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双向奔赴
杨沅随吴渊往蓬州一路行去,沿途考察着潼川路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
南宋有两大经济带,一个在江浙,一个就在四川。
川峡四路的总人口占了大宋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
其中川东的夔州路相对落后些,利州路又属于临战区,所以成都府路和潼川路最为富庶。
人口密度甚至超过了两浙路和江南西路,成为全国第一。
民以食为天,在最重要的粮食生产方面,四川借助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完善,丘陵梯田的普遍开垦,使得四川“地狭而腴,民耕勤作,无寸土之旷,岁三四收”。
四川因此成为大宋第二大粮食生产基地。
南宋全国军粮供应,有三分之一来由于四川,其中西军的粮食供应,更是直接做到了川峡自给。
这也是官家把乔贞派去成都府路,和杨沅任职的潼川路打配合的原因。
他们两个联手,那就控制了西军的粮袋子。
至于茶、锦、麻、药材、纸张、盐巴等行业,在四川也很发达。
杨沅了解到,吴家经营的产业除了大量的土地,还包括了茶叶、纺织、制糖、造纸、印刷、酿酒和药业。
一个家族的产业经营,能够囊括这么多的行业,也难怪它能屹立不倒了。
而同样的,只要能有一个强有力的官方人物肯给予支持,那么已经开始萎缩的吴家这些产业,势必能马上重新焕发生机。
杨沅这一路行来也没有闲着,既然存了招揽吴家的心思,他也在暗中授意“同舟会”对吴家进行调查。
吴家投效之意已经表现的十分明显,但是否接受,以及接受之后,能让吴家起什么作用,他也要先了解清楚。
他起码要知道,吴家是不是一块朽木,能不能扶得起来。
杨沅对吴家底细的这些了解,就是“同舟会”对吴家暗中调查的结果,而不是听吴渊自己说出来的。
至于说吴家为何从巴蜀七大豪门之一,一个富可敌国的存在,渐渐没落下来,变成了一地之豪强,这还真不是吴家生产经营上的失误。
这个年代没有那么多的新兴产业,已经掌握了的产业经济,也很难出现大的失误。
因此,一个家族的兴衰大多取决于政治因素。
吴家的失误,就在于对如今的西军三帅臣,在他们还弱小的时候,吴家没有投资他们。
可是因为战争的需要,西军三帅臣还是脱颖而出了。
其中的吴家最为兴旺时,吴玠是任职四川安抚使的,川峡四路那时俱在掌握之中。
曾经追随、投效三帅臣的那些家族,原本就是豪族的,地位自然更加稳固,原本只是小家族的,也顺势崛起了。
可是地盘还是那么大,产业还是那么多,他们想要崛起,势必就要挤压他人的生存空间,夺取他人的经济利益。
欲通西蜀之宝货,转南土之泉谷,在这年代主要就是通过长江水路。
此外就是往南和大理做生意,往西和吐蕃做生意。
在失去当地官府的支持之后,在对外贸易方面,吴家必然失去和其他商家公平竞争的机会。
这种损失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的失血过程持续而缓慢,吴家也就如“温水煮青蛙”般,一步步衰落了下来。
弄清了吴家的底细,杨沅也就放下心来。
他决定,接受吴家的投效。
只要吴家真心追随他,那么他也不介意让吴家重新崛起,成为巴蜀第一流的巨室豪门。
……
负责吴家各项生意的主事都陆续接到了家主的命令,返回了蓬州的吴家老宅。
一向冷清的老宅顿时热闹了起来。
这些主事都是吴家各房的房头儿,有吴渊的长辈,也有吴渊的平辈和晚辈。
吴家的田庄、茶山、纺厂、粮厂、造纸坊、印刷坊、酒坊和药田等,就分别掌握在他们手中。
为了避免人多嘴杂,提前泄露了杨大帅到来的消息,引来地方官员觐见,惹得杨沅不喜,吴渊严守口风,没有透露任何消息。
不过,看到被家主派人从恭州(重庆)追回来的爱女眉真,吴家诸位主事也能猜出了个大概。
今日,吴渊提前派人回来告知,贵客即将赶到,不过,这位贵客不喜张扬,因此叫吴家众人只在府中等候。
吴家一众主事便在前宅侧院里等候消息。
吴渊的堂兄,负责吴家酿酒业的吴炯与吴家几位主事说道:“家主不是去襄阳谈笔生意么?
如今不但仓促回返,而且召回了眉真,这是决定投效杨家了?”
他提到了家主吴渊的爱女,但说到杨家的时候,却是用的投效,而非联姻。
因为手段虽然是联姻,但目的就是投效,而这也才是吴家真正的目的。
这等豪门,子女婚姻早已失去了简单的婚嫁和繁衍的意义。
以联姻的形式明确势力的结合,这是古今中外通用的方式。
因为一家倒霉,势必要影响到有亲缘关系的人家,尤其是在讲株连的古代。
因此,联姻就成了最可靠的表明联合态度的手段。
吴家负责药材生产的吴桐有些不满地道:“西军三帅臣中,如今利东的温家地位不稳,利中的杨家倒是可以和吴家平起平坐了。
可是,这全赖杨太尉一人。
杨家人丁单薄,太尉只有一子、两孙,这两孙坦白来说,都是不成器的。
太尉已年过花甲,他还能活几年呐。
他要是一死,利中未必还是他杨家做主,咱们这个时候和杨家结亲,那不是闹吗?”
吴炯道:“是啊,咱们吴家现在尚有进退的余地。
可是一旦与杨家联了姻,那时再想投效别人家,人家也不会相信、不会接受了。
到那时咱们吴家可就没有退路了。”
吴家负责糖业的吴钟苦笑道:“不然呢?
