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风云录

作者:猛子

到了城门处,守门的军官亲自迎了上来,他有些疑惑,早上出去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怎么下午回来的时候多出了十几个,这要问问,上官有要求,最近盗贼猖獗,要严加盘查,不能出事。

不过他有些害怕,这主儿惹不起,自从怨军来了,这主儿就是兴中府一霸,飞扬跋扈,嚣张至极。

“你看什么看?不认识老子啊?老子是怨军前宜营指挥使胡家勇。”

你吼什么吼?谁不认识你这个恶鬼?那军官心惊肉跳,急忙挤出一张笑脸,指挥辛苦了,今天收获如何?啰里吧嗦问了一大堆,就是不敢问为什么多出十几个人。胡家勇理都不理他,打马就走。这时那军官看到几匹马上堆满了包裹,其中有两个包裹的袋口松开了,里面装满了皮毛。哦,原来你又出去打劫了。那军官明白了,不禁对这支商队充满了同情,这下倒霉了,给这个恶鬼抓进去,不死也要脱层皮啊。

进了城,罗青汉和董仲孙不禁长吁了一口气,这下总算有点盼头了。

“这次辽军北上围剿,有二十多万军队,你们打败了,也很正常。”胡家勇和两人并辔而行,一脸同情啦,“不过,能逃出来就好,回到黑山,你们再拉人马。”

罗青汉和董仲孙相视苦笑,搞了半天,这恶鬼以为黑山军全军覆没了。罗青汉并不点破,老董成心戏耍胡家勇,装出一副欲哭无泪的样子,“恶鬼,这次来,是想向董帅讨点钱。”接着两眼一翻,“恶鬼,兄弟我现在落难了,你是不是应该拉一把?”

“当然了,这还用说。”胡家勇把胸口拍得“啪啪”响,“兄弟嘛,当然要同甘共苦了,不过……”胡家勇把脸一苦,“最近我手头也很紧,没什么钱了,我只能略表心意,两位哥哥莫怪啊,等我有钱了,我再送点给你们以做补偿。”

老董肚子都笑破了,知道他就一张臭嘴,想要钱,门都没有。胡家勇过去是个屠夫,李弘大起义的时候,他参加了义军,失败后,他带着百十号上逃进山里做了山贼。做山贼你就好好做,结果他饿极了,不分贫富,逮谁杀谁,闹得天怒人怨,人人喊打,连山贼都做不了了。正好辽人募兵,他也饿得受不了了,下山当兵,但你人少,到了军队也就是个小啰喽,所以他下山的时候开始扫荡,逮谁抓谁,连和尚都抓,硬是给他凑齐了三百人,抢了一个都头。

这个恶鬼除了会杀人,还有一个特长,擅长溜须拍马,你别看他相貌凶恶,脑瓜子却很灵,知道给上官送礼,再加上打仗也还勇敢,结果官越做越大,后来竟然做到营指挥使了。

因为担心被人撞破,一行人避开大路,从僻静小街绕着走,很快回到怨军驻地。

胡家勇好奇啊,想知道义军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急不可耐地连连追问。

罗青汉实话实说。

这趟使命重大,即使不能策反怨军也要激起兵变,而胡家勇在怨军是个重要人物。这个人出自草莽,深受契丹人的欺压之苦,骨子里就是个造反者,对杀虏复汉很狂热。本来去年他也要跟着跑路的,只是因为义军屡战屡败,信心没了,再加上做山贼也实在做怕了,不想重蹈覆辙,所以犹豫不决,结果这一犹豫,就留下来了,谁知因祸得福,反而受到了契丹人的赏识,认为他忠诚可靠,让他继续带兵。

罗青汉把义军五路会盟、广平淀大捷、龙化城大捷、山城大捷、野牛原大捷、永州大捷、丰州大捷逐一述说,尤其是王者之子李虎,在他嘴里简直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比汉王李弘还要厉害多多。

胡家勇听得热血沸腾啊。这话要是老董说,他可能不太相信,但罗青汉不一样,他是辽东义军的元老,有本事,威望高,在辽东汉人中声名显赫,而且人品没得说,胡家勇就是服他,相信他,要不然去年也不会想跟他一起造反了。

“直娘贼,要不是你来,老子还一直蒙在鼓里,以为义军完蛋了。”胡家勇忿忿不平地骂道,“狗娘养的契丹人打了败仗也不说,整天就是报喜不报忧,前几天我接到战报,他们说在九家子重创了义军,全歼了黑山军和雷霆军,还差点活捉了李虎。他娘的真会瞎扯蛋。”

旋即他又问道:“既然义军连战连捷,你们俩跑这里来干什么?虎王要南下打中京道?”

“当然。”老董笑道,“上京道那个破地方鸟不拉屎,养不活人啦,而且你也知道,辽狗这次发了狠心,几十万北上围剿,另外金狗也忌惮我们,打算趁火打劫。虎王想来想去,决定南下发展,去幽燕打一块地盘。”

胡家勇的眼睛顿时发亮了,指着罗青汉和老董笑了起来,“我知道了,你们两个是来探路的,是不是?”

罗青汉笑着点点头,“这次来,一是和兄弟们拉拉交情,以后要请你们多多帮忙啦,二来,我和老董要去卢龙一带找张关羽,请他北上攻击,以策应虎王南下。”

“你要找小刀?”胡家勇笑了起来,“那就凑巧了,小刀就在这一带,他正准备北上会合虎王,最近和辽军打了好几仗。”

罗青汉和董仲孙又惊又喜。

“小刀北上了?”老董捋须大笑,“这个土鳖,总算把脑袋伸出来了,小刀终于要重舞大刀了,哈哈……好,好啊。”

“好个屁啊。”胡家勇没好气地骂了起来,“直娘贼,他要做土鳖干脆一直做到底,没事跑出来舞什么大刀?他这大刀一舞,老子们受累了,董帅也跟着倒霉。”

“小刀来了,你们不过去敲敲鼓打打锣而已,又不会真打,累什么累?”老董不以为然,“董帅大不了因为攻击不利挨几句骂,他能倒什么霉?”

