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作者:月关


杨沅自从被调去做了清游队长,似乎一下子被打去了浑身的傲气。

    每天里,杨沅就领着一些杂役兵,跟在日本使节后面跑东跑西,清清场子、维护一下街道秩序,泯然众人矣。

    张宓听了不禁大呼快意。

    随后,他就得意洋洋地去临安府走马上任去了。

    临安府是大郡,配有通判三员,分别是通判北厅、通判南厅和通判东厅。

    不过,三个通判厅都在临安府衙的南面。

    张宓担任的是通判北厅,简称北判。

    作为州郡的副行政长官,通判是要与知府共同管理府政的。

    宋朝的通判权力很大,知府签发的政令,必须要有专职的通判副署同意,方能生效。

    所以,宋朝时候的通判又有“监州”之名,他是有权监察知州的。

    张宓原本是没多大权力的宣旨院长,如今却到了实权衙门,官居要职了。

    而杨沅呢?

    现在混的跟个厢公所的街溜子似的。

    其实杨沅现在倒是巴不得低调一些,因为他现在什么都不能做。

    这一个半月,于他而言最好是一切风平浪静,只待上元佳节。

    为了在即将发生的那件大事中,让他看起来毫不相干,他现在不能做任何事。

    任何提前的准备,于他而言都可能存在着重大隐患。

    何况,他现在一个“街子”,实在也没什么好准备的。

    复出的秦桧则不然,虽然他要动手的时间是正月十五,但是许多准备现在就要开始了。

    专门为秦桧的回归召开的大朝会上,从年初一直沉寂到现在的秦桧,似乎真的病体痊愈了,精神抖擞。

    作为百官之长,他第一天的亮相,只是跸见天子,接见百官,正式亮了个相。

    第二天,秦桧便上了一道奏本,建议对林一飞等编撰监修国史有功者予以嘉奖擢升。

    枢密院编修官林一飞由此被提擢为礼部祠部郎中。

    张宓也就是这时从激赏库监官升任为临安府通判的。

    林一飞这个祠部郎中,主管全国祀典、道教佛教、祠庙、医药的政令。

    看起来这个官职并不是那么关键,还不如张宓的临安通判来的实惠,所以赵构没有刁难。

    况且,林一飞确实监修国史有功。

    要知道他领着人删、篡宋史,固然是为了美化秦桧,赵构又何尝没有从中受益?

    别看他和秦桧暗斗的厉害,但那只是帝相权柄之争。

    在立场上,他们俩可一直都是同一路货色。

    林一飞等人删、篡之后的宋史,也是赵构乐于见到的,因为在抹去秦桧污点的时候,也就抹去了他的污点。

    更何况,此前赵构借“马皇弩案”大肆打击秦桧党羽,秦桧并未还手,这让赵构很满意。

    所以,对于秦桧所列立功官员,赵构一概照准了。

    不过,消息传到杨沅耳朵里时,已经知道秦桧要做什么的杨沅,却是马上明白了秦桧这么安排的目的。

    正月十五,“京师”必然大动荡。张宓若能成为“京师”的副知府,到时候在平定京师动荡的时候,就能发挥重大作用。

    而林一飞的这个礼部祠部郎中,主管着全国的祀典和佛道丛林。秦桧这是想借用宗教的力量,为将由他掌控的新朝造势。

    类似的事情武则天也用过,这对于稳定民心、争取民心,确有大用。

    不过,身在局中的赵构是看不出来的。除非他也和杨沅一样,已经知道秦桧想干什么。

    老当益壮的秦桧,在还朝的第三天,又上了一本。

    他反省了养病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宰相之位空悬的弊端,主动向赵构请求增设宰相。

    赵构倒是觉得没有宰相挺好的,如果可能,他恨不得秦桧这个宰相也消失了才好。

    不过,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其实近一年来,秦桧虽然在家养病,诸多公文要件依旧是送到秦府由他批阅的。

    这种情况下,增设宰相以分秦桧之权,当然是赵构喜闻乐见的。

    问题是,提出增设宰相的是秦桧本人,这就不免令赵构猜疑起来。

    秦桧建议,以大臣沈该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万俟卨为参知政事。

    秦桧原本是右相,也是唯一的宰相,如此一来,便有了左相和副相。

    沈该是主和派,但他不是秦桧的人,反而是赵构的人。

    秦桧担任右仆射十八年了,左仆射之位一直空悬,使得秦桧独领相职十八年。

    现在秦桧突然主动提出分权,而且是让官家所信任的沈该担任左相……

    赵构心想,难不成这老贼病了近一年多,自知大限将至,熬不过朕,决定渐渐放手了?

