因的传说,忍不住笑了起来。
围坐在一团的士兵听了,都暧昧地笑了起来。
大帅这么没有架子,能和他们一起开玩笑,这让他们也彻底放松了下来。
杨沅自己都往荤腔上扯,大家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所以,饭吃完了,嘴瘾也过完了,大家裹着狼皮褥子,猫在雪窝子里睡觉时,心情也放松了许多。
这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这么多的士兵一直处于压抑、沉闷、紧张的氛围之中,一旦引发“营啸”,那后果可不堪想象。
……
吐蕃四个部落的人在莽莽雪原上举行了誓师大会,然后翻越祈连山,杀向瓜沙二洲去了。
吐蕃强大无比的时候,党项还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兄弟。
当党项人建立了西夏帝国的时候,吐蕃却表演了一波高台跳水,王朝崩盘,诸部各自为政了。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些强大的部落,还是建立了一些地方性政权。
这些由吐蕃王室和贵族后裔们建立的小政权,都只能偏安于一隅,无力整合整个蕃区,开始了漫长的割据时代。
但是,他们虽然没有能力统合吐蕃诸部,可不意味着他们来袭扰其他部落或国家的力量也不存在了。
在高舒窈、吴渊分别答应提拱刀枪铠枪和茶盐支持的前提下,又有金刚智上人一通忽悠,瓜沙地带隔着祈连山脉的南麓,吐蕃四大部落结盟便翻山袭扰瓜沙去了。
而甘、肃军司的西夏军主力,已经南下凉州挟制吴家军,瓜、沙两州驻扎的总兵力,一共剩下不到八千人。
吐蕃人收了人家好处,本打算过来像个“挤神仙”的猥琐汉子似的,在人堆里挤挤擦擦,揩人家小娘子一点油水就走。
可是他们忽然发现……把这小娘儿扛走也不会有人阻止。
那还顾忌什么?
于是,吐蕃人开始反客为主了。
瓜沙二洲遇袭,肃州祖儒唯恐有失,急命甘肃军司回返,以增强肃州实力,伺机驱赶在瓜沙一带打劫、攻城、洗掠的吐蕃兵。
……
此时,西夏主力军团,几乎尽数集结于柔狼山脉。
通过以前与宋国交战的众多经验,他们很清楚,只要吃掉刘锜兵团,大宋筹备五年之久针对西夏的国运之战,就要彻底失败。
到时候如果吴拱不能见机得早,及时撤回大宋,连吴拱都再逃不了。
只不过,刘锜真的很会打仗,他失去先机,是因为在原本的计划中,是和吴家军做为一个武士的两只手臂与人交手的。
谁料另一条手臂突然被人废了,他才突然陷入被动。
及时收缩兵力,转移战场,背倚柔狼山,建立防御阵势之后,虽然西夏军集结了各个军司的主力军团,一时间也奈何他不得。
双方就此进入僵持阶段。
此时,即将进入隆冬季节,到时候大雪寒冬,缺衣少食的刘锜兵团会落得什么下场,可想而知。
有鉴于此,西夏人就没有不计代价地进行猛攻,只是严密封锁从会州到柔狼山一线。
他们不断加固两者间的工事,切断宋国援军和给养的运输。
其实,刘锜军团不打仗的时候,还真不是特别的冷。
后世的时候,柔狼山脉也是很葱郁的,何况是这个年代,山上草木极盛。
伐木用来取暖,自是极好的。
刘锜军团居然还弄出了好多的炭……
最麻烦的是吃的,靠挖掘植物根茎和打猎,显然满足不了数万大军的需要。
军中携带的粮食一省再省的,也快耗光了。
刘锜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原来拉车的骡马是最先被宰杀的,然后就是战马。
反正在山上它们只能空耗粮草,起不了作用。
在此期间,刘锜还组织了几次反击,掳走了一些西夏人的粮草。
不过,在西夏人加强戒备之后,这种机会就不多了。
在这个时候,西夏人在零度山下,居然搞起了冬季贸易大集。
冬天历来是游牧民族的休牧窝冬期。
冬天不能放牧,牧人便失去了唯一的工作,不过在此期间,他们的窝冬并不是整天猫在帐蓬里不出门。
他们还会自发地到人口集中的休牧区举行以货易货的贸易大集。
他们用一年积攒下来的皮张、筋角、牲畜、干肉、药材、奶酪等,在这种集市上换回粮食、盐巴、布帛、兵器、首饰及各种日用杂物。
所以,商贾、牧民,大量的财货,都会集中于此。
由于半个西夏的大军,如今都集中在这一区域,此处人口之密集前所未有。
而西夏兵团的士兵又是平时从事百工百业,战时聚集为兵,他们本来就是一家之主,掌握着一家的经济大权。
所以,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最大的贸易大集。
一座座牧民、商贾的毡帐拔地而起,大量的货物堆积如山。
无数的草原商贾和牧民,骑着马儿唱着歌,赶来这里进行交易。
各个军司的大营也善解人意地制定了轮休政策,让士兵们可以有空去逛大集、以货易货。
随着人口的愈发稠密,做皮肉生意的也多了起来。
于是乎,军人们往贸易大集去的热情也愈发高涨起来。
很快,刘锜军的斥候就从抓来的“舌头”口中问到了这件事。
“西夏最大的贸易大集么……”
刘锜动了心,如果能成功地从这样的集市上掳走足够的物资,那无异于抢劫了西夏的一座辎重大营。
那样的话,他的人马就算突围不出去,也能在此安全越冬了。
可是,这个贸易大集是在西夏各军司大营的中心位置,简直就是一个明晃晃的陷阱摆在那儿。
西夏人想不到穷途末路的他,一定会打这大集的主意么?
这摆明了就是给他挖的一个坑,可悲的是,他还不能不跳。
不然,最多再有四天,军中就会彻底断粮,之后再撑三天,他们就只能束手待毙。
明知山有虎,可他不能不向虎山行。
时至今日,他已经彻底断了等来援兵的念头。
他怀疑吴家军应该遭遇了比他更加恶劣的局面。
朝廷筹措五年的西夏攻略,至此就要画上一个悲壮的句号。
他曾经是陇右都护,他就应该战死在这片土地上。
下达动员令的时候,老将军刘锜是抱着就此决战的心态,下达的一道道将令。
如果一定要死,那就死个轰轰烈烈吧!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我的邻居是女妖》 《小说排行榜》 《寒门状元》 《超级鬼尸》 《大唐第一长子》 《临安不夜侯》 《阴阳鬼医》 《赘婿》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乡村小说》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