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

作者:庚新



    “明崇俨,我看看……”

    李博查找着卷宗资料,他面前的桌案摆满了文卷,就如他当年在都察寺里一样。

    过了片刻,他喜道:“找到了,这个人……咦,他居然颇受武后赏识。”

    苏大为点点头,却并不奇怪。

    这个时代,虽然因为他的到来,有许多时间线变得面目全非,但大体的脉络还在。

    明崇俨在正史上,可是能通鬼神,深得李治和武媚娘信重的。

    贺兰敏之在的时候,对他反倒是一种束缚。

    如今贺兰不在了,明崇俨被武媚娘赏识起用,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此人现在在武后身边吗?”

    “哦,卷宗里提到,另有任用,但具体委派何职,却不甚清楚。”

    苏大为手指在桌上敲了敲:“点一支香计时,我们要加快进度了。”

    “一个时辰,要从这么繁多的情报中,判断如今长安的局势。”

    安文生拍了拍自己的脸颊:“你总会给自己找难题。”

    “明明白白的面对,总比稀里湖涂的要好。”

    苏大为扫了他一眼,见李博起身,站到帐角,点然了一支线香。

    香是特制的,一支能烧半个时辰。

    也就是说,当两支线香烧完,就是最终时刻。

    大军要按原计划拔营起行。

    那个时候,究竟是与大军脱离,独自留在巴蜀,等待朝廷进一步的命令。

    还是……

    这是一个极艰难的选择。

    苏大为此时也绝非表面上那样平静。

    他微闭着眼睛,把近几年自己与朝廷中的事过了一遍。

    怎么也想不通,李治为何要下这样一道圣旨。

    莫非真和圣旨里所说一样,是为了灾情?

    可这种事,属于民生吧,理当由主持过地方政务,或者熟知民政运作,抗灾经验的能臣来。

    苏大为虽然处理事情有些手段,但这十年来,一直主要在破案和军事上,对地方政务可以说从未真正经手过。

    所以朝廷这道任命,的确是十分古怪。

    有违常理。

    也难怪高大龙等一帮人在心中猜忌。

    越是身居高位,越是如履薄冰。

    到苏大为如今的程度,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能量。

    朝廷任何一道对他的命令,都不可能是无的放矢。

    不可能没有缘由。

    问题就在于,这个缘由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

    如果是善意倒还好说。

    但如果是恶意……

    他现在身边一帮兄弟家臣,上下人脉关系复杂。

    在军中又有相当的影响力,当真牵一发而动全身。

    深吸了口气,鼻子里嗅到线香飘出的檀香气息。

    苏大为揉了揉额头,抬头看到安文生拿起一本卷宗,向自己快速走来。

    “有一件事,是上个月收到的,但是当时想着与军情无关,就没有跟你说,现在觉得还是要让你知道一下。”

    苏大为有些诧异的看向安文生,有什么事是需要刻意瞒着自己的,直到此刻才和自己提?

    安文生的表情也有些怪异,不肯详细说,只是将手里记录情报的卷宗递过来。

    苏大为接过看了一眼,在首页角落里,以蝇头小字写着:甲木四。

    这是暗号,甲木代表东边,而四,代表着倭岛。

    东面苏大为最关注的四国分别是高句丽、百济、新罗与倭国。

    前两者已经被大唐拿下,设下都督府。

    而倭国,虽然也仿百济旧例,设下都督府,但是朝廷所用之人,苏大为并不熟悉。

    近几年,也很少听到那边的消息。

    似乎有人刻意想要切断他与倭岛那边的联系。

    或许是李治的意思,或许是另有他人。

    苏大为皱了下眉:“倭岛那边,不是一向没有消息传来?”

    “这次是事情太大,都察寺的暗桩透来的消息。”

    事情太大?

    苏大为眉头又皱了一下,究竟有多大的事,连消息都瞒不住了,居然连暗桩都知道了。

    他翻开卷宗,按着都察寺一套内部的秘谍口令,从混乱无序的字中,读到有用的信息。

    “倭、岛、反。”

    苏大为心中一震,吃惊的道:“倭岛被我们拆分成那样,如何能反?”

    当年高大龙和阿史那道真、安文生他们最后从倭岛撤回前,按苏大为的授意,将倭岛拆分成二十七部,故意将它划分得支离破碎。

    同时严令当时归化大唐的倭国仆从将领,分别执掌一部。

    并且定下制度,四年一轮。

    各将领将轮流更替戎守的防区。

    具体执行下来会不会走样先不论,哪怕这些将领都成为新的藩镇,那也是分裂的二十七部,单独一部,甚至联合几部,都绝没有与大唐在倭国所设都督府抗衡的本钱。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而要将这些割裂的土地和势力联合起来,没有十余年的时间,绝对办不到。

    何况大唐东倭都督府又不是摆设,只要施行縻羁之策,将最强的大名拆分肢解,这事哪怕给倭人五十年也办不成。

    苏大为仔细翻阅手中的秘档,越看越是心惊,忍不住骂道:“朝廷封的东倭都督是猪吗?”

