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作者:月关


一大早,临安府南院东墙下,就已人山人海。

    人头攒动,却罕有议论之声。

    虽然许多人强作镇定,但是那连笑都带着的一丝僵硬,足见他们心中的紧张。

    放榜那一刻,才是引燃所有情绪的开始。

    大哭、大笑、大骂,人生百态。

    快到巳时的时候,杨沅才姗姗赶到。

    他坐在四轮车上,由小青棠推着车,丹娘和鹿溪陪在左右。

    昨夜还龙精虎猛,把丹娘欺负得哀哀哭泣、死去活来的杨沅,此刻却是一副不良于行的模样。

    不过,昨夜一副被摧残的快要咽气儿的丹娘,此刻却像是一夜雨露后的一朵玫瑰花,娇艳欲滴。

    这恢复能力,也是令人叹服。

    “不要急,不用急,我想,必然中的。”

    杨沅笑着安慰鹿溪和丹娘,事先拿到了考题,又是东京上厅行首大宋才女捉刀,一个举人,应该还是不在话下的吧?

    鹿溪和丹娘比他紧张的多,只是抿嘴笑笑,这时连话都不敢说。

    万一说了大话,结果却没考中,二郎岂不难堪?

    至于扫兴的话,自然更不会讲。

    四轮车推到巷口大树下,就再也无法向前了。

    青棠自告奋勇道:“你们等着,我去看,一会回来报讯儿。”

    “不,我去!”鹿溪和丹娘异口同声。

    她们要第一时间看到杨沅究竟有没有考中。

    两女如今都是学过全篇蛰龙功的,其中丹娘更是和杨沅已经双修,体质大异于常。

    虽然看着是个娇怯怯的小美人儿,那力气可不小。

    由她在前面开路,鹿溪尾随其后,两女便从人海中一路涌向前去。

    “闪开了闪开了……”

    巳时一到,临安府衙大门洞开。

    十六名带刀衙役,护着四个抱着榜单、提着浆糊桶的书吏出来,拥挤的人群顿时一阵骚动。

    鹿溪对丹娘小声道:“丹娘姐姐,一会儿我从前边往后看,你从后边往前看。”

    “好!”丹娘答应一声,掌心已经紧张的沁出汗来。

    人群外,巷子口,青棠踮着脚尖抻着脖子往前边看着。

    杨沅忍不住笑道:“不要看了,我站起来都看不到,你能看到什么。”

    青棠喜道:“看到了看到了,我就说嘛,我一闻味儿就闻到啦。”

    杨沅大奇,考没考中,还能闻出来?

    青棠道:“姐夫啊,你等等我,马上就回来。”

    青棠说罢,就挤进了人群去。

    不一会儿,青棠兜着个荷叶包,眉开眼笑地回来,炫耀地亮给杨沅看:“吃不?”

    杨沅还没看清东西,一股甜香便扑面而来,定睛一看,却是糖炒栗子。

    糖炒栗子是北宋末年汴梁城里一个名叫李和的人发明的。

    靖康之乱后,李和去了燕京,河沙加糖炒栗子的做法便也传了过去。

    但当时在汴梁时,也有人学了他的手艺,后来流落临安,因此临安也有了糖炒栗子。

    只不过,这时候它不叫糖炒栗子,叫旋炒栗子。

    真是个小吃货!

    杨沅瞪了她一眼,道:“你扒给我吃。”

    “好!”

    青棠爽快地答应一声,把荷叶包放在杨沅腿上,拿起一个栗子,把皮儿嗑掉,先咬一口,眉飞色舞地道:“好吃!”

    然后,她把咬剩下的一半递到杨沅嘴边:“姐夫,你尝尝。”

    ……

    十六名带刀衙役护住了贴榜单的那一扇木制告示板,将人用长绳挡在三丈开外。

    里边,四个书吏两两一组,刷好了浆糊,便把榜单铺了上去。

    待他们张贴完毕,十六名有经验的衙役把绳子一撤,一腿后撤,迅速往地上一撑。

    “轰”地一声,人群沸腾了。

    十六个衙役便如迎着洪水的一块块礁石,稳稳地立在人海中,被蜂拥而过的百姓持续“冲刷着”。

    “不要挤不要挤!”

    亏得榜单前面还设了围栏,否则最先冲过去的人能被挤到直接把脸贴到告示板上去。

    吵吵嚷嚷中很快便有人发出疯狂的大笑:“我中啦,我中啦!”

    然后便有人往外挤,急着回去向家里人报喜。

    这时候还没有人看完整个榜单,所以哭的骂的倒是没有。

    这回丹娘和鹿溪便没挤在前头了,纵然她们有那么大的力气,终究是女子,不愿意和人挤得密不透风的。

    好不容易待前边拥挤的状况有所好转,丹娘和鹿溪再也按捺不住,马上向前冲去。

    按照约定,丹娘从榜单尾部看起,只要姓氏不对,她就往上看去,如此一来,倒也迅速。

    只是,她才看了三个人名,就听见鹿溪一声尖叫。

    丹娘还以为碰到鹿溪“挤神仙”的了。

    有些登徒子就喜欢挑人多热闹的场合挤进去凑热闹。

    看见哪个小娘子容颜出众、身材不错,就会故意用身体去挤蹭人家,胆大的直接上手。

    此举,谓之“挤神仙”。

    丹娘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恶狠狠就往鹿溪身边看去,一时也没发现有那贼眉鼠眼、形容猥琐之人。

    这时就叫鹿溪又是一声尖叫,一手指着榜单,一手撑着围栏,跺脚大叫道:“丹娘丹娘,你快看啊,二哥是解元!二哥考中解元啦。”