    沈该是朕的人,他举荐沈该,对朕有益无害啊。

    还有他举荐的副相人选万俟卨。

    岳飞担任荆湖宣抚使的时候,万俟卨担任提点湖北刑狱司,狂拍岳将军马屁。

    奈何岳将军知道此人官声人品都很差,懒得理他,万俟卨由此对岳飞怀恨在心。

    再后来,万俟卨调任朝廷为官,又狂拍秦桧的马屁,秦桧欣然接纳。

    万俟卨由此成为秦桧的死党,步步高升。

    只不过,万俟卨升着升着,就觉得自己有资格跟秦桧叫板了,可以支棱起来了。

    为了争权,他就开始挑衅秦桧的权威了。

    秦桧也不惯着他,寻个由头就把这个“二五仔”贬到了地方,这么多年一直摁在下边,再也没让他爬起来。

    可现在,秦桧竟然打算再把他扶起来了。

    难不成两人已经和解了?

    可就算秦桧和万俟卨已经和解,曾经的裂痕也不是那么容易修复的,秦桧怎么会建议提拔他为副相呢?

    赵构反复琢磨,也没想明白秦桧究竟要干什么。

    但他反复权衡之下,都没发现任命这两人为相对自己有什么坏处,所以把这份奏本压了一天之后,还是照准了。

    ……

    “你们对老夫如此安排,是不是也有所不解?”

    秦桧坐在无暇堂上,笑看了秦熺和林一飞一眼。

    “老夫举荐沈该为左相,万俟卨为副相,原因是,老夫麾下,现在没有够资格担当宰相的人了。”

    秦桧叹息一声,道:“沈该虽然不是老夫的人,但他是坚定的主和派,这就够了。至于万俟卨,他手里也沾着岳飞的血……”

    秦桧冷笑道:“官家大肆铲除老夫的羽翼,使得主战派官员气焰渐炽,如今把万俟卨拉回来,他不想给老夫当狗都不成。”

    秦熺忍不住道:“父亲,您一人独相不是挺好的吗?就算这两人不会对父亲产生威胁,又何必增设宰相之位呢?”

    秦桧摆手道:“无妨,枢密使也算是副相。朝中有我们父子,再加上万俟卨这条老狗,就足以左右一切了。更何况,沈该也不会给老夫下绊子。”

    秦桧道:“老夫建议增设宰相,一是消除老夫的嫌疑。老夫若为独相,而天子暴毙,民间必有流言蜚语,

    增设天子心腹为左相,再加上老夫的苦肉计,此事便可以天衣无缝了。”

    秦桧看看秦熺和林一飞,又道:“老夫增设宰相的第二个原因是,老夫的病虽然是装的,可老夫这年纪,却不是装的。

    而老夫的人里边,现在又没有人够资格拜相。本来……曹泳那厮在户部尚书任上再做个一年半载是够资格的,可惜了……”

    秦桧叹息一声,道:“既然如此,那就得用对咱们无害的人,甚而是志同道合的人,先把位置占住。

    这样,老夫一旦故去,主战派便没有机会占据相位,从而对老夫反攻倒算。熺儿你承受的压力也就会小一些。”

    秦熺感动地道:“父亲……”父亲现在所思所想,全是在为他铺路、布局,秦熺心中自然感激莫名。

    一旁林一飞却微微有些不自在,情不自禁地又开始想,坊间的流言究竟是不是真的,我……到底是不是他的儿子?

    秦桧缓缓地道:“去年八月,官家将建康府的永丰圩一千余顷的田地赐给了老夫。

    老夫派丁禩为江东马步军副总管,驻扎于建康,本意是负责为永丰圩修筑圩堤。如今,倒算是预埋了一子。”

    秦桧府上有两大管事,一个丁禩,一个何立。

    丁禩追随他多年,劳苦功高,因此秦桧委了他一个官职,让他到建康府去享清福了。

    这原本是秦桧对心腹的一个奖赏。

    如今他决意动一动天子,便不得不做多种打算。

    这一来,这个在建康带兵的丁禩,便有了大用。

    秦桧道:“沈该和万俟卨不日赴任,熺儿,别忘了为父交代过你的事情。”

    秦熺道:“孩儿记着呢,只要两位宰相一到任,便让台谏官张扶和徐嚞,向他二人分别建言,由户部侍郎钟世明为建康“措置”,由镇江知府王循友为建康知府。”