“现在不一样了。”胡家勇那张脸非常难看,穷凶极恶的样子,“契丹人把我们调到兴中府后,接二连三地折腾怨军,董帅的地位如今岌岌可危,就连老子这个指挥使,估计都做不长了。”

嗯?这个消息很重要,幸好老天保佑,先碰到了恶鬼。罗青汉和老董心里一喜,继续听胡家勇发牢骚。

怨军建立之初,受燕王耶律淳节制。因为耶律淳是南京留守,长期戍守幽燕,所以一般人习惯上叫他燕王,而不是称其为秦晋国王。

辽国皇帝在护步达岗大败之后,又受政变之苦,所以把宫帐设在南京不动了,把攻击女真人的事都交给了耶律淳。

耶律淳是都元帅,是对金作战的统帅,他组建了怨军。宫帐考虑到怨军人数众多,一个营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小规模的军,所以设了个怨军八营都稳详司以掌率怨军,都详稳一职由副元帅萧德恭兼领。

都稳详司属于北面官系,一般都用来统御蕃军,像怨军这种纯粹由汉人组成的军队,按道理应该纳入侍卫亲军。侍卫亲军都是汉军,从汉制。怨军的问题好象从这里埋下了祸根。

怨军在蒺藜山哗变,原因是大冬天不发棉衣,为什么不发棉衣?简单啦,都稳详司是北面官系,隶属于南北大王院,大王院一看,你这军队都是汉人,棉衣应该由南京都元帅府调拨,关我屁事。南京都元帅府的老大是谁?就是耶律淳,掌率汉人军队。

这问题就清楚了,怨军因为是临时组建的,后台是耶律淳,虽然皇帝信任他,但宫帐要挚肘他,南北两院枢密使于是想了这么个损招,这样一来,怨军成了奶奶不亲姥姥不爱的孤儿,谁都不愿拿钱养它。说白了,就是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当官的黑啊,哪管什么社稷国祚?就看自己的腰包鼓不鼓。

怨军哗变,耶律淳不得不出来收拾残局,他有他的难处,所以请奚王萧干出面,重整怨军,再建怨军八营。但问题依旧,怨军八营都详稳司还在,怨军还是隶属于北面官系,耶律淳只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尽力给予关照。

怨军窘迫,利益之争当然也很激烈了。大家当兵,都是为了肚子,招募的都是饥民嘛,可想而知了。当兵的肚子吃饱了,当然希望还能拿几个俸薪,当官的肚子吃饱了,不仅仅是饱暖思*,还想着发财啊。虚报人数,克扣军饷,靠那点钱肯定发不了财,要想赚大钱,就要开动脑筋,比如开作坊,开酒楼,开博戏馆……兴中府是个大城,人多,有钱人也多,钱好赚,但做这些事都需要人手,那找谁?当然是当兵的了,任劳任怨,作苦力,还不要花钱,典型的不吃草的马,使唤起来舒服啊。

这样利益之争更激烈了,当官的整天想的都是这些勾心斗角的事,打仗的事早丢到脑后了。

偏偏张关羽那个土鳖不长眼睛,在年关将近,正是大把赚钱的时候,跑出来闹事,搞得鸡飞狗跳的,不让人省心。

注释:

详稳,辽国官名。又译相温、详温、襄昆、桑昆、想昆等。为汉语“将军”的契丹语转译。

详稳非专指某一职官,为将军、长官的一种通称。辽许多机构中都设有详稳。

元帅府属下设大详稳,有详稳、都监、将军、小将军、军校、队帅等职,辖有军队。各军中分设详稳司。在朝中的府、监、治等局长官亦为详稳。皇族、国舅及遥辇诸帐,均设详稳司,有详稳、都监、将军、小将军等官,辖有军队。皇族帐并设有都详稳。各部族设某部详稳司,有详稳、都监等官。辽后期,主要边防机构亦多用汉制称谓,基本上不再用以称呼高级将帅和官员。

辽国南、北两面官系:

契丹人为适应对从事游牧、农业两种不同经济类型居民的管理,“因俗而治”,职官的设置采用了北面官和南面官两套官制体系。

北面官为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系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分而治之是为了建立“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蕃汉分治”而又一体的政权,但北面官是统治重心,契丹国的统治大权集中在北面官手中,是辽朝政权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北面官,中央一级设立北、南枢密院等14个机构。其中,枢密院、宰相府、大王院、宣徽院又分北、南,共占8个。北面官系统的地方区划与官吏,采取的是部族制。即对契丹诸部及被征服的诸游牧、狩猎民族维持原有的部族制不变,成立大王府或王府,亦可称国;以原有的酋长为首长,称大王或节度使等;平时只纳贡,战时听从调遣即可。

南面官多用汉人,亦杂以契丹人。朝官设有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汉人枢密院,三省(中书初名政事省、门下、尚书)、六部(吏、兵、工、礼、虞、□),还有台、院、寺、监诸机构之设。其中,真正管事的最高南面官,是汉人枢密使和中书省的宰相;象三师、三公是因人而置或一时暂设,有的还只偏设于一地,亦不固定,故南面官有不少职位是有名无实。

南面官系统的地方行政区划,有州、县两级。全境皆有,主要设在经济和文化发达的汉人地区,渤海人集中的辽东地区。州根据其大小和位置重要程度,分节度、观察、团练、防御、刺使五级,实行军政统一管理,州名和军名并用。县设县令。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最后的摸金校尉》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