咱们与吴家同占了一个吴字,同姓不婚,总不能和吴家联姻吧?
杨家子嗣确实不太争气,但杨太尉可不是寻常人呐。
他从一个弓箭手起家,作为吴家的一个兵,直到今日可以和吴家平起平坐。
对于子嗣,他必有妥善安排。”
负责茶叶生意的吴坤深以为然:“杨太尉军中经营四十年,就算他故去了,凭着他的余威,也能保得杨家在兴元诸军中的利益至少十余年,我吴家还是能够得济的。
更何况,人家杨太尉难说就不是个长寿的,万一他再活二十年,嘿嘿……”
吴炯冷笑:“万一?吴家的未来,难道要寄望于一个万一。
咱们蓬州吴家固然不能与吴太尉家联姻,但是在吴家部将之中择一户人家联姻,不也能和吴家拉上关系吗?我看姚仲姚良辅家就不错。”
吴坤摇摇头,若有深意地看了吴炯一眼,慢条斯理地道:“四哥,眉真是家主的女儿,她嫁给谁,自然是他这个当爹的说了算。咱们这些叔伯就不要置喙了吧。”
他意外之意实则是说,人家吴渊是家主,与谁家联姻,这是家主的决断。
他知道吴炯对吴渊一直不甚服气,虽然家主之位他吴炯是不可能夺过来了,但是却一直想做蓬州吴氏的主,做一个无名有实的事实上的家主。
因而,吴坤这也是有意点他。
吴炯冷哼一声,阴阳怪气地道:“我无所谓啊,我还不是为了咱们吴家好。眉真是他的女儿,还是我的侄女呢,难道我不盼她嫁的好?
杨太尉家那两个孙子都是什么货色,你们不知道?
一个嗜酒如命,早膳都要喝半斤,不然就浑身发抖。
另一个天生痴钝。你说,让眉真嫁哪一个?”
……
“一个酒鬼,一个傻子,我哪个也不嫁!”
眉真用掌背抹一把眼泪,提起眉笔,抽抽答答地继续描着。
只不过,人家描眉画眼是为了往漂亮里画,她却是往丑里扮。
经过她的一番妙手运作,原本嫩豆腐一样的肌肤变得黄暗无光了,俊俏的眉眼也变得平平无奇了。
对着镜子看看,眉真还不放心,于是再次提起笔来。
又是一番努力,真好,终于变成叫她讨厌的模样了。
……
杨沅一路行来,及至进入蓬州地境,快入城前,便提前安排军兵就地驻扎。
杨沅只带十名随从,护着车中女眷,尽皆换了便服,同往城中。
一进蓬州城,但见车马骈阗,人烟辏集,店肆如林,物丰民阜,竟是十分的繁华。
这里诸族杂居,尤多獠人。
獠人喜着清花班衣,发挽椎髻,赤脚而行,其中有身份的便踏一双木屐。
杨沅换了一身儒袍,骑在马上。
吴渊介绍道:“此地诸族杂居,尤以獠人居多。
不过獠人常居于山中,他们的婚俗颇为有趣。
两姓联姻时,女子先不去男方家里,而是于女方家外四五里处,结草庐与男子同居。
一般要等女子有了身孕,亦或同居半年以后,女子才会正式落户夫家。”
杨沅微笑颔首:“獠人多以何为业,既然他们喜欢散居于山中,地方官府如何节制?”
吴渊暗暗佩服,初到异地,大家感兴趣的,都是一些不常见的风俗习惯。
而杨沅第一时间所考虑的,还是如何对这一群体的统治,关心的也是他们赖以为生的职业。
不过,吴渊对此只会感到高兴,如果这位郡公爷仕途受了挫折,从此自暴自弃,那依附他还有什么用处。
他有心好好治理地方,投靠他才有壮大的机会。
吴渊便道:“獠人以田、猎、渔、撷主业,不过一些与城中汉人来往较多的,现在也在学着做工,比如纺织、酿酒和造纸……
官府对山中獠人,推行‘以故俗治’之策。
在各部落中任命君长和都老为大小首领,各自治理部落。
官府有所差遣,便通过他们召集獠人。”
二人一路说着话,便到了一处大宅前面。
一瞧那门楣院落,平坦的门前场地,还有那恢宏的墙壁,杨沅就知道,这是吴家老宅到了。
“快去通知府上,有贵客到访,叫家里人在仪门迎候。”
吴渊吩咐一声,急忙翻身下马,快步赶到杨沅身边,抢着为他牵马坠镫。
毕竟是大户人家,家人训练有素,已经有人引着杨沅女眷的车轿驶往侧门,从那里可以直接进到后宅。
杨沅下了马,吴渊殷勤导引:“杨帅,请。”
杨沅迈步进了吴家大院儿,就见院中一砖一石,莫不精致。
仪门之前,已经肃立许多锦衣冠戴之人。
吴渊满面春风地引着杨沅上前,正要介绍杨沅身份,一只花蝴蝶就从仪门里跑了出来。
“爹爹,你回来了呀。”
声音倒是好听,又娇又脆的。
再看那人,蜡黄的一张脸,三角眼,鼻尖上几个雀斑,嘴角还有一颗好大的媒婆痣。
吴渊一见,脑瓜子嗡嗡的。
幸好他反应快,一个箭步冲过去,一把就将那女孩扒拉到一边去了:“这是吴某的一位义女,让杨帅见笑了。诸位,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我的邻居是女妖》 《小说排行榜》 《寒门状元》 《超级鬼尸》 《大唐第一长子》 《临安不夜侯》 《阴阳鬼医》 《赘婿》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乡村小说》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