    张扶和徐嚞也是秦桧的党羽,是大宋的台谏官。

    大宋的台谏官是有权向朝廷举荐和弹劾官员的。

    尤其是在推荐地方官员方面,如诸路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地方监司、郡守等官员时,台谏官特别有推荐权。

    因为作为台谏官,他们更了解地方官员。

    秦桧想让两个台谏官推荐的户部侍郎钟世明和镇江知府王循友都是秦桧一党。

    “措置”是个临时的差使,但是执行差使期间,拥有灵活的调兵权。

    而建康知府和镇江知府也大不相同。

    镇江知府只是一个知府,而建康是陪都,建康知府是要兼任江东安抚使和行宫留守的,必要的时候,也拥有调兵权。

    只要钟世明任建康“措置”,王循友任建康知府兼江东安抚使和行宫留守。

    又有他忠心耿耿的大管家丁禩为江东马步军副总管,就可以把陪都建康经营成铁板一块。

    秦桧这是在给秦家留退路,一旦刺杀失败并且被怀疑,又或者拥立赵璩时出现变故,便马上裹挟赵璩逃赴陪都,再立一个大宋,与临安并立。

    当然,拥立失败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因为即便是被赵构狠狠铲除了一批党羽,朝廷中只要有他在,便仍然占据上风。

    后宫里他对太后有恩,又与皇后有亲,赵璩又是两宫最宠爱的孩子,岂有拥立失败的道理。

    他担心的是刺杀失败。

    虽然这种可能性也很小,却不能不防。

    林一飞略一思忖,便明白了秦桧的用意。

    林一飞欣然道:“相爷此计甚妙。沈该和万俟卨因相爷举荐而拜相,对于相爷任命这样一个地方官员,便不好回绝。

    而他二人刚刚拜相,正是官家拉拢的时候,也是宰相立威的时候,他们提名的第一个官吏,官家便不好拒绝。”

    秦桧欣赏地看了林一飞一眼,一飞这孩子果然慧黠,可惜……

    这时,管家何立的声音在外面急促地响起来:“相爷,有要事。”

    “进来!”

    何立也是秦桧的铁杆心腹,方才商量的大事虽然没必要让一个管家与闻,但也不用特意回避他。

    何立急急而入,向秦熺和林一飞略一颔首,便对秦桧急急道:“相爷,镇江知府王循友向朝廷上《加九锡文》,请求朝廷赐相爷金根车,加九锡!”

    秦桧茫然了片刻,不敢置信地道:“你说什么?”

    何立显然也知道此事关系重大,他面带苦色地把方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秦桧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才压下了想要吐一口老血的冲动。

    他现在想往建康调人,都千方百计借助他人之手,不想过于暴露锋芒。

    而王循友这个蠢材,他居然上书朝廷,要为本相赐金根车、赐九锡!

    受赐九锡的有好人吗?

    王莽、曹操、孙权、司马懿、石勒、石虎、桓玄、侯景、杨坚、李渊……

    全他娘的反贼啊!

    秦桧的身子禁不住地打起了摆子。

    他紧咬牙关,半晌,才强抑怒气,颤声问道:“王循友……他疯了不成?莫名其妙的,上什么《加九锡文》?”

    秦熺听了便觉得脑后生风,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脖子。

    呃……,王循友这是打算向父亲表示忠心和谢意吧?

    前几天父亲决定提拔王循友任建康知府后,他就赶紧写信告诉王循友了。

    他本意是想提前知会一下,让王循友对他心存感激。

    毕竟,这是父亲为他打造的将来的班底之一。

    可是……,他也没想到王循友激动之下,会上《加九锡书》啊。

    此时此刻,看着父亲铁青的脸色,秦熺一句话都不敢说,哪敢告诉父亲是他透露了升官的消息给王循友知道。

    秦桧的脑子嗡嗡的,老夫正想搞死皇帝换个更听话的傀儡,王循友这老狗……

    九锡!

    对了,李严曾劝诸葛亮受九锡,被诸葛亮严词拒绝。

    孔明做得,我秦会之也做得。

    只是……,王循友这老狗是做不成建康知府了,这一环,该让何人补上去呢?

    
上一篇:第383章 偷心夜
目录: 临安不夜侯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我的邻居是女妖》 《小说排行榜》 《寒门状元》 《超级鬼尸》 《大唐第一长子》 《临安不夜侯》 《阴阳鬼医》 《赘婿》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乡村小说》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