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

作者:庚新



    李治在看苏大为,隔着紫宸殿中香料燃起的烟雾。

    武媚娘的手握着李治一只手,眼波温柔。

    殿内安静到极点。

    苏大为不能让李治等待太久。

    他不能只说些老生常谈。

    因为这次入宫,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叙职报告”。

    必须拿出点真东西来,才能让李治满意。

    “回陛下,要想高句丽减少叛乱,乃至彻底融入大唐,臣倒是有些浅见。”

    李治没有说话,但腰身好像略微挺直了一些。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苏大为继续说下去:“首先一点,要将原本的势力铲除,若有叛逆则,须斩草除根。

    第二条,是扶持亲唐之人,使高句丽之民不能凝聚一体,分而化之。

    第三点,须用我大唐优势的文化,技艺,不断渗透,改造高句丽人的思想,令其慕我大唐文化,以加入大唐为荣。”

    苏大为说的这些话,其实并不算新鲜,无论是大唐,还是后世,对这种手段都十分熟练。

    打掉顽抗者,扶持投降派代理人。

    最后是文化渗透,教育改造。

    苏大为说的这些,李治虽然没出言反对,但明显眼里闪过一丝失望。

    就在这时,苏大为又说出一番话。

    “铲除叛逆,扶持亲唐之人,这些我相信大总管他们都已经在做。

    这些能解除一时,却是治标不治本,真正有用的,还是文化渗透,虽然耗时较久,但却是治本之法。

    臣以为,可以给高句丽及百济之人,一个向上的梯子。”

    “梯子?”

    “就是晋身之阶,我们打破了高句丽和百济原有的阶层,打乱了他们原本的秩序,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秩序。

    只靠杀,是杀不出稳定局面的。

    必须要有晋升的阶梯,将高句丽和百济中的精英吸纳入我大唐。

    以臣之见,可效仿大唐制度,以都督府在辖区设力选拔机构,以对大唐立功,或本地有才名,得推荐,可入都督府设立的机构,学习大唐先进文化制度,其中优秀者,可再送入大唐深造,甚至入国子监深入学习我们的文化。

    通过考核,其中优异者,赐其入大唐为官的机会。

    相信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手段,可以令半岛的人才,为我大唐所用,同时扶立起亲大唐的阶层,稳固高句丽和百济。”

    李治一直认真听着,直到苏大为说完,他细细思索了一番,点头说了一个字:“善。”

    这代表他对苏大为说的这番话认可了。

    其实大唐做为天下共主,一直有吸纳各蕃国人才为己用的习惯。

    在唐廷一直有大量的蕃将,甚至是外国官员。

    比如像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等,过去都是被大唐征服的部族,最后举族内附归降。

    从此为大唐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但这种武力的吸纳,毕竟与半岛情况不同。

    草原这些部落,对本民族和国家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谁强大就跟谁,千百年来都习惯了。

    反观高句丽和百济,都属扶余别种。

    这两国都存在了数百年,其正统和民族观念,对当地人来说,是深入人心的。

    想要同化,殊为不易。

    但是苏大为所提的,确实给了李治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从打击顽抗的叛逆。

    到扶持亲唐的代理人。

    到文化教育,缓慢渗透,这些之前都有人提过,不足为奇。

    但是苏大为最后将这些散招串了起来,提出建立新的秩序,培植和吸纳当地人才,进入大唐的内循环,加入大唐官僚机构。

    由此,双方在精英层面,可以实现共融。

    具体的执行,当然还需要无数的细节和章程,但至少听起来,确实是可行的。

    有苏大为提出的这个框架,李治对治理和消化高句丽及百济,心里的把握又多了几分。

    仔细咀嚼一番,他的脸上终于多了丝笑容:“阿弥你不错,这几年,熊津都督任上历练得不错。”

    听了李治的话,苏大为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感觉自己的“叙职报告”算是通过了大半。

    就在这时,李治突然开口道:“倭国那边,是怎么回事?”

    咯噔!

    苏大为心里一震,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前面的部份,只是暖场。

    李治真正在意的,只怕是苏大为征倭之事。

    这事虽然后来给李治上过奏折,但却是先斩后奏。

    以李治的精明,不可能不在意。

    甚至他对大将掌兵上的风吹草动,异常敏感。

    苏大为在入宫之前,就知道李治肯定会拿这个话来质问。

    第一次李治召他入宫,他是借着被刺之事给回了。

    说是给李治缓冲时间,何尝不是给自己一个缓冲时间,寻找最合适的时机。

    深吸了一口气,苏大为向李治抱拳道:“陛下,我为熊津都督,首要职责,便是守住百济。”

    “守百济,便要征倭?这是何道理。”