    “轰~”

    人群一阵骚动,不只丹娘马上向榜上看去,其他人也都看向了榜首位置。

    之前看到榜首,他们还没什么感觉,可现在解元的家眷就在现场,那就比较关注了。

    丹娘定睛一看,榜首第一名,果然写着杨沅的名字。

    丹娘又惊又喜,生怕看错或者是重名,又把后边小字的籍贯、年纪全都看清楚了,这才发出一声欢呼。

    ……

    青棠坐在四轮车旁边的大树气根儿上,嘴巴一刻不停。

    好在,她还知道要喂杨沅,每两颗栗子,总有半颗是会塞到杨沅嘴巴里去的。

    两个人正吃的开心,人群中鹿溪和丹娘“披荆斩棘”地冲了出来。

    “二哥二哥,你考中解元了。”

    “二郎,你是解元郎啊!”

    “啊?”

    杨沅正张大嘴巴等着青棠投喂,一听这话,脑袋“嗡”地一下,顿时呆在那里。

    青棠大喜,把半颗栗子一丢,准确地落进她自己的嘴巴,便冲了上去:“中了吗中了吗?”

    鹿溪和丹娘跑过来,一左一右抓住杨沅的手臂,激动的摇晃不止:“二哥(二郎),你考中了解元啦!”

    青棠跟迎接主人回家的小狗儿似的,摇着尾巴又跑回来,喜滋滋地向人张扬:“我姐夫,考中解元啦!”

    旁边百姓纷纷向杨沅投以羡慕的目光,更有人拱起手来向他道喜。

    杨沅强作镇定,微笑着拱手还礼,脑子里还是“嗡嗡”的。

    他之前觉得以李师师的才情,一个举人应该是能考中的。

    不过,解元……

    虽然他也说过必能考个解元,却是开玩笑的心态。

    他并没有真的想过李师师能考中解元,而且,他根本不想考中解元,

    大概自有科举以来,唯一一个不想考第一的就是杨沅了。

    因为,他底气严重不足!

    考中举人,有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位置就成了,考上解元树大招风啊!

    这要是有人找他吟诗作对的……

    鹿溪和丹娘只当杨沅是高兴懵了,对他的模样丝毫不以为奇,立即欢欢喜喜地推着他就往家赶。

    宋老爹等人都没来,主要是考虑万一他没考中,太多人在身边会让他难堪。

    这三个女子一起动手,把个小车推得飞快,杨沅一路颠着屁股就“飞”回了青石巷。

    一进青石巷,四轮小车的速度一下子慢了下来,慢得令人发指。

    “我家二哥考中解元了,嗯嗯嗯,可不,同喜同喜。”

    “二郎考中解元了,临安府解元郎呢。”

    “喂,那个挑泔水的,你起开,什么时候了还挑泔水,别臭着我姐夫,我姐夫是解元。”

    就见三个小女子张牙舞爪,喳喳呼呼,化身为三个小喇叭,一路“滴滴嗒”的吹着号子。

    杨沅如坐针毡,赶紧自力更生,用力推动双轮,想要赶紧逃回家去。

    只是,这车子质量不行啊,轮子怎么这么涩了呢……

    杨沅扭头一看,鹿溪和丹娘一边一个,拉着他的车子,正跟他反向较力呢。

    杨沅考中解元的消息,迅速传开了。

    考中举人的,未必就能考中进士。

    但,考中解元的,几乎就注定了能考中进士。

    毕竟,他是解元,意味着他是当地的高考状元,是这一届众书生中才情最高的。

    如果他都不能考中进士,岂非意味着这一届所有学子都考不上?

    因此,考中解元回来的杨沅,已经被众街坊视为进士了。

    有好事者已经开始研究,将来在青石巷口立一座什么样的进士及第牌坊。

    是建二柱三楼还是四柱三楼呢?

    如果是四柱三楼,巷口能不能摆得下呢?

    北一厢的高都所率先赶来道喜,接着临安县的徐知县也赶了来。

    临安府尹就没来了,便是考个状元,也不值得临安府尹登门道贺,更何况现在临安府尹出缺。

    新任府尹乔贞,正在山阴等着朝廷委任的转运司官吏们走马上任,待交接清楚,才会来临安赴任。

    不过,机速房的郑远东来了。

    在他看来,杨沅考中解元,也是意味着必能中个进士。

    一旦杨沅考中进士,上升渠道彻底打开,将来可未必还是机速房里某一房的一个特务头子。

    这是以后可以视为朝中同僚的存在,那么此时还是他的下属,岂有不早结交的道理。

    所以,郑远东就以探望病情为由赶来道贺了。

    如此又闹腾了两天,便有今科发解试名次靠前的举人纷纷登门拜访了。

    这些人也是来年春闱极有希望考中进士的,现在当然要提前来和杨沅打好关系。

    这一下,杨沅就有点吃不消了。

    这些读书人,见了杨沅多多少少是要探讨一下学问的,杨沅怕的就是这个。

    于是,在发解试放榜的第五天一大早,杨沅剩着一辆牛车,由小丫头青棠服侍着,离开了青石巷。

    据说,杨解元是去乡下养伤,兼且备考去了。

    (本章完)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58333/58333566/36064718.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阳间借命人》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司夫人》 《伴娘》 《阴阳夺命师》 《出魂记》 《阴缘难续》 《诡镯》 《寒门宰相》 《灵异警事》 《民国奇人》 《我的邻居是女妖》 《小说排行榜》 《寒门状元》 《超级鬼尸》 《大唐第一长子》 《临安不夜侯》 《阴阳鬼医》 《赘婿》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乡村小说》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