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

作者:庚新



    据史载,在太子与杨思俭之女成婚前,贺兰敏之突然狂性大发,将杨氏之女给那啥了。

    这是桩皇室丑闻,史书轻轻带过。

    只说后来将贺兰敏之流放,为太子另选太子妃。

    苏大为多看了杨思俭两眼。

    这个倒霉蛋,倒是生了一副好皮囊。

    大约四旬年纪,身高臂长,肤色白皙,高鼻深目,甚是英伟。

    难怪能生出美丽的女儿。

    可惜了。

    不过等等,他抬眼看到对面席位,也就是太子右手边坐着个熟人。

    年纪二十上下,两眼微眯盯着自己,脸上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厌弃之色,不是贺兰敏之还能是谁。

    这特么,冤家路窄。

    苏大为暗自腹诽。

    想想后来贺兰敏之淫未来太子妃这档子破事,再想想身边坐着杨思俭,这感觉,简直难以形容。

    “本来我还想请许敬宗和许圉师,不过许敬宗病笃,许圉师现在不在京城,只能作罢。”

    龙朔元年,李弘召许敬宗、许圉师、上官仪和杨思俭等人,收集古今文集,选录五百篇编集成《瑶山玉彩》,得李治赏赐绢帛三万段。

    所以许敬宗和许圉师等人,于李弘有半师之谊。

    如果可以,李弘大概是想把所有人都凑齐。

    只不过……

    上官仪那瓜货就不提了。

    许圉师,在龙朔二年,因其子许自然打猎误射杀农人,圉师隐而不奏,被李义府趁机弹劾。

    当年十一月下狱,次年三月贬官虔州刺史,后来又贬为相州刺史。

    现在还在河南那边猫着呢。

    李弘指了指贺兰敏之道:“敏之,叔叔认识的? 我就不多介绍了,坐他一旁的是敏之的好友明崇俨,坐明崇俨后面的是百济扶余丰。”

    好家伙? 全都是熟人啊。

    苏大为目光略有些古怪的看过去。

    贺兰敏之能来正常? 毕竟和太子是亲戚? 这货又是个二皮脸,大概也想明白要抱太子大腿。

    不过这扶余丰是怎么回事?

    当年辽东正是自己一手打破倭军,活抓了复国的扶余丰。

    这家伙是个猾头? 没甚节操的。

    而且做为降人? 身份略有些敏感吧?

    留意到苏大为的目光向自己看过来,扶余丰的脸色一变,条件反射般啪的站起来? 很快向苏大为行大礼参见:“丰? 见过都督。”

    苏大为先是一愣? 接着失笑道:“我现在不是什么都督? 只是太子府右副卫率。”

    “是是? 一时失言了? 实在是当年都督的武勇……”

    扶余丰伸手,做势在自己嘴上轻打了两下:“瞧我这张嘴。”

    李弘笑着伸手道:“扶余丰你坐下吧。”

    说着他向苏大为解释道:“扶余丰一心归化大唐,现在也入了弘文馆,与王子安相熟,这次宴请? 我想多听听各地风俗? 于是将他也请来。”

    王子安?

    那就是王勃了吧。

    这扶余丰什么时候跟王勃混熟了?

    李弘接着道:“本来我还想请那位叫高市的前倭王? 不过此人胆小? 居然托病不出……对了,叔叔之前镇百济,征倭岛? 对他们俩应该都熟悉了。”

    没等苏大为说话,扶余丰用力点头:“熟!我等与苏郎君,熟到不能再熟。”

    能不熟吗,就在此公手上,被生擒活捉,国也被破了。

    如今成为大唐阶下之囚,皆拜苏大为所赐。

    扶余丰笑着笑着,眼角都笑出来了。

    李弘看了一眼殿外,向苏大为笑道:“叔叔你看,我说子安,子安便来了。”

    苏大为顺着他的话看向殿门,正好看到提起衣衫下摆的王勃,正快步走入殿中。

    刚入殿走了几步,还不及向李弘行礼,王勃突然察觉有一道凛然的目光投向自己。

    一转头,刚好与苏大为的视线对个正着。

    他的身子微微一震。

    脸上先是吃惊,接着是尴尬,最后略一迟疑,向苏大为微微颔首,然后站在殿中,向李治叉手行礼道:“子安,见过殿下。”

    “就等你了,快入座吧。”

    李弘抬起手里一柄玉如意,指了指贺兰敏之那边。

    即太子右手的席位。

    “殿下且慢。”

    王勃向太子行礼道:“沛王也来了,不知……”

    “二弟也来了?”

    李弘霍然站起,伸颈顾盼:“人在哪呢?”

    “大兄,我不请自来,不会怪我吧?”