    李理的语气,透出几分冷意。

    从他微眯起的眼睛里,闪动着危险的光芒。

    这是天可汗,在质疑领兵大将,是否有了不臣之心。

    苏大为额头上隐隐渗出冷汗。

    他知道这是此次入宫,最关键的考验。

    李治用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他有怀疑,他便会弃而不用,甚至斩尽杀绝。

    若是他能确定臣子的忠心,哪怕能力差一些,他还是会留任。

    在李治这里,忠心才是第一位的。

    他既非太宗李治民那样的马上皇帝,开国君主,自然不能凭借军功和威望统领天下。

    李治驾驭大唐,凭的是他的眼光、智慧、隐忍,以及高明的帝王权术。

    正如他废掉王皇后和萧贵妃,扶武媚娘为皇后。

    借着废后之事,同时打击了关陇和山东门阀,打压了长孙无忌。

    再将武媚娘推到台前,与那些老臣和门阀打对台。

    他则在幕后,平衡内外。

    终李治一朝,军事、财权、人事任免,这些最关键的东西,一直牢牢把握在皇帝手里。

    武媚娘手里唯一亲近一些的官员,一个李义府,一个许敬宗。

    这两人,一个因罪被流放,一个辞去相位。

    几乎没有提供武媚娘任何可靠的助力。

    至于娘家亲人,至今引入宫的也只有其姐武顺,其母杨氏。

    武媚娘真正掌握大权,要在李治驾崩之后。

    李治是一个非常擅常玩平衡之术、借力打力,隐身幕后,并且牢牢抓住权柄的“天可汗”。

    大唐的疆域在他手里,达到巅峰。

    而这样在一位雄主,后世居然会落个“懦弱”之名。

    苏大为亲眼见到李治的成长,自然不会有任何侥幸心理。

    整个大唐,最信任武媚娘,最防备武媚娘之人,只有李治。

    对于武媚娘,他既信且用。

    但对武媚娘身边之人,他非常警惕和防备。

    苏大为被武媚娘视为亲弟,又是年轻一代将星,实在是武媚关系网中的“异类”。

    其身份,位置,在李治眼中,万分敏感。

    苏大为心如明镜一般。

    他深吸了口气,定了定神,拿出腹中已经想了无数次的答案,向李治抱拳道:“陛下,臣自跟邢国公习兵法以来,常记在心里一句话,叫做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百济虽已被我军征服,但百济王室与倭王乃血脉之亲,世代交好。

    否则倭国也不会以倾国之力,率师远征白江。

    若非有赖陛下神明,臣与刘仁轨适逢其会,在白江一举击破倭军,若被数万倭军登陆,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我们在泗沘城只有一万唐军,再加上数千新罗仆从。

    若倭军与百济叛军相为奥援,再加一个高句丽,百济局势必然翻天覆地!”

    这番话,绝非危言悚听,而是极有可能之事。

    几万倭军,在海面上受限于战船和战术不如唐军,被苏大为和刘仁轨再加刘伯英,打得大败。

    但这几万倭军若是登陆上百济,那战斗必将是另一个局面。

    前有倭军,后有百济叛军。

    再加上心怀鬼胎的新罗人。

    还有高句丽在一旁虎视眈眈,这是必死之局。

    全赖苏大为当时的反应快,而且连战皆胜,在高句丽、新罗、百济叛军和倭军没有形成合围之势前,先袭取高句丽买召唤,劫去高句丽人的粮草。

    再返身打崩了扶余丰这些百济叛军。

    接着再在白江口大破倭军。

    最后挟着大胜,又用分化之策,裹挟了新罗世子金仁泰,使其与金法敏争夺新罗王之位。

    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镇守百济泗沘城的唐军,都将万劫不复。

    但苏大为硬是凭着强悍的智谋和执行力,在不可能中,打出一个时间差,打出一个大胜之局。

    如今的百济能有这样有利的局面,那是苏大为带着众将士,拿命拚出来的。

    这番话,即便是心有犹疑的李治也不能不为之动容。

    李治声音放缓道:“以朕留在百济的兵力,能有现在的局面,殊为不易。”

    停了一停,他接着道:“既在白江打破倭国,何须再跨海远征?”

    “陛下,倭国野心勃勃,陛下不在前线,不知倭人狂妄,若不重挫其野心,打掉他们的根基,只怕百济永无宁日。”

    见李治面上不以为然,苏大为急道:“陛下,倭国看似遥远,但其国对大唐野心一直不小,一直向长安派驻细作,刺探大唐和陛下的隐私,并且倭国中大兄扬言,大唐不过尔尔,要派兵打败唐军,马踏中国。”