    “咳咳,阿弥注意身份,不要用这等粗鄙之词。”

    “骂他是猪都是便宜他了。”

    苏大为翻完整个秘档,重重一掌拍在桌上。

    幸亏他还留了几分力,不然一巴掌下去,这桌案是别想要了。

    事情并不复杂。

    有内和外两个因素,单独碰到一个,倭岛不可能反。

    但偏偏两个条件都达成了。

    第一个条件,朝廷任命为东倭都督府都督的人,叫赵敬朗,此人也是贞观时期旧臣。

    有过一些地方施政的经历,算是经验丰富的老臣。

    但唯一有一个问题,赵敬朗此人年老昏聩,耳根极软,而且还十分好女色,年龄对他似乎丝毫没有影响。

    去了倭国当了土皇帝以后,被一帮倭国仆从大将哄着,渐渐膨胀得不知东西了。

    又被那二十七部大名轮流送美女,宴请,换着花样捧着。

    最后被人悄然渗透,连都督府埋下倭人暗桩都不知道。

    趁着赵敬朗昏聩,每日流连酒色,甚少视事,那二十七部倭将,只安份了两年,便开始了兼并战争。

    对这一切,赵敬朗也不是完全不知情。

    但他觉得,让这些倭人自相残杀,对大唐也没坏处。

    反正倭人再怎么跳,也难当大唐兵锋。

    却没想,倭人经过苏大为的调教,其组织度和军事理念,早已与过去的倭国,有了质的飞跃。

    那二十七部大将和手下的倭人兵卒,可是最早跟着苏大为的唐军,以唐军仆从而自豪,一举击破旧倭王的军队,解放全倭岛的虎狼之士。

    对上苏大为,他们自然是不行。

    但对上一个小小的赵敬朗,却不在话下。

    若苏大为一直在倭国镇守,或者留下得力大将,这些倭人都不敢生出此等异心。

    实在是……

    朝廷派来的赵敬朗一介文臣,鼠目寸光,实在低估了这些军汉手里有兵又无天敌时,野心的膨胀程度。

    如果只是如此,倭国这二十七部将领同,也就是继续大名之间的兼并战,还不至于就敢反唐。

    但是另一个小概率事件发生了。

    那就是,倭王高市,回倭国了。

    事情要说到前几年的泰山封禅大典。

    在封禅之时,各国使者酋长皆敬畏称李治为天皇,尤其以高市态度最为谦卑。

    李治不知脑子里哪根筋抽了一下,当时一高兴,居然赦免了高市之罪,并派人护送高市回倭。

    这一回倭不要紧,如鱼入大海,虎入山林。

    高市回到倭国以后,迅速拉拢愿意效忠他的倭将,并以倭王的名号,不断拉拢和兼并。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便占了绝对的优势。

    高市并且效仿大唐,自称天皇。

    还召集能工巧匠,仿大唐长安制式,在倭岛上修建小长安城。

    直到这个时候,赵敬朗才如梦初醒。

    可惜一切都晚了。

    眼见事败,高市一不做二不休,把赵敬朗砍了。

    倭国虽然现在还有七八位大名是苏大为时期留下的倭将,但高市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

    重新统一倭国列岛,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高市没有胆量打出反叛大唐的旗号,名义上还是自称效忠大唐天皇李治,并诈称赵敬朗是病死。

    但消息还是被大唐知道。

    据说李治在朝堂上勃然大怒,摔了自己最心爱的一个琉璃盏。

    杀大唐都督,自封天皇。

    这特么还不是反唐,还要怎么反?

    “赵敬朗简直比猪还蠢,他死了也就死了,可惜了我们在倭岛经营的大好局面。”

    苏大为还能说什么,除了骂一声赵敬朗是猪,还能骂谁?

    总不能骂李治的帝王心术,为了防自己一手,把自己调回长安,连自己留下的后手布置也一并撤去,给了倭人自立的机会。

    可惜了,本来想千年之后,世上再无倭国。

    但现在看,历史不但拐回了原点,亲眼见过大唐皇帝李治封禅泰山的高市,还给自己封了个“天皇”的称号。

    真是莫大的讽刺。

    “上个月的消息?一直瞒着我,怕我有过激反应?”

    苏大为拍拍秘档,长叹道:“除了一声叹息,除了说声遗憾,我还能说什么,本来……是想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份财富,如今,煮熟的鸭子飞了。”

    安文生却是脸色一变,细长的眼眸微光闪动,压低声音道:“阿弥,你……真的想将倭岛留给后人?”

    这话意思可就深了。

    若苏大为想把倭岛留给自己的后人,那是不是代表苏大为也曾有过野心,想要占据倭岛称王?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的。

    当年那个虬髯客据说不肯做大唐臣子,便是驾船出海,做了南洋某岛的国主。

    安文生甚至在想,之前也曾听人隐晦提过,以苏大为的布置,怎么看都像是预留了后手和后路,是否也准备着有那么一天?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最后的摸金校尉》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