    一个略显尖锐的少年笑声响起。

    沛王李贤在数名太监的陪同下,向着殿中走来。

    李贤,初封潞王,龙朔元年改封沛王,加扬州都督,兼左武卫大将军,同时任雍州牧。

    龙朔二年,加扬州大都督。

    麟德二年,加右卫大将军。

    而他的年纪,到麟德二年的如今,不过才十一岁。

    按正史,到大唐上元二年,太子李弘猝死后,李贤被册立为皇太子,期间三次监国,得到李治称赞,朝野拥戴,以及武媚娘猜忌。

    后来因谋反罪名,被废为庶人。

    又被酷吏丘神勣逼令自尽。

    后被唐睿宗追谥为章怀太子。

    对了,李贤还有首诗颇为有名,就是那首《黄瓜台辞》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后世某岛有位首富大善人,曾以此诗隔空发话:“黄台之瓜,何堪再摘”,结果适得其反,掀起骂声一片。

    苏大为默默注视着李贤,这个十一岁的少年郎,脸圆圆的,看上去颇为讨喜。

    他的相貌,比清瘦的李弘,更像是李治。

    两眼眯起,嘴角上翘,给人一种未语先笑之感。

    苏大为见李贤与王勃对视了一眼,又一齐给李弘见礼。

    心中暗道:历史上,李贤招募王勃做王府修撰,没想到这么早两人便已经熟识了。

    虽然成就一段佳话,但这份王府修撰的经历,对王勃并非是什么好事。

    王勃入王府后,因过失被贬。

    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他一时记不清了。

    就在他思索回忆的时间里,李贤已经被大他两岁的太子李弘,请入了席。

    李贤自然坐在右手第一位,将神色颇有些郁闷的贺兰敏之挤为右手第二席。

    接着又在李弘的示意下,李贤很自然的向苏大为遥遥拱手笑道:“贤,见过叔叔。”

    “殿下客气了。”

    苏大为忙起身避席。

    李弘笑道:“叔叔请入座吧,人都来齐了,咱们这就开始吧。”

    苏大为坐入席中,目光在李弘和李贤两人间转了转。

    太子李弘,十三岁。

    沛王李贤,十一岁。

    这才后世,大概就是小学五年级和初一的区别。

    怎么看都是孩子。

    但是在大唐,特别是皇室成员中,已经不算小了。

    想想当年太宗李世民,十四岁便提刀砍人,咳,是兴兵起义。

    李治每次跟武媚娘跑去东都洛阳度假,都是留下李弘这倒霉孩子监国。

    这在后世,妥妥的童工。

    但在大唐皇家,此乃正常操作。

    李弘首先说了一番致词,大意是他的身体如今大好,首先感谢孙思邈老神仙,精妙的医术,有再造之恩。

    所有人,在李弘的示意下,首先举杯向孙思邈遥祝,祝孙老仙翁,身体安康,谢孙老神仙妙手回春,医好太子。

    喝过第一杯后,第二杯,李弘是感谢苏大为。

    谢苏大为帮其找来孙仙翁,话里隐隐还有暗赞苏大为对武媚娘和李治忠诚之意。

    同样的话,由另一人说,或许会觉得有些刻意。

    但自李弘口里,话语间,礼数周全,滴水不漏。

    苏大为心中不由暗赞,不愧是皇家教育出来的皇子,李弘也好,李贤也好,待人接物,都予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尤为难得的是,李弘丝毫没有架子。

    这一点,李贤还稍显稚嫩,举手投足间,多少流露一些天皇贵胄的自矜之色。

    李弘的第三杯酒,把郭瑜、杨思俭和王及善等人,都囊括进去,包括没来的许敬宗和许圉师,谢众位师长悉心教导之恩。

    三番酒过,李弦拍了拍手掌。

    一队乐师走入殿中。

    苏大为对乐礼不太熟悉,只看到这些乐师里,有琴,有鼓,有尺八,好像还有伽耶琴?

    另有些乐器,他几乎都没见过。

    一名太监出列道:“太子设宴,奏乐。”

    先是鼓声,细如豆粒,密密如雨。

    鼓声渐扬,如水之沸腾。

    中间一声清越声响。

    有琴音相合。

    接着是尺八吹响。

    音色苍凉而雄劲。

    苏大为听得懵懂,有些耳熟,一时想不起是何曲。

    一旁的杨思俭倒是个知趣之人,在苏大为耳边小声道:“此曲,乃是兰陵王入阵曲。”

    苏大为这才恍然。

    “兰陵王高长恭的曲子?”

    “是。”

    “这是……战阵之音吧?”

    苏大为现在才发觉,乐中音调锵铿,隐隐透着杀伐之气。

    “太子其实颇为喜欢战阵之事,过去身体好些的时候,曾细细研读辽东战事的奏报,阅读兵部的奏折。”

    “原来如此。”

    兰陵王入阵曲,也叫大面。

    起源于北齐,盛于唐。

    是为歌颂兰陵王高长恭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

    随着乐声渐急,一名脸戴五彩鬼面,身着武将劲装的男子,从乐师身后,一跃而出,在殿中起舞,如搏斗状。

    席间众人,都在欣赏着歌舞。

    苏大为的注意力,却被两件事给吸引住了。

    第一件是贺兰敏之。

    虽在座中,贺兰敏之仍然频频向自己这边望来,眼神颇为不善。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乡村小说》 《都市言情》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官场小说》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荒野妖踪》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