热门小说推荐: 《黄河捞尸人》 《最后一个盗墓者》 《茅山捉鬼人》 《盗墓笔记》 《我住在恐怖客栈》 《鬼吹灯》 《盗墓之王》 《藏海花》 《沙海》 《黄河鬼棺》 《茅山后裔》 《天眼》 《贼猫》 《历史小说》 《盗墓新娘》 《迷墓惊魂》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在新郑当守陵人》 《密道追踪》 《金棺陵兽》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黄河伏妖传》 《活人禁地》 《一代天师》 《镇阴棺》 《大秦皇陵》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 《墓地封印》 《皇陵宝藏》 《血咒迷城》 《天墓之禁地迷城》 《活人墓》 《守山人》 《午夜盗墓人》 《茅山鬼王》 《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镇墓兽》 《中国盗墓传奇》 《诡墓》 《盗墓特种兵》 《鬼喘气》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龙棺》 《盗墓往事》 《最后一个道士》 《我的邻居是妖怪》 《三尸语》 《古墓密码》 《南山祖坟》 《摸金令》 《最后的抬尸人》 《鬼妻如玉》 《命师》 《最后一个守墓人》 《黄河捞尸二十年》 《我有一座冒险屋》 《九阴冥妻》 《深夜书屋》 《活人禁忌》 《13路末班车》 《地府巡灵倌》 《我的灵异档案》 《触墓惊心》 《茅山鬼术师》 《我的美女道士》 《我从恐怖世界来》 《凶城之夜》 《借尸填魂》 《阴阳异闻录》 《盗墓鬼话》 《民调局异闻录》 《阴阳先生》 《麻衣神算子》 《入殓师》 《黄河镇妖司》 《湘西奇闻录》 《聊斋县令》 《知客阴阳师》 《阴棺娘子》 《十月蛇胎》 《阴司体验官》 《天命葬师》 《我在阴司当差》 《盗尸秘传》 《阳间摆渡人》 《我盗墓那些年》 《阴阳掌门人》 《入地眼》 《妖妇》 《凶楼》 《阴阳鬼术》 《阴人墓》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恐怖教室》 《走尸娘》 《地葬》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东北灵异先生》 《鬼夫在上我在下》 《阴妻艳魂》 《诡行记》 《抬龙棺》 《点灯人》 《黄大仙儿》 《凶宅笔记》 《山海秘闻录》 《我老婆身上有妖气》 《恐怖用品店》 《子夜十》 《人间神魔》 《冥夫要乱来》 《我是一具尸体》 《借阴寿》 《冥媒正娶》 《法医异闻录》 《葬阴人》 《盗墓家族》 《葬鬼经》 《我的老公是冥王》 《地府交流群》 《楼兰秘宫》 《龙王妻》 《巫蛊情纪》 《蛇妻美人》 《阴坟》 《活人祭祀》 《阴阳镇鬼师》 《茅山鬼捕》 《恐怖邮差》 《末代捉鬼人》 《麻衣鬼相》 《无限盗墓》 《古庙禁地》 《阴魂借子》 《灵车》 《民国盗墓往事》 《我身边的鬼故事》 《冥海禁地》 《阴倌法医》 《一品神相》 《黄河镇诡人》 《死人经》 《猎罪者》 《诡案追凶录》 《灵楼住客》 《河神新娘》 《长安十二阴差》 《阴兵镖局》 《阴阳快递员》 《生人坟》 《一夜冥妻》 《我在阴间开客栈》 《收尸人》 《凶灵秘闻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 《怨气撞铃》 《阴阳鬼探》 《冤鬼路》 《赘婿当道》 《驱魔人》 《无心法师》 《阴夫如玉》 《阴阳鬼咒》 《诡香销魂》 《阎王妻》 《棺材王》 《生死簿》 《天官诡印》 《民间诡闻怪谭》 《龙纹鬼师》 《女生寝室》 《王者之路》 《言灵女》 《点天灯》 《地铁诡事》 《异陵简》 《阴婚夜嫁》 《异探笔记》 《幽冥剪纸人》 《妖女莫逃》 《西夏死书》 《天才小毒妃》 《升棺见喜》 《我是阴阳人》 《灵官》 《灵棺夜行》 《茅山守尸人》 《第一仙师》 《迁坟大队》 《大宋小吏》 《夜半鬼叫门》 《佛医鬼墓》 《捉鬼记》 《鬼服兵团》 《最后的摸金校尉》 《将盗墓进行到底》 《盗墓鬼城》 《棺山夜行》 《贩妖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风水秘闻实录》 《暮夜良人》 《阴间那些事儿》 《岭南鬼术》 《封妖记》 《蛊夫》 《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荒野妖踪》 《官场小说》 《都市言情》 《寻尸秘录》 《最后一个阴阳师》 《我的盗墓生涯》 《大漠苍狼》 《诡神冢》 《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天葬》 《鬼打墙》 《青囊尸衣》 《藏地密码》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怒江之战》 《摸金天师》 《老九门》 《祖上是盗墓的》 《苗疆蛊事》 《苗疆蛊事Ⅱ》 《苗疆道事》 《人间鬼事》 《茅山